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点灯的心文字文学新浪草根名博365语录娱乐情感教育 |
分类: 专家支招 |
五招帮孩子克服“开学综合症”
第一,安排时间温故而知新
利用最后一周时间,完成寒假作业,并复习上学期的知识要点。很多中小学生常常到开学最后一两天才想起要做作业,临时抱佛脚地做功课,不仅身心俱疲,也使寒假作业的质量严重滑坡。因此专家认为学生应该在最后一周每天合理安排时间,把没有做完的功课完成。同时由于休息了一个寒假,可能对上学期知识有所遗忘,因此不妨安排一定时间,回顾上个学期的知识要点,如: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等……在新学期里才能“温故而知新”。假期的最后一周,尽量避免参加长途旅游和参与刺激的活动;严加控制玩游戏机、上网的时间,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在寒假中特别是临近开学的一周,家长要引导孩子开始适应上学的生物钟,尽可能的按时起床、睡觉和用餐,并配合一定的户外活动。学生应当明确寒假过后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虽然假期里可能许多心愿没有达成,但仍要“朝前看”,不要再陷入回忆,许多未完成的事可以等待下一个假期。同时寒假期间有可能通宵玩耍或很晚睡觉,这时很有必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尽量按上课期间正常作息。家长也应帮助、督促孩子按上学的作息时间来安排最后一周的生活。对学生在假期未能达成的愿望,只要是合理的、可能的,就跟孩子订好计划,尽量在下一个假期里实现,作为激励孩子在新学期学业进步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第四,家长要引导孩子转换角色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寓教于乐的引导。作为家长也应引导孩子转入新的角色,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上课并不枯燥,引导他们体验进取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成功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本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例如:要孩子按时睡觉休息,但家长却约上几个好友,在家里通宵打麻将。那孩子能休息得好吗?家长应该在这段时间内,和孩子一起把生活作息恢复到平时的状态,并尽量创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
第五,补充必要文具调动上学积极性
调动孩子积极的心态。家长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引导、暗示孩子,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回想上学期的收获,确立新学期的计划,与孩子聊聊学校里面的同学、老师,帮助孩子放松紧张心情,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同时给孩子补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让孩子感到上学的幸福感,期待着开学。
另外,家长应和孩子一起探究对开学恐惧、抗拒的真正原因,表达对孩子真诚的关心和呵护,如果孩子的“开学综合症”,到了威胁健康的程度,可以请心理医生帮助疏导。
总之,孩子的“开学综合症”,是正常现象,就像成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只要家长有策略地做好引导,孩子会很快适应新学期的生活。“开学综合症”,虽不是生理疾病,但对学生心理会有不良影响。家长应在开学前一周开始帮助孩子“热身”,以便孩子们尽快“收心”,开学初期,老师也应注意帮助孩子矫正“野”性的延续,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尽量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让学生逐步适应新学期的紧张学习。
【延伸阅读】家长如何让学生“收心”
开学在即,许多学生还没从闲适的假期中苏醒,由于他们较长时间沉浸在电视节目中,痴迷于网络游戏中,陶醉于球场竞技中,
生活起居无规律,兴奋点总是难以平复,
开学前,出现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开学后,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课堂上疲倦不堪、记忆力减退,经常开小差,并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这种现象被称为“开学综合症”。“开学综合症”是学生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学“收心”教育至关重要,需要家长积极引导,教师科学施教,才能使学生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家长要做收心教育的先行者。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假期里,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最了解孩子的习惯。为此,“收心”工作应从家长做起。
1、为孩子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
2、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明星的成长历程及在赛事中的表现、某电视剧观后感想,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如:奥运会上获得八块金牌的菲尔普斯,每年圣诞节坚持训练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勤奋是成功之本,实干是兴业之基。此外,早晨起来跟孩子打打球、踢踢毽、跑跑步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情交流,更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作为家长也不妨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物、励志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孩子感觉到家庭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觉得“不仅我一个人在学习,我并不孤独”。
临近开学和开学之初,家长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相关阅读】家长巧用四招帮孩子摆脱开学综合症
事实上,在开学前这种症状已在不少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有家长满脸忧愁地说:“要开学了,我儿子最近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家长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满腹困惑,不知所措。笔者以为,摆脱开学综合症的策略至少有“四宜四不宜”。
一、家长宜平和不宜急躁
开学综合症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勿说小孩,就是成年人身上也有类似的毛病,譬如国庆长假,七天一过,精神困顿,四肢酸痛,工作时始终打不起精神。
开学前的精神懒散、沉迷网络、疯看电视、生活规律的错乱,开学后高效快节奏的课堂、井井有条的生活规律、高度紧张的学习,两相比较自然反差甚大,孩子的心一时收不回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果家长引导不当,一味责备、谩骂,会使孩子产生新学期的恐惧、焦躁、厌烦等消极情绪。
二、家长收心教育宜早不宜迟
同时,有些中小学生常常到开学前一两天才突击作业,临时抱佛脚的作业不仅质量不理想,而且容易导致身心疲惫。作为家长,要督促孩子安排一个自学时间表,一方面温习上学期的基本知识点,如语文的名句、英语的单词、数理化的概念、公式、公理等;另一方面要对下学期所学的内容适当预习、了解,譬如语文、英语诵读课文,数理化预习前几章,标出困惑处,以便新学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顾佩娅来中国建议家长:不要一味指责孩子只玩不学,要以一种开放、平等、倾听的心态和孩子交流,这样孩子更容易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和困惑,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诚如斯言,家长要放下架子,创设一种民主讨论的家庭氛围,用积极愉快的态度和协商讨论式的口吻,谈谈新学期的学习规划,短期目标是什么,长远规划是什么,哪几门课的成绩需提高,自己竞争伙伴是谁,新学期能否培养一种特长等等。不过,期望值不宜太高,否则没执行孩子就自动放弃。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孩子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心情,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渴望。
四、疏导的方式宜多样不宜单调
聪明的家长不会将“学习”和“玩”截然分开,否则容易使孩子误解学习就是枯燥的,玩才是开心的。他们会把学习和玩巧妙结合起来,尽量给孩子营造他们喜爱的教育氛围,尝试一些能激起孩子兴趣的新鲜事物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