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放弃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记高三一年的心路
(2009-07-03 10:52:40)分类: 怀旧时光 |
高三,现在离我很遥远了……
我2007年高三毕业,至今已经2年,然,那一年的种种往事,我仍然记忆犹新。昨夜,室友们提起各自的高三生活,勾起了我对那段神奇岁月的回忆。
高三那段时间,各种各样的考试接二连三,今天考这科明天考那科,令人焦头烂额,身心疲惫。然而,这并没有扑灭我考大学的热情之火。我是文科生,文科一向很好,遗憾的是,数学一直强差人意,每次考试,数学成绩均徘徊在五十多分,难以进步也不会退步,这个现象实在令我哭笑不得,颇感无奈。
数学成绩的停滞不前,直接影响我的高考总分,这个结果我心里清楚。于是,在高二的暑假,我决定全力以赴进攻数学,希望在高考到来之前把它的成绩提上去。
其实,我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高考时数学可以考七八十分——这个分,对于满分是150的数学试卷来说,连合格都达不到;但对于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整个暑假我都沉浸在数学题海中。
一直到开学,我依然坚持这个做法——主攻数学。
当时,我有这样一个想法:语文、英语、综合、历史(X科)的基础比数学好多了,可以暂时把它们放下,专补数学。当然并非完全不理会它们,只是花的时间比数学少。那时侯,我只希望数学进步。
如今回想起来,这个想法实在太傻太天真了。而实践证明,此做法的确无知而幼稚。高三一学年,大考小考不计其数,而数学成绩,依然维持在五十多分的水平,没有进步也没有退步,尽管我付出十倍的时间和精力。更糟糕的是,由于我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太多,导致其他4科的成绩下降了不少,广州市一二模考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模总分不到400,平时语文考一百多的我这次竟然只考了八十多分;英语从九十多下降到五十多,历史、综合更不用说了。二模比一模更糟糕。两次模拟考试,我可以说全军覆没!
深刻地记得,那段时间,焦虑、彷徨、迷茫、失落、不安……各种复杂的情绪日夜缠绕我的内心,宛如恶梦般挥之不去,我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奋斗。
也许,我跟大学无缘吧!当时,我是这样想。400分都不到,如何考大学?凭什么考大学?既然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都难以挽救岌岌可危的成绩,那么,继续坚持下去又有何用?只会劳而无功,白费心机。不如放弃吧,放弃高考,这样既不用为成绩苦恼,又不用惶惶度日陷入苦海,岂非更好?
但不知为何,一想到放弃,内心便如被刀割,被针刺,那种痛苦毫不逊色于考试失败。自己还是放不下大学梦吗?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的,我真的很想考大学,哪怕是大专院校都无所谓。考大学,正是对高中三年所付出的一切的一个交代——三年艰苦的高中生活,不就是为了高考这一刻圆大学梦吗?如若考不上,那三年的时间岂非全然白费?如若考不上,倒不如当初选择读中职,起码,中职院校一可以学到一技之长,二即使考大学,也不会如高中生那么困难,文化科的要求不高,再加上专业证书就可以了。既然选择了高中,已经无回头路,那么,无论这条路如何困难,都要毫无怨言地走下去。
最终,考大学的想法战胜了放弃的念头。我重整旗鼓继续奋斗。此时,困扰我的难题是:该向哪一个方向走。经过对自身实力的一连串分析,我最后决定,彻底放弃数学,专心进攻其他四科——我的文科有一定基础,只要我加倍努力,必然会有进步;至于数学,既然它一直都停滞不前,那就让它一直维持这个成绩吧。
作出放弃数学的那一刻,我的确有一种愤愤不平的心态——毕竟,白费心机的滋味一点儿都不好受。
自从作出次决定,我再也不理会数学了,一心一意把其他四科复习好。如我所料,原来退了步的这四科在我的努力下渐现生机,在短短的时间内,它们已恢复到原来的水准。高考之时,我就是凭借文科成绩一举考入了大学,且高考成绩比一二模高出了六七十分。至于数学,高考考了五十多分,跟平时一样。
如今回想起来,放弃数学的确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我们时常说学习不能偏科,应全面发展,各科均衡才可考高分。各科均衡,谁不希望如此?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有的东西你越想得到它却越得不到它,尽管你付出数倍的努力。既然不能争取,何不放弃它?放弃也许会令人感到丝丝遗憾,但总比因得不到它而终日痛苦好吧。我们并非没有努力,只是那样东西不属于自己。比如我,若非我当机立断放弃数学,高考也许会全军覆没,这实在得不偿失。放弃数学令我各科成绩高低不均,但为了考上大学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古人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愧矣。其孰能讥之呼?”有时侯,放弃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