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早起床,我翻阅冰心的作品专辑,细读了里面的作品《画——诗》。
冰心的这篇文章是她在燕大期间写的一篇散文,文中描述的是她在《圣经》课教授安女士家补课时看到房间炉台上一幅画的感受。
这幅画的内容,冰心是这样描述的: 一片危峭的石壁,满附着蓬蓬的枯草。壁上攀援着一个牧人,背着脸,右手拿着竿子,左手却伸下去摩抚岩下的一只小羊。他的指尖刚及到小羊的头上。天空里却盘旋着几只饥鹰......牧人的衣袖上,挂着荆棘,他是攀援逾岭的去寻找他的小羊,可怜的小羊!它迷路了,地下是歧途百出,天上有饥鹰紧追着——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牧人来了!并不责备它,却仍旧爱护它。它又悲痛,又惭悔,又喜欢,只温柔羞怯的,仰着头,挨着牧人手边站着,动也不动。
这幅画让冰心联想到自己因抱病遗漏了《圣经》课,还得教授安女士叫她去补考。冰心感觉这幅画在暗示她,教训她,安慰她,不容她说出一句话,让她静穆沉肃地立在炉台旁边,心中“好似潮水一般的奔涌”。
那天,教授安女士在冰心的《圣经》课本上书写了几行字:”上帝是我的牧者——使我心里苏醒——“”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手所创造的.........无言无语........声音却流通地极!“
读后,我感觉到在作者冰心心中,教授安女士就是画中那个牧人。她就是画中那只小羊。教授安女士对学生的爱在冰心心底静静流淌。
这就是冰心的“爱的哲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