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乎回复记录:北京卫视的中医节目《养生堂》靠谱吗?

(2014-06-04 08:09:09)
标签:

健康

分类: 且行且记

原文: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004618/answer/26396135


从题主的描述来看,题主由老妈的反应以及在自己身上的切身体验对节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觉得身体大不如前了——节目是否靠谱


那我们来反推一下,假设:

1.节目可信

2.节目不可信


假设“1”节目可信,也有可能导致最终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呢?(以下内容均以假设节目成立为基础)

可能的原因:机械的学习模仿,并未了解表面之下的实质



人类学习新技能的时候都是从表面到内在。

比如小孩子认识杯子,会先认识一个蓝色,硬硬的,圆柱形状的东西叫做杯子,当换一个颜色换个形状,就不认识了。

http://s1/mw690/001LhnBWgy6Jp3qskAE50&690


随着成长慢慢意识到杯子的内在属性,此时才真正认识到“杯子”的概念,相信聪明的你,口渴时看到饮水机旁边放着这货,肯定毫不犹豫拿来喝水了吧。管它颜色形状质地呢,能为你所用,黑喵白喵都是好喵。

http://s4/mw690/001LhnBWgy6Jp3qyT7Rb3&690

那我们回来说说养生堂(假设其传授的内容是可信的)。


(跑题一下:任何一个理论体系想要浓缩在短短一小时内,又能吸引大家眼球,并且有切实的指导意义。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想象一下给你一小时时间,让你对你的专业内的专题做一个总结,观众的背景知识几乎为零,你会怎么做?

严谨与实用兼顾。这是一档电视节目,若是做到百分之百的严谨,恐怕有失趣味性;若是过于实用主义,又可能走向过于机械的另一极端。)



养生堂讲的内容跟杯子有什么关系呢?


以某一期内容为例如下(可不看 直接省略):


生姜的保健作用有4个方面:

  1.抗风湿

  2.抗衰老、防氧化

  3.防治心血管疾病

  4.抗癌抗菌

禁忌:

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谨慎食用生姜红糖水

不要吃烂了的生姜

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


这里介绍到了生姜的功效和禁忌(带我们认识了一个蓝色玻璃圆柱形的东西叫做杯子),但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作为一个中医理论基础为零的人真的能看懂背后的涵义吗(纸杯是杯子吗?)?


我不是中医,为了更清楚说明学习的过程,只好用我能够理解的概念来解释一下(轻拍,可直接看黑体字)


第一阶段:初识(认识杯子-蓝色、玻璃、圆柱形)

芳香疗法中最初入门的时候,会学习每一种精油的气味、颜色、用途、禁忌,就像是新华字典一样会发现:咦,每种精油都有这么丰富的疗效,好神奇哇。


第二阶段:迷惑与对比(面对红色、绿色、白色的物体到底该用哪个)

当学习上百种精油之后:艾玛,这些精油怎么都这么像,有点区分度好不好,都杀菌、都抗炎、都抗抑郁……


第三阶段:实践、积累、再次了解辨认(认识到盛水的本质,直接用饮水机边上的这个白色纸筒吧,喝水方便)

然而当切实的用在不同状态的人身上,积累足够多的经验之后,慢慢学习不同香气背后不同的道理,比如同样激励:佛手柑会是一种阳光明媚的感觉,对抗那种小失望;茉莉是那种给人自信又有力量的状态;岩兰草虽然乍一闻很不讨喜,但在人几乎绝望的情境下给人扎根大地的感觉;薄荷是一种清凉之感,洗去心中的躁动……


回到节目中来,节目讲到了姜的功效与禁忌(认识一个蓝色物体),但并不代表着你知道了这些就完全有能力拿来治病了(尼玛什么是杯子?)。中医的理论不是快餐文化。这背后还有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等等。或者不注重睡眠、饮食、运动,想要拿生姜保证健康,走捷径,这肯定是行不通的。


养生堂他们宣称节目宗旨是“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养生的理论即为“养生之”,养生的方法则为“养生之”。这里的“术”可以理解为我们刚刚认识的蓝色玻璃圆柱杯子,而“”则指我们可以用来盛水的工具,事物背后的内涵。


不光是中医,任何一个领域,外行能看到的通常是“术”,而“道”则需要更多的学习和积累。

比如bodywork中,我们学习各个派系的手法——术;然而掌握肌肉的走向,不同手法作用到什么层面,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道。而外人看到的不过是手法而已。若练习瑜伽只为了模仿动作(术),不去注重呼吸与内在感受(道),注定是徒劳。


要真正的健康,除了所谓的方法论(术),还需了解背后的原理(道)。



如果看节目,学习了“术”,然后回家发现不好用,这不一定是节目不可信,有可能就是“道”的层面的问题。就像拿着露底的蓝色圆柱形玻璃杯盛水最后滴水不剩。外表看着一样,但还没看到盛水是杯子的本质。


因此假设“1”节目可信,也有可能导致最终结论。


假设2,节目不可信。


若是节目完全不足为信,之后的结果都有可能。

——————————————————————————————————————————

分割线,说说我自己对节目(整个中医及传统文化)的观点。


曾经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当时试图用化学的方法人工制作光子晶体(一种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结构)。也在那个时候开始对自然界产生了一种敬畏之心。我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办法合成完整漂亮的结构,自然界却轻而易举的完成。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的完美状态。后来决定走出实验室,换另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学习了若干年的芳香疗法,现在在美国学习bodywork,可能是因为理科出身,所以对感兴趣的领域有一种强烈的欲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得不承认,美国各个学科的态度还是比较严谨的,比如我们学习bodywork,要有足够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了解每一块肌肉的起止点,如何运动等等。这样在了解了身体结构和功能之后,当出现异常之后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


但是,意想不到的是,我们专门开设了一门太极&气功的课程。看得出老师是中国文化的狂热爱好者。本科时候大学体育曾经教过太极,但当时为了应付考试真心无趣,现在也都忘的差不多了。再次跟老师学习太极的时候有一种新生的感觉。老师教授每一个动作的时候都会告诉我们那为什么,如何呼吸,如何移动,如何运用自己的重力,在bodywork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太极拳教我们如何运用肢体。越学习,越发现,太极拳中的动作和精髓跟kinesiology(人体运动学,科学的运用身体)是一致的。再后来学习气功和易筋经,这又和运动研究的热点领域——筋膜是互通的。(能想象到我有多么的兴奋么?因为我母语是中文!!!!!!!)


科研学习中看到很多顶级期刊的文章也存在个别数据造假的情况,

“气功”也曾衍生出骗局,

这个世界真真假假是相互对应的,何必急于一时呢?


我不信仰科学,也不信仰传统文化,信仰是全盘接受。

但我尊重科学,同样尊重传统文化。

求同,也存异。


因为当你面对一个蓝色玻璃圆柱体时,你真的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判断它到底是什么。

足够长的时间会淘汰一些文化,酝酿一些新的文化。

圆道周流,循环往复。


而节目的靠谱与否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我的观点是其中有可信的内容,但不一定每句话都绝对正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