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孩子最讨厌的父母吗

孩子最讨厌父母做的8件事
第一件:父母吵架
父母误认为孩子年纪尚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关紧要的。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执拗、粗野,对其心理健康发展相当不利。
第二件:父母发脾气
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
第三件: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
第四件:父母失信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它会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第五件: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问题
孩子正处与好奇心旺盛时期,小脑袋总有许多为什么。有的父母嫌孩子烦,三言两语打发孩子,孩子也许还很小,但他也能感觉到爸妈的态度,父母的冷淡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应该问问题,或者不应该问这一类问题,让他对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爸妈的敷衍还会让孩子渐渐失去提问的热情,也会渐渐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对爸妈的话总是深信不已,你给他错误的答案,孩子会当成是真理而记住,错误的观念一进入脑海,再要改回来就难了。
第六件: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幼儿家庭教育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第七件:忽视孩子的优点
这源自于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但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第八件: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博取别人的赞叹有的家长,简直把孩子说成“豆腐渣”。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叛逆期孩子最讨厌的父母什么
一、不擅鼓励孩子,常打击孩子(包括贬低、嘲讽等)
在盒子世界的盒子推推上,经常会有孩子抱怨自己的父母从来就不对他说赞扬的话,他每天听到的都是诸如“你怎么这题都不会做?真笨!”“这张试卷这么简单,你还错了N题,真是太不像话了!”……孩子们真心地期盼,父母能多说说“你真棒!”
——“哎!我最渴望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对我说声‘你真棒!’我喜欢听‘你真棒’这一句话,这句话不仅能让我更快乐,而且让我更自信。”
点评:父母们应该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二、将子女作为攀比工具,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己
“你看人家鹏鹏,晚上回到家就学习,哪像你,又看电视,又看报纸,你能不能跟人家学学?”10岁的小盒子黎黎学着妈妈的腔调在盒子推推上
留言,“我如果进了家门后不是马上去学习,妈妈的唠叨就会立刻‘袭来’。尤其让我厌烦的是,她老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其实,那个鹏鹏除了成绩好之外,根本没什么朋友。我才不要像他那样呢!”
还有孩子明明已经在进步了,爸爸妈妈还是对他不满意,“我最讨厌父母老是拿别人和我比了,他们既然认为别人好,就让别人做他们的儿子好了。再说我又不是不想学好,我也在努力,可为什么我的努力与进步他们都看不到呢?”
点评:对于孩子,不要用过分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他在某一方面可能会弱点,但另一方面一定会强点。作为父母,更应该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不用盲目地攀比。特别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孩子的优点比,只会引起孩子的反
感与叛逆。
三、永远将子女看成不懂事的孩子,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
很多父母都喜欢干涉孩子的穿着、发型,乃至鞋子,并且总认为自己的眼光才是正确的,其实孩子们渐渐长大了,都会有自己的选择。12岁的小盒子萧萧说,她每次和妈妈逛街的过程都会吵架:妈妈看中的衣服,自己觉得太土、太保守;自己看中的衣服,妈妈又觉得太不像话。最让她受不了的是妈妈偏偏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永远都要听从于她的安排。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烦恼——“小孩也有自尊。妈妈却不这样认为,给我挑的衣服都很难看,我不肯穿,他也让我穿,我想自己选衣服,她还是不肯,非常郁闷……”
点评:孩子总会长大的,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喜好,倾听他们的声音,孩子会回报给你同样的尊重与喜爱。
四、专制,自以为是,不懂装懂,错了还硬撑着
“妈妈可能更年期要到了吧,似乎看我做什么都看不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14岁的小盒子航航说,记得去年暑假,同学到景德镇旅游,大老远的给她带回来一个青花瓷的花瓶。“为了不弄坏,我小心翼翼地把盖子和瓶子分别包了一层层报纸,刚拿到家,还没来得及打开,妈妈下班回来了,她以为只有瓶子,结果一抖,把盖子打碎了。明明她错了,我本以为她会跟我说声‘对不起’,没想到她却‘反咬一口’:‘你自己的东西,怎么不好好收拾。’真让人特别失望。”
点评: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当然不能例外,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父母要学会以平等的视角去对待孩子,做他们的朋友。如果在家里总是父母在专制独裁地下命令,只会让孩子在心灵上离父母越来越远。
五、喜欢体罚孩子
“为什么小孩不听话就会挨打?”“为什么大人可以打小孩?”在盒子推推上,经常会有孩子如此发问。小盒子珠珠更是发泄说,“他们动不动就打人,就知道打,我都习惯了,在这个家里,我根本没什么地位。现在只想早点长大,早点离开这个家。”
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记住的惩罚,都是一些在他们看来并不合理的处罚,虽然有些并不带有体罚的性质。比如,被罚抄最长的课文很多遍;比如被罚站,被妈妈罚不准吃饭;当然也有极端的例子,被爸爸打了10个巴掌……
点评:滥用体罚只会破坏父母和孩子的亲密感情。既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体罚不但使孩子不再愿意与父母亲近,而且打多了,只会使父母子女之间在感情上产生隔阂,严重的甚至会对抗、对骂、对打。
孩子最讨厌的父母三种行为
有三种表现,只要家长做了,孩子会非常讨厌家长,觉得家长不可理喻,家长不但得不到孩子的合作,反而招致孩子的厌恶、反感,失去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下面就来介绍孩子最讨厌家长的三种表现:
一、说话不算话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遇到过家长说话不算话的情况。孩子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觉得家长不可理喻,甚至觉得家长无耻,会从心里再也不相信家长。比如一位家长,曾经答应孩子做到什么事情,就给孩子买一双好运动鞋,但当孩子做到了,家长就开始跟孩子解释:“房子要装修”,“工资又下降”,“你爸爸要换辆新车”等等。把孩子气得好多天每天跟妈妈生气,最后,妈妈拗不过孩子,还是给孩子买了,但孩子仍然从此非常反感妈妈,不再相信妈妈的话。当这个妈妈跟我诉苦的时候,我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字:“该!”妈妈苦笑着说,“我知道,但我们家的经济条件的确不好,确实买不起那么贵的鞋,一双要上千块呢!”我说:“买不起,你就不该承诺!”
二、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遇到过家长拿自己与别的孩子比的情况。孩子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很反感家长,不想听家长说任何一句。比如一位家长在孩子吃饭前,往往会不咸不淡地说一句“咱们家后院你张叔家的孩子又考上重点高中了”!孩子说:“我一听这句话,就一口也吃不下去了。”我问为什么,孩子说:“妈妈每次都在证明我是我们小区唯一的一个笨蛋!”
三、说一套做一套
大部分孩子会意识到家长说一套做一套,但往往不会说出来。比如一位妈妈曾经说:“孩子会撒谎,我什么都能容忍,就是不能容忍孩子撒谎!”但孩子说:“妈妈也撒谎!刚刚接了电话,还跟人家说‘过两天去北京’呢!其实昨天就来北京了!”
还有一个被认为是抑郁症的孩子曾经这么说过:“我最讨厌妈妈的事就是每次她总会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说的肯定没错,但一旦错了,她就又说‘妈妈也不是专家,错了就错了么’!”
如果家长们不想惹得孩子从心里烦了你,最好不要做上面的三件事。
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十句话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种家长往往得过且过,患得患失。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里,这种心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或许这是家长们最长说的一句话了,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
3.“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名人言:“没有时间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抽时间和孩子相处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4.“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或者宠物,为了好玩,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时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为得到鼓励和刺激,什么行为就得到强化。父母不应该随便利用孩子开玩笑,在这些无聊的玩笑中,孩子会养成不良的习惯,滋生不良的价值取向。
5
“进了前三名,妈妈给你买……!”
物质奖励看似是一种增强孩子动力的保障,其实弊大于利。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考砸了惩罚,考好了奖励,破坏了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也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
6.“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导致亲子关系对立,更会破坏和妨碍孩子的公正心和民主意识成长,缺乏协商能力,甚至还会滋生暴力倾向。
7.“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谁管得了你啊?”
一般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旧错从犯,这会让孩子觉得委屈。此类方法前两次用或许会让孩子感到愧疚,但是用多了就会引起逆反,索性将错就错。
8.“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因为孩子是自己养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愿望强加于孩子,任由情绪随意发泄,无视孩子的个人意愿。会让孩子心生怨意,久而久之形成孩子与家长关系紧张或滋生叛逆。
9.“你怎么这么笨?”
反复的言词否定,无异于毁灭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自我否定并且在面对同一件事时越来越恐惧。
10.“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
如果是真离婚另当别论,如果仅仅是个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他一定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也一定会考虑自己会跟谁,但结果更遭,因为他发现跟谁都很痛苦。如此周而复始地焦虑不安,很可能形成抑郁情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