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年代”文艺青年面面观

(2011-11-21 09:55:33)
标签:

校园视点

草根名博

点灯的心

教育博客

青葱校园

10年代

文艺青年

文化

分类: 教育资讯

“10年代”文艺青年面面观


    仰角45度自拍、棉布长裙和帆布鞋、单反、吉他、吃货……这几个词语让你有了怎样的联想?文艺青年?对了!“这个世界上,青年人分成三种:普通青年、文艺青年和非主流青年。”这个话题一夜之间潮爆网络,并“火速”席卷大学校园,在各高校BBS上“你是哪种青年”的讨论经久不衰。据调查,在10年代大学生眼中,“用CK”的文艺青年呼声最高,“文艺青年”这个流行于上世红80、90年代的词语再一次被大家从记忆的角落里拂去灰尘重新捧出,文艺青年的魔力到底有多大?文艺青年的标志真的是CK、单反以及看纳兰容若?

“10年代”文艺青年面面观

     A 60%学生想和父母一样当“文艺青年”

    “谁说文艺青年不一定会旋转,谁说旋转就一定是圈。谁说圈是规则是界限,谁说旋转的不能是文艺青年。”李宇春代替广大文艺青年用音乐说出了心声。

    针对“哪种青年”的话题,扬子大学生记者在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6所高校的“文艺青年”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学生表示想当“文艺青年”,不到10%大学生表示自己是“非主流青年”。在想到“文艺青年”的学生中,表示真正认为自己“够格”当一名“文艺青年”的学生不到30%,46.7自己经常处在一种“被文艺”的状态下,“文艺青年虽然有点做作,但是毕竟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某高校大三学校小朱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骨子里并不“文青”,但每次在图书馆里发现自己拿的是四六级真题试卷,而邻座的同学正在翻着一本繁体字版的《红楼梦》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自己一下子就觉得被“比下去了”,“四六级和《红楼梦》,这就是现实主义和文艺的差距啊。”。“喜欢文字游戏”、“性格低调内敛”、“小资情调”、“清高”组成了学生心中的文艺青年形象。把阅读听音乐旅行看的比四六级保研考证要重要很多,能做到这样“清心寡欲”的文艺青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不少“被文青”的学生羡慕的对象。

    在发放的500多份调查问卷中,读书已经不再是现在的高校学生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他们的空余时间的安排更加“多元化”,摄影、瑜伽、看动漫、刷微博、旅游等活动也成为了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上网刷微博”的学生占到了调查学生总数的38%。“曾经的圆明园、树村,现在的南锣鼓巷、798、愚公移山,有这么一类姑娘,她们不化妆不蜜范儿,不爱穿露太多肉的衣裳,一般是回力鞋海魂衫;学历都挺高,气质不俗,品位独特,喜欢米兰昆德拉、周云蓬、孟京辉们;在有摇滚乐、先锋派话剧跟行为艺术的地方,我们的出没频率骤增。”一位女“文青”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于是在高校的图书馆借阅排行榜中,文艺青年的“贡献”也成为了最主要的生力军,南京师范大学公布的2010年学校图书馆借阅个人排行榜前十名中,前三名均为中文系的学生。最高的借书记录甚至达到了一年621本!

“10年代”文艺青年面面观

 

    B 红了几十年“文艺青年”又热了?

    现实太功利,渴求解脱

    在去年9月2日本报大学城版面中,曾经针对“全民考证”的问题做过一期专门的调查,仅作为2010年“全民考证”揭幕战的教师证考试就吸引了113973人次的报名。每年的“全民考证”的高峰期,都有一些学生都玩起了“人间蒸发”、“神秘消失”,要么一天到晚在宿舍不出门“闭关磨练”,要么披星戴月“占位”、“定居”图书馆。至于“熬夜”更是“家常便饭”。考证期间,拒绝参加一切活动,也不出席在任何一堂课上也似乎成了一部分大学生中一条默认的“常识”。在“多一个本本就多一条出路”的理念下,大学生已经放弃了本应该获得愉悦的空闲时间。

    在本次调查中,35%的学生都承认身边有着或多或少的文艺青年小圈子,但都感觉“难以交流”。文艺青年选择的不要奖学金不要综合测评的考分的大学模式让不少手捧红本本无数的四眼们觉得羡慕嫉妒恨。高强度而密集的考证,让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着渴望。

    生活“被理工”,文艺元素太少

    大学教学楼走廊上挂些什么?伟人像,名人名言还是外文警语?为了展现学校的特色,天天的学校教学楼里挂的可是“旋涡星系”、“黑洞”的介绍图,走廊多走两回,每颗星星都认得了。两个校区里三步一个直升机,两步一架小型机,“宛如游走在机场一般”天天如是说。自己的专业虽然是金融,但从小就喜欢文学的天天一直都还揣着自己的“文学梦”。“大学四年,只能上半学期的大学语文,其他的课永远游走在数字里啊。”第一次上大学语文课的时候,天天兴奋地早早到了教室抢在第一排坐。但到上了课才发现前三排居然都没人坐,大家都窝在后面做数学!久经“理工科生上语文课”沙场的教授,一脸淡定地在讲台上机械地讲着,“木有”一点激情,完全不顾天天越来越黑的脸。“第二节课,果断回归组织,和大家坐在第五排研究经济学书去了。”

    在这样的学校,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文艺气质不被理工激情占去。每次踏入刚刚下课的教室,天天都能感觉自己被浓浓的科学气息包围。“随便找个教室都是写着‘气流学’、‘电力电子学’、‘工程力学’的字样,密密麻麻全是公式,讲台上还有一帮大老爷们围着讲师不停争执。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生活大爆炸》啊。”

    生活中的“纯文学”正在消失

    虽然读书依然是学生打发课余时间的首选,但“名著”的概念已经在他们的概念中渐行渐远。记者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一个问题,“你在课余时间都阅读哪些名著?”学生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不少人甚至直接将问卷里的“名著”与“四大名著”等同。

    在调查的南京6所高校的图书馆借阅记录中,现实类小说《平凡的世界》意外击败时下流行的各类穿越小说,成为“出镜率”最高的借阅书籍。在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借阅记录中,《平凡的世界》的搜索率更是高达5558次。但在搜索借阅量前十名的排名中,《麦田里的守望者》、《狼图腾》、《明朝那些事儿》等畅销小说也赫然上榜,让排行榜中的书籍不再完全是“四六级真题”的天下。

    在调查问卷中,学生最热爱的“名著”要数《红楼梦》。55.2%的学生都把它列为了“最爱读的名著”第一位。《万历十五年》、《穆斯林的葬礼》等作品也在学生热爱的“名著”名单中。而外国名著的第一位则被《梦的解析》“霸占”。其他还有《美国悲剧》、《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

“10年代”文艺青年面面观

    C 10年代典型文艺青年的7大标志

    在6所高校的年轻学生们的票选下,以下7项“标准”成为了文艺青年的“必备条款”。符合三条或三条以上,就请自觉向文青队伍靠拢:

    【仰角45度自拍】

    文艺青年的生活中少不了的就是自拍。虽然单反是文青必备的“装备”之一,但真正自拍的时候最灵光的还是手机和卡片机。自拍的地点非常自由,任何一个地方,甚至是洗手间都是自拍的最佳场所。摄影规则必须得牢记,仰拍显得脸大,仰角45度的俯拍成为了文青们最热爱的自拍最佳角度。瞪大眼睛,摆出剪刀手的姿势放到撅起的嘴巴旁边甜甜一笑,“咔嚓”一下不到两分钟,这张自拍照便会在该文青的校内或是微博被光速晒出,接受广大挑剔群众的围观。

    【棉布长裙帆布鞋】

    作为一枚正宗的文艺青年,棉布长裙和帆布鞋是装束必备。不论是彩虹条纹或是波西米亚风也好,长度一定要达到脚踝。还得搭配上一双匡威经典款才能算数。

    殊不知这样的穿着最讨好的却是清洁大妈。为啥?文青们身在其中并不觉得,但旁人看的一清二楚。波西米亚长裙在文艺的同时也是大拖把的代名词。大凡棉布长裙走过的地方就等于你穿着大拖把在义务帮大妈们拖着地呢,戴着耳机穿着长裙的姑娘们成群走过,旁边的清洁大妈也在窃笑,“真好,今天这块地方又不用扫了……”

   【单反】

    “单反毁一生,摄影穷三代”。如果说棉布长裙帆布鞋是女文青必备,那么单反就是男文青不得不忍痛烧银子换来的“装备”了。有了低级的炮头,不论对准什么东西都是一阵猛拍。露珠落叶门把手都是单反发烧友们的热门话题。

    找个下午窜到大街上,或者钻钻小胡同老城区,扫街用广角,记得遮光罩一定记得要拧上,不管阴天晴天。对面来个小孩儿咱就捏一张,一定要在笑,在胡同里那些老头老太在家门口聊天打牌啊,肯定要来一张,背景一定要是那种老房子的砖墙。回来开PS整成黑白的,反差调大些,再加上点颗粒,起个名字,里面要有“时光”,“记忆”之类的,第一个字以“梦”开头更好。文艺成功!

    【摇滚乐】

     迷笛是什么?不知道……草莓音乐节是什么?不知道……李志是干嘛的?也不知道。对不起,一问三不知的话你就自觉离开文青的小圈子吧。文青队伍是不可以不知道迷笛、草莓和李志的。这个中国的“伍德斯托克”是文艺青年们聚会的圣地,已成为现代音乐最响亮的品牌之一。而“草莓”则不只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代表着充分享受音乐与生活,是给大家的一个属于春天的节日,也是新的娱乐定义。

    【吉他】

    抱一把吉他浪迹天涯。陈老师的风生水起第一次让我们知道了还有吉他和电音这么些神奇的东西。一首不太复杂的《旅行的意义》勾起了多少人的吉他梦想,陈老师弹得不过瘾,干脆写了首歌就叫《吉他手》。又有多少姑娘为了弹吉他的时候好看而选择了留长发。虽然很多文青为了不做第三者而拼命学习做饭,虽然在柴米油盐中的陈绮贞演唱会已经把当年的“陈老师”拉下了神坛,但张悬的横空出世还是让人看到文青“一脉相承”的希望。

    【吃货】

    文青的另一特征便是讲究格调,热爱各种食物的吃货。要么自己DIY,要么就去必胜客多佐秀一秀老人头。当然,也必不可少去星巴克COSTA玩点小格调,掏钱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钱包上的LV标志朝着人多的一面。不管买不买得起,《VOGUE》是一定要在喝咖啡的间隙翻一翻的,最好还能再来块提拉米苏,面子和里子都得到了双重满足。胡同里的小户饭店有什么好吃的,人多嘈杂还不卫生,吃完出来一身油味儿,毁了刚买的新丝巾。

    走出高调小众餐厅时一定要记着在推门的同时戴上太阳眼镜,淘宝来的也没关系,把镜架上的洋文字母让所有人都看到就行。

   【读书】

    简言之,文青与现实主义在阅读上的区别便是李开复和纳兰容若的区别——多情富二代PK成功男。前不久,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上一个名叫“李开复vs纳兰容若”的帖子一下子让文青和广大群众划开了楚河汉界。楼主提到几天后李开复会到凤凰书城搞签售,同学随即问:“李开复是谁?” LZ当时就愣住了,以为至少在大学生中不会有人不知道李开复的。在被鄙视一番后,那位同学考问LZ认不认识纳兰容若,不认识(回家读词去~~),然后反被鄙视。

    在对100多回帖者的信息统计中来看,只认识李开复的10人,只认识纳兰容若的6人,而表示两个都不知道的也有10人。

    D 他们那个时代的文艺

    80年代的“文青”:喇叭裤和立体电影

    “文艺是一种潮流,代表你能不能接受新鲜事物”

    今年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的李阿姨这样和我们讲述80年代的“小青春”。“我们那个年代最流行的便是喇叭裤和立体电影,”在李阿姨的记忆力还没有“3D”这个词,“立体电影”和“纸眼镜”是她青春期恋爱时的最美好回忆。“大街上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时髦穿喇叭裤,”生怕记者不明白,她还比划着自己的裤腿做着演示,“就是那种裤管很大很大,可以遮住整只脚的裤子,可时髦了。”穿着喇叭裤还不算数,80年代的文艺青年还得烫上一头大波浪,不留长发的也得硬生生把头发烫成一头狮子狗的模样。手里拎上一只大功率录音机,把音量调到最大唱着“冬天里的一把火”。

    80年代的文艺青年中,最风行的要数琼瑶和《庐山恋》。“那时候我们最鄙视的就是那些不知郭凯敏刘德凯的‘小市民’,觉得连郭凯敏都不懂,简直无知到家了。”所以当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华丽起片的时候,李阿姨光速在电影里找到了自己那个年代的“文青状态”。“文青总被文青误,虽然我们那个时候总觉得自己很有文化,其实自己真的像电影里的斯琴高娃一样,啥都不懂。”李阿姨面有愧色,“80年代的文艺是一种潮流,代表你能不能接受新鲜事物。”不少人为了证明自己看过琼瑶,甚至在给“下一代”起名的时候都要把“琼”或者“瑶”字加进孩子的名字中,以此证明自己“有文化”。

    90年代的“文青”:舞会和王小波

    “文艺是一种‘范儿’,能让你与众不同。”

    舞会和王小波是固定不变的主题。每个周末学校都会办一场“公益”舞会,爱跳舞的学生都自觉地选择到舞池中来消磨无处安放的青春,交谊舞陪伴了整个十年,而那个时候的校园恋人也是分外的多。“每到周末去学校的学生活动中心去跳舞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那个时候的气氛确实相当好。”已经工作10年的钱小姐告诉记者,当时的“文艺青年”“爱跳舞”之外的另一个必杀技便是跟随王小波引领的文艺潮流。王小波的书都是大家争抢的对象,许多人在看完王朔的所有小说之后都冲动地选择“休学”去“走自己的人生”。

    “文艺是一种‘范儿’,能让你显得与众不同。”虽然自己在90年代是不折不扣的“潮女”,但钱小姐在大环境下还是没忍住开通了自己的个人微博,“好在微博不分年龄层,这是我和这个时代沟通的唯一通道咯。”

    00年代的“文青”:QQ、网友

    “文艺是一种潮流,让你走在路上抬头挺胸。”

    “我上学那会儿最时髦的事儿就是聊QQ,大家见面第一句话不是问‘吃饭了吗’,而是问你今天又加了几个网友。”钱小姐一边逗弄着怀里的捣蛋儿子,一边回忆着自己大姑娘时梦幻时光。钱小姐的大学赶上了好时候,90年代到处都充满着“扩张”的气息,大学扩招的同时学生的观念也在不停地“扩张”着,互联网的普及和QQ的起步让大家看到了一种新的沟通和联系的方式。虽然那时的QQ界面粗犷如同板砖一般,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对于“加网友”的热爱。“QQ里网友最多的那个走在路上一定是抬头挺胸的,因为这就是人缘好和‘潮人’的象征。”  据扬子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