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对话要学会像孩子那样思考

(2013-09-15 09:15:59)
标签:

转载杂谈休闲教育校园

365

点灯的心

娱乐生活时尚情感健康

文字文学文化语录随笔

教育

分类: 父母必读

亲子对话要学会像孩子那样思考

亲子对话要学会像孩子那样思考

    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简单思维的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家长的一些转弯抹角。很多家长表示和孩子的对话很吃力,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孩子没有听懂,有时候想要用他们的方式和他们对话却反被孩子取笑。世界上最好的交流理应是自己最亲的人,但是为什么有时亲子之间明明是相互爱着,但相处、交流起来却有隔阂、代沟呢?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享受亲子对话的乐趣呢?

  爸妈遇到亲子对话烦恼

  翠儿妈妈:我尝试着和他解释这个是怎么一回事,但翠儿似懂非懂地一脸茫然,我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听懂我的话。

  小米爸爸:本来我想通过“鸟儿与蜜蜂”的故事来给孩子上性教育课,但只招来他的取笑,是因为我说话的方式吗?还是因为用故事来说很幼稚?

  小涛妈妈:涛涛4岁了,总是把房间弄得乱糟糟又不打扫收拾。有几次我训诫他房间总是脏脏的被叔叔阿姨看到会笑话的,并且女孩子不喜欢房间总是脏脏的男生。但他也还是这样,没什么效果。

  有时孩子是听不懂你的委婉之词,有时候孩子听懂了只是他不能接受你的说法,因而和你对着干。怎样才能让父母的话进入孩子的耳里、心里?家长应该要懂得用他那个年纪的语言有效地交流,这样你才能很好的享受你们之间的谈话。  
    1、像孩子那样思考

  当你试着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语言来解释一些事情的时候,试着把自己放到你儿子或者女儿的位置上找到最好的交流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听听你的孩子他们平时怎么说,然后使用他们的词汇。

  不要以为这个很简单,我们总尝试去猜测孩子想什么,他们小小的脑袋里总是有很多天马行空的东西,但我们成人往往已经固化了思维,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思维方式,因此想要真正地像孩子那样思考,还真需要家长们多用心观察孩子,多向孩子取取经呢!

  2、让孩子们提问

  日常的亲子谈话大多是大人一直在做主导,无论是填鸭式的教导,还是灌输式的经验教育,家长难免滔滔不绝。其实孩子真没听进去多少东西,几乎只是你在自说自话而已。

  不妨让孩子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在这过程中你发现你得到一堆“是或不是”的问题。这不仅能够缓解你思考用什么词语来跟孩子交流的压力,同时也能让你了解到你孩子的成熟度,掌握他们已经学到了哪种类型的事情。这些都有助于你将来在向你的孩子解释其他事情的时候使用最恰当的词语。而且提问式的沟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这让孩子学习得更多他感兴趣的事物,而不是你认为他感兴趣的事物。
    3、简单的语言或动作

  孩子喝完水将玻璃杯子随手放在地板上,妈妈继而一串“连珠炮”:“以前就跟你说过喝完水的杯子要放在桌子上,这样放在地上很容易踢到洒出水或者打碎杯子。”这句话的信息量真大!思维简单的小宝宝绝对不能理解你这事所谓的前因后果,所以别把他们要理解的事情弄得太复杂,尽量把事情说得越简单越好,不然他们是不会明白的。

  其实有些时候简单的动作会比语言来得更有效。比如你可以牵引宝宝的手去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然后给他们轻声提醒“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简单的话语简单的动作更有效哦。

  4、读读他们的书

  你有没有留意过你孩子喜欢看哪种类型的书?哪种类型的电影或者音乐?如果你细心观察,你可以通过孩子所处的环境来感受他们的语言。

    对你孩子的业余爱好和兴趣感兴趣,不妨尝试融入他们的小圈子,读读他们的书,和孩子一起唱他喜欢的歌,陪宝宝一起看他最爱的电影或者卡通片,找到更多的机会去亲近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看看他们眼中的小世界,如果你做足这些事情,使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话最终会变成你的习惯。
    5、巧借“东风”

  由于代沟的关系,有时跟的你的孩子交流起来会有些困难。但你可以丰富交流的材料,比如通过利用学校生活、老师帮助甚至一些视频来帮助缩窄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当你试着向你的孩子解释一些事情的时候,用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假设学校的情况来帮助你的孩子理解你要说的意思;老师每天和孩子打交道,已经了解怎么有效的和孩子进行交流,所以你可以多向老师取取经;你还可以借助万能的互联网,将你想要说的道理、知识通过相关视频、材料来给孩子更多的感性认知。这些方法都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你想要表达的内容。

    6、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4句“好话”

    第一句:“你来决定……”

    如果你要让孩子来做什么事情,或者你想阻止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说这样的话——“你来决定吧,……”给他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自己决定了我的行为,同时对我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你的孩子正和他的伙伴在家里疯闹,你可以对他们说:“这样大声会影响到邻居的休息,那么你们来决定吧,是安静一点儿呢还是到外面去玩儿?”如果他们已经选择出去玩儿了,但5分钟后他们还在屋里大喊大叫,你就可以接着说:“你们刚才已经答应了到外面去玩儿了不是吗?”这样做,既可以教会孩子明白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而且也可以使父母避免总是充当一个约束他们的坏警察的角色。你选择了,并且对它负责,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第二句:“我爱你,但我不喜欢你的这种行为。”

    教导和约束,对于孩子来说总是必要的。但你一定要把他不好的行为和他这个人分开——这会使你和他都懂得,不好的行为并不意味着做这件事的人就是“坏人”。在你管教他的同时告诉他:“我为你指出什么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行为,正是出于我爱你,尽管我不喜欢这种行为,但是我爱你!”这样同样能够给你自己一个提醒,你的目的是纠正和引导孩子的幼稚和无知,让他变得更加可爱和优秀,而不是仅仅为了教训或惩罚。同时,这也能够使你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更能保持平静平和,而不至于表现出低质量的、起不到榜样作用的咆哮。

    第三句:“你要知道,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需求。”

    当你的孩子又在重复那句“这不公平!”的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呵斥或忽视他,而是要耐心地让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事实上,每个人并不是一定都会得到同等的待遇的,在这种状况下,“公平”真实的含义其实是“每个人在他需要这个东西的时候得到它”。于是,如果你买了什么礼物给亲戚的孩子,你不要再买一份给自己的孩子,以示“公平”或“安慰”。试想如果别的孩子生病了,你的孩子是不是也要一起吃药呢?

    第四句:“告诉我,你心里真实的想法!”

    当你的孩子在被激怒的时候,很可能会破口而出那些难听的话来:“你这混蛋!”或者“我讨厌你!”因为这是他们在情绪激烈的时候所能想到(或者说模仿到)的最“狠”最解气的话。但你作为父母,你需要帮助你的孩子更深一些地了解自己的情绪——究竟是什么激怒了他,让他感到愤怒(或者是不安、委屈等等),帮他分析整个事实。比如在他自己暂时理不清头绪时,你可以给他一些帮助:“你不高兴是不是因为娜娜跟别人说了你告诉她的小秘密?”根据事实,帮孩子掌握自己的情感,教导他在这种时刻应该怎么想,让自己能平和,能和他人处理好关系。这样,将来在没有家长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也能学着克制和缓解自己的情绪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