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提升孩子自理能力

标签:
点灯的心365点灯教育健康娱乐语录文化财经转载杂谈休闲随笔时尚教育 |
分类: 亲子育儿 |
五招提升孩子自理能力
游戏法
家长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从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培养孩子学会独自用勺吃饭的技能,可以让孩子玩“照顾玩具娃娃”的游戏,准备一些豆子,小球,让孩子用勺喂娃娃吃饭,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练习用筷子夹物。通过对玩具娃娃的照顾,既可锻炼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又能培养了其生活自理能力。
观察法
一些生活技能是要家长亲自传授给孩子的。在孩子干某件事时,预先作一些必要的指导。比如孩子在系鞋带时,父母可亲自耐心示范,手把手教孩子系鞋带的技巧。也可以是家长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让孩子在旁边观察,如观察妈妈是如何洗袜子,刷鞋,爸爸如何整理书柜。父母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时,要有耐心,多鼓励孩子,不要粗暴地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让自理成为一种习惯
俗话说:“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自理的习惯。父母要先给孩子指出行动的方向,规定其要达到的目的,并经常督促。如,扣扣子时要告诉孩子扣子必须与扣孔一一相对应,等孩子扣完后,家长要检查孩子扣得是否正确,以使孩子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要通过有规律的“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起床”、“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和”饭前便后要洗手、常剪指甲”等,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实践锻炼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培养
孩子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发育水平和活动特征,因此,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对其自理能力的培养有所不同。孩子学会料理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是孩子走向自理的开始,尽管做得不够好,父母最好不要帮忙,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干,要让孩子感到自己能干,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孩子逐渐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后,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从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打扫房间的卫生等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
管放结合
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到管,放结合。所谓“管”,就是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放”,就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如让孩子自己吃饭,刷牙、收拾玩具等。在做的过程中,孩子才会增长才干。
【相关阅读】孩子自我管理五常法
下面五个常用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常组织
好处:训练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常常检查家居物品是否卫生及完整,并限制物品数量,够用即可。
实行方法:建议小朋友只有一个放置玩具的架、一个鞋架及一格饰物格等。让小朋友自己筛选哪些玩具需要,哪些是不需要的,从小学会取舍。
常整顿
好处:做个富有责任感的小朋友,晓得将物品分类,令物品有“名”及“家”,用完放回原处。
实行方法:每件物品都贴上卷标,让小朋友自行将物品放回原处。譬如书本放在架子的最上层并贴上卷标,玩具放在胶盒内,并让小朋友在30秒内找到对象。
常清洁
好处:每天清洁身体及衣服,保持健康的习惯。
实行方法:为了让小朋友知道自己面部、手部是否清洁,衣服、鞋袜是否整齐,父母可特别将镜子挂在适合小朋友的高度上,帮助他进行自我检查。
此外,父母可鼓励小朋友分担家务,吃完东西要收拾餐具及桌椅。
常规范
好处: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心,乐意与人沟通,遇到事情知道如何解决、怎样寻求帮助。
实行方法:父母可让小朋友在房门外,挂上图画及文字,告知父母“我在做什么?”增强彼此沟通,同时让小朋友感到被尊重。
此外,还可以在家中放置小盆栽,让小朋友学习照顾,营造一个和谐环境。
常自律
好处:做个自尊感强的孩子,懂得自我管理生活。
实行方法:当孩子在收拾或清洁上负责任,就会得到一个印花,取得若干数量后,孩子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另外,父母亦可与孩子一起调校闹钟,让孩子学习自己起床。小朋友可每天观看工作清单,学习“今天的事今天做”。
只要长期和孩子一起坚持下去,父母也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就一定能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