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伪娘时代如何疏导孩子的恋物情结

(2013-09-04 13:51:25)
标签:

转载杂谈休闲教育校园

365

点灯的心

文字文学文化语录随笔

财经健康娱乐军事时尚

分类: 父母必读

伪娘时代如何疏导孩子的恋物情结

伪娘时代如何疏导孩子的恋物情结

    不光人,而且物品也可以给人以安全感。有的小孩整天带着他们心爱的玩具,或者一件物品或者一块布。我们称为“过渡物品”,它同样给小孩以一种安全感,孩子拿着它就不孤独了,这些东西可以起到安慰品的作用。
    ——当代欧洲著名的儿科教授和儿童教育专家  雷默•拉尔戈博士

    正常的“恋物”不是病
    有许多孩子会对小包被、小抱枕、绒布熊等很有质感的用品“上瘾”,这些东西很多时候都已经成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有许多都扮演着陪睡的角色。这就是所谓的孩子恋物情结,这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孩子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所谓“皮肤饥渴”,就是说,人存在着身体接触的需要,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更为强烈,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孩子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所以,孩子会“恋”上被子、枕头、小熊布偶这些物品。孩子正常的“恋物”行为并不是病态,是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消失的,只要情绪、行为等方面发育正常,孩子对物品的依恋就不是异常的。通常多数孩子只是在特定的时候才需要依恋物,如必须抱着枕头或玩偶才可入睡等等。对于这种情形,妈妈一般无需干涉,更不应生硬地制止甚至强行夺走孩子的依恋物。妈妈惟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孩子依恋物的卫生,其他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只要孩子对物品的迷恋程度没有影响到生活作息,那么家长就无需过度担心。除非是孩子的依恋行为变成了极端状态,几乎要把依恋物品24小时带在身边,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比如奶嘴,如果只在孩子哭闹不休时拿来使用一下就可以,一旦孩子经常口含奶嘴不放就麻烦啦,这不仅容易造成门牙突出变形,而且也很容易产生蛀牙。更何况嘴巴里整天塞着奶嘴,孩子就不愿意开口,学习说话的进展也会很缓慢。“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而“恋物”的源头——安全感的缺失才是家长必须时刻关注的。当你的孩子突然对一件物品产生了特别的兴趣,甚至须臾不可分离,这个时候家长一方面要把对孩子“恋物”的烦恼转化为生活的乐趣,并以此为亲近了解孩子习性的契机,让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另一方面,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寻找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原因,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依恋期因人而异 
  随着孩子成长环境的不同,对于物体的依恋程度也出现明显差异,其关键在于孩子所处的环境以及主要照顾者的忍受、认知能力。 
  乳房的依恋——约至2岁 
  2岁前的孩子对于妈妈的乳房更多的是依恋,体验到了身体的温暖舒适和妈妈对他的爱,从而获得了对环境基本的信任,建立了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乳房成了妈妈的象征,这是婴儿依恋妈妈乳房的重要原因。 
  奶嘴、奶瓶的依恋——可至3~4岁 
  长时间咬奶嘴、奶瓶,将影响孩子上下腭的咬合度、牙齿发展以及语言学习。当进入语言能力发展期之后,最好尽快戒除。 
  玩偶的依恋——可至6~8岁 
  如果孩子坚持随身携带玩偶,否则就拒绝出门或上学,甚至为此在学校与同学争吵、阻碍人际关系发展时,请家长及时介入,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

    恋物情三大原因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恋物”情结,专家研究发现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很早让孩子开始在儿童房里单独入睡,初入幼儿园环境变化所导致——陌生环境或陌生人群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刺激。很多家庭居住条件优越,很早让孩子在儿童房单独入睡;或者孩子初入园时,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出现各种偏异行为,恋物就是其中一种,孩子会设法通过各种感官来安抚自身的情绪欲望。
    父母工作忙,孩子由严肃的全职保姆一手带大,往往与动画相伴成长——在依恋形成的关键期,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抚摸和疼爱。如果父母经常与孩子分离,由动画片陪伴、由严肃的全职保姆一手带大,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把原本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物品的依恋上。 
    注重让孩子上早教班,但生活中却认为孩子嬉戏玩闹是“浪费时间”——和家长嬉戏玩闹的需求在婴幼儿的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孩子得到的不仅是感知觉的发展,还得到了心理上的放松,能够减少紧张感。所以,孩子所“恋”之物都是那些小被子、毛绒玩具等比较柔软的东西。

    八大妙招帮孩子转移“恋物” 
    孩子出现了“恋物”情结,粑粑麻麻该怎么办?在此推荐八大妙招给家长朋友们一些帮助。 
    日常的、无条件地拥抱孩子——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经常性的拥抱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绝不会将小包被或玩具熊当作他的“精神保险带”。 
    鼓励比惩罚有效——父母需耐心地处理孩子的坚持。有些父母会使用一些过激的方式,如把辣椒涂在奶嘴上,涂辣椒具有惩罚的意味,甚至会让孩子产生恐惧,这种影响值得深思。惩罚或给予孩子太大压力,可能会令孩子养成其他更不好的习惯。 
    养成睡前良好习惯——有的家长为了解脱自己,总是对孩子说:“自己抱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被子去睡觉。”这为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提供了最佳理由。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睡觉时不要抱娃娃、吸奶嘴等,让他什么都不要做,好好睡觉。 
    陪孩子一段时间——很多幼儿是在入睡前的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就不会使他对包被、小熊之类物品过度依恋,一定会令他非常安心。 
    合理借助外在力量——幼儿园的老师,疼他的爷爷奶奶的鼓励,可以转移孩子对物品的依赖。但切记不要因此而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或是要求他立即改掉这些习惯。太多的压力或过于强迫孩子,有可能会使孩子更执著地依恋这些物品。

    设置情境主动迁移——帮助孩子设定情境或角色,让孩子把所“恋”之物心甘情愿地送给自己最喜欢的小朋友。比如,孩子既喜欢那条粉红色的小手帕,又喜欢阿姨刚生下来的小孩子。妈妈可以温和地引导孩子把小手帕送给小孩子,做个有爱心的小姐姐。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矫正——三四岁的孩子要比两岁前的幼儿较易改善。应选择孩子压力较少的年龄阶段来矫正,比如第一次上幼儿园,就不是处理问题的好时机。每个转折点孩子都要有一定的适应期,过渡一下再以温和的方式矫正要更有效些。 
    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钢筋水泥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人们深受其害,就不要埋怨孩子们了!可以多带孩子做室外活动,多交几个好朋友;或者出外郊游,欣赏人文、自然景观,开阔孩子的眼界。孩子的性格开朗了,对物品的依恋自然也会减少。

    【小贴士】遇到孩子有恋物情结,虽不必大惊小怪,但要记住以下这些诀窍:
            增加他的安全感
            鼓励他成为勇敢的人
           
养成睡前良好习惯
           
陪他一段时间
            告诉他他已经长大了
            借助外在力量
           
鼓励比责罚有效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矫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