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捷环球330.HK 曙光初现
(2013-11-13 17:26:07)
标签:
思捷环球曙光欧洲比亞迪港股财经 |
分类: 財經 |
曾幾何時,在邢李㷧、潘祖明及高漢思合力下,打造了思捷環球神話,股價過百。但隨著三人逐步淡出,思捷營運及股價一落千丈,今年初更跌至9.09元近10年低位。
不過,自從Jose Manuel Martinez Gutierrez在去年8月由Zara過檔,出任思捷新任行政總裁後,公司革新似漸見起色,最為利好的消息,則莫過於邢李㷧再次成為大股東之一。據港交所資料顯示,邢氏最新股權逾10%。雖然在邢氏再次成為主要股東後,股價一度沉底,但很快便逐步靠穩走高,上周升至14.6元高位,一年不夠,由低位反彈愈6成。
在思捷一例中,可以帶出幾個一般投資者的誤點:1) 在Jose過檔後,雖然公司狀況有所改善,但投資者,包括投資大行,都普遍忽視,導致即使在邢氏再次成為大股東後,股價仍由約11元沉底到9.09元;2) 在邢氏入股後個多月,有個別大行開始轉軚,投資者亦見逐步跟風,風向即時U-turn;3) 更重要的莫過於,曾經過百元的思捷藍籌大股,雖然一直被大行唱淡,但多少有股民相信此股會再次有出頭一日,不是不想去馬,只是不敢,而當股價跌到10元附近,先吸引了一批較大膽的禿鷹落地啄食。
目前來看,思捷的反撲故事似乎才剛完成了開場白,戲玉正在蘊釀,故事的發展,將取決於集結配角及大批觀眾的速度。
與此例近似的有,在近期已見明顯反彈的比亞迪(01211)及利豐(00494)。大眾股民對此二股均有著不同理由的情意結,亦相應有此二股股價的底線,說穿了,其實只是一個群體的慣性思維,投資者可細心觀察,善加配合價值投資操作使用。
思捷於今年10月公布截至6月底之2013年財報,營業額按年倒退14.1%,每股虧損2.5港元,業績難睇至極。但細看當年綜合收益表,錄得的除稅前虧損41.7億元中,商譽減值佔去了接近20億元、物業減值比去年增加近2.8億元、折舊亦按年增加2億元;另外,就店鋪關閉及租賃作出的撥備則由上年的撥回轉成今年的增加,如此,稅前盈利又按年減少了近10億元。
單調整一下收益表的內容後,思捷2013年度的虧損大概為8.7億元,比財報錄得約44億元虧損,相差80%。再看現金流,2013年由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出淨額亦僅為7.57億元。
再看看綜合財務狀況表,思捷為無形資產作出減值,導致固定資產由130.7億元下降14%至112.3億元;但股東權益則由去年156.06億元增長6%至165.96億元。這一個差別,主要體現於公司降低了整體負債,而手持現金卻按年錄得增長。
相比2012年,思捷的總負債按年下降了17.6%至66.52億元,而現金及存款則按年大幅增加了63%至51.71億元。在錄得虧損的情況下,現金增加,很明顯是來自於融資活動。據財報顯示,思捷於2013年由供股產之所得款項淨額為50.37億元。相應地,思捷的已發行股份亦由上年約14.6億股,增加約二成至17.5億股。
雖然供股有攤薄舊有股東之嫌,但一間破破爛爛的舊攤子有人肯入市支持,雖然大家都只是唯利是圖,但可被看成是白武士之「義舉」。
思捷從供股得到現金資本後,明顯地積極降低經營支出、降低負債,亦肯面對現實,為商譽等無形資產作出減值。雖然成衣業的競爭頗為激烈,但從思捷肯積極改善財務狀況這一點,便是已經見到曙光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