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夢碎 廣藥不值此價
(2013-04-12 10:15:55)
标签:
大市港股股市王老吉廣藥 |
分类: 財經 |
過去兩年來,中港股市表現平平,不少股份累計下跌一半以上,而類似廣藥(874)般一年累計升逾250%的,仍屬稀有個案。事實上,支撐廣藥股價節節上升的,只有三個字──王老吉。市場對公司收回王老吉涼茶充滿憧憬,但沒有相關零售經驗的廣藥,未能交出大家期待中的成績,近日又有傳要減價促銷。不利消息頻頻傳出,單靠王老吉支撐的股價似乎有點兒太虛。在目前環球經濟前景仍不大明朗的情況下,藥股的確具有一定的避險作用;加上禽流感等問題的出現,更令藥股持續跑贏其他行業。只不過,對於廣藥來說,其股價的節節上升,投資者看中的,並非集團藥業部分的避險作用,反而是其王老吉涼茶可能帶來的增長。
零售經驗嚴重不足
其實,自市場傳出廣藥有可能收回王老涼茶品牌,到公司真正落實經營,整個過程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廣藥的股價亦由長期低迷,變成為不少投資者的新寵。去年4月公司股價仍不足7元,但短短一年間,近期最高升至27元以上,昨天才因為受到減價的負面消息影響,回落至25元樓下。
廣藥到底是否值得如此的高價呢?郭澄抱有懷疑。對比同業,若以藥企的角度看,目前本港上市的藥企之中,市盈率主要介乎10至30倍之間,但廣藥則達到41倍,明顯比同業為貴。而近期公布業績的多家藥企,去年純利均有50%至逾倍的增長,而廣藥則升約38%,在業內不算突出,不值得高於同業的市盈率。
當然,投資者買廣藥,主要看中的仍是王老吉業務的前景。若以其他食品飲料公司作對比,以最貴的旺旺(151)為例,其市盈率亦只是約35倍,比廣藥還要便宜。
但其實,要將廣藥視作食品飲料公司,似乎仍有點兒牽強。細看公司去年的年報,旗下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去年的淨利潤只有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相比起集團去年近4億元的淨利潤,王老吉涼茶的佔比不足一成。
對於廣藥來說,目前的問題不止是涼茶業務在公司的佔比並不高,更重要的是,公司以往主要從事藥品製造,在零售層面上的經驗嚴重不足。所以,接收了紅罐王老吉的業務後,幾乎等於由零開始。
國家統計局上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就算失去了王老吉品牌,加多寶憑着豐富的零售經驗,令加多寶罐裝涼茶去年的銷量保持在超過200億元以上的水平,在內地涼茶市場中佔有率遠超80%。而廣藥方面,雖然未公布其王老吉涼茶去年的銷量,但市場預計相關數字或不到加多寶的十分一。
近日,內地有傳廣藥王老吉在北京減價10%促銷,是廣藥接手後在京最大的一次促銷。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涼茶飲品本來利潤率便十分低,所以廣藥今次降價10%,相信已無利潤可言。為搶佔市場,以本傷人,廣藥此舉實屬下策。
以本傷人實屬下策
事實上,食品及飲料類產品的成功之道,往往在於渠道的拓展。作為一家藥企,廣藥過往的渠道網絡主要集中在一些藥房。郭澄最近到內地,便看到一些藥房內居然有銷售王老吉涼茶。但買藥的同時,消費者未必會想到要買一罐飲品,所以,效果並不理想,反而顯得突兀。相反,以往在加多寶手上經營的王老吉,經常會在一些地方大小餐館中出現,尤其當顧客吃完勁辣火鍋後,王老吉往往能及時派上用場。但如今,各餐館內的飲品,已完全由加多寶取代。擁有銷售渠道上的優勢,難怪加多寶的銷售量亦保持在全國領先的地位。
對於廣藥的前景,或許當大家下次到內地餐館消費時,試試詢問店家有什麼飲品,若得到的回應是王老吉而非加多寶的話,才代表廣藥的涼茶業務真正有起色。所以,未能交到功課的廣藥,目前股價仍大幅超前於其業績增長,是時候回落到較為理性的水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