借30元还3000元,“黄金价格”折射黄金品质。
(2009-10-14 08:28:19)
标签:
30元3000元黄金价格诚信杂谈 |
借30元还3000元,“黄金价格”折射黄金品质。
借30元还3000元,这该是什么样的高利贷?
这当然不是什么高利贷,而是债务人50年前借朋友即债权人30元,50年后债务人却奉还3000元。按说朋友之间借点小钱是谈不上什么利息的,可人家债务人硬要按当年黄金与粮油价格折中,并按现在的涨幅计算的。债权人并不“买账”
——30元就是30元,多出的你拿回去。
有道是“还钱的是爷爷,借钱的是孙子”。别说是30元钱,就是30万元,有些债务人被催款时也是“爷爷”架势。仅仅30元钱,半个世纪了,一个“耿耿于怀”,一个抛之脑后。为了感恩,以“黄金价格”百倍奉还,这难道不是黄金品质折射出的朴实与诚信?
2009年10月13日《 钱江晚报》:郑樟瑞是谁?他为什么汇来这么多钱?盯着眼前这张来自嵊州市区的3000元汇款单,76岁的俞玉兔老太陷入了沉思。
俞玉兔和郑樟瑞认识是在1955年,一所农村的小学里。那时,他们都还风华正茂。
那年秋天,22岁的俞玉兔刚从嵊县师范毕业,来到甘霖珏芝小学教书,每月工资35元。而25岁的郑樟瑞正好在学校负责日常管理。
很自然,他们认识了,还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
郑樟瑞家里很穷,哥哥常年烂脚不能下田地干活,于是,生活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虽然自己不想离开学校,但为了能让家人过好日子,郑樟瑞想响应国家号召去宁夏支边。当时,各地流传着“宁夏是个好地方”的口号。
梦想很美,现实却是残酷的。郑樟瑞连去宁夏的路费也没有。他只好四处借钱,借了好几次没借到。
郑樟瑞没放弃,有一天,他出门借钱,在路上,正好遇到了俞玉兔。他有些忐忑地告诉她,要去宁夏支边了,可是……
善良的俞玉兔明白。她不假思索地拿出了自己的存折,说,你自己去银行取钱吧。
存折上有35元钱。郑樟瑞到银行取出了30元。取了钱后,他没有向俞玉兔告别,而是把存折交给了银行的负责人,直接就去了宁夏。
这个负责人是俞玉兔的朋友,后来转交了存折。 说起当时为什么不辞而别时,郑樟瑞仍有些不好意思。原来,当时他开口是借20元的,后来在取钱时多取了10元,他觉得很难为情,才选择了悄悄地走。
年轻的郑樟瑞没想到,这件事让自己背了半个世纪的思想包袱。
当年到了宁夏后,郑樟瑞有了新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是45元。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他给俞玉兔写了一封信,同时还寄回来了一支钢笔。俞玉兔也给他回过信,互相鼓励,共祝进步。
郑樟瑞领到工资后把一部分钱寄给了家里。没多久,村里传出了他在宁夏发财的传言,许多老乡都去宁夏找他。人多了,开销不断,加上还要给家里寄生活费,不久,他的生活又陷入了困苦。
后来,郑樟瑞收到了地方政府要求其回家乡参加建设的信。母亲也给他写信要他回去,反复思考之后,他回到了老家。
此后的几十年里,养家糊口,郑樟瑞的生活一直过得很清苦,没钱还债,心里还压着一个包袱,他没有主动和俞玉兔联系,但一直记挂着这笔债。
前几年,在儿子的照顾下,郑樟瑞的生活才渐渐有了起色。
去年,他打听到俞玉兔一家住在嵊州市甘霖镇东山村的消息后,遂萌生了在有生之年偿还这笔债务的想法。
郑樟瑞说,现在儿子孝顺,自己每月的生活费有好几百元,过上了舒适的晚年生活。为了还债,他每个月都节省一点生活费,一直积攒到上个月,刚好凑齐3000元,就向当年的恩人寄上了这笔特殊的感恩费。
郑樟瑞说:“一文钱可以难倒英雄汉,当年俞玉兔肯借钱给我,就是我的恩人。这些年来这笔钱始终是我的一块心病,现在终于还上了,是对玉兔老师恩情的回报。”
当记者询问他为什么偿还3000元时,郑樟瑞说,他参考了黄金和粮油的价格,在两者之间折中了一下,定下了以借1元,还100元的比例,来完成这笔半个世纪的债。
于是,他向俞玉兔寄出了一张3000元的汇款单,也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这笔还款是对诚信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