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季提高孩子免疫力的黄金法则

(2010-10-04 06:13:19)
标签:

点灯的心

教育博客

草根名博

新浪教育

亲子育儿

秋季防病

免疫力

法则

分类: 亲子育儿

秋季提高孩子免疫力的黄金法则

 

    老话常说“春捂秋冻”,意思是指秋天到来,不用那么着急地添加衣服,以此来调节身体对于低温的承受力和调节能力。那么,秋天到了,该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呢?“春捂秋冻”是否同样也适用于孩子?
    1.保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孩子一天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饮食、睡眠、游戏,这些生活环节若安排的井然有序,可以有效地增强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使孩子少得或不得病。

    2.最好让孩子每天做运动。小婴儿,可以每天坚持帮他做抚触或被动操;稍大一些的孩子,让他充分联系爬行和走路,让孩子多跑跑跳跳,增加肺活量和血液循环速度,对孩子增加免疫力大有好处。

    3.多吃增加免疫力的食物。在为孩子提供膳食时应尽可能的做到品种多样、比例适当、定时定量、调配得当,并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蛋白质、适量的脂肪、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秋天可多食用诸如:红枣、莲子、桂园、银耳、核桃、黑芝麻、山药、百合、南瓜和茭白等食物,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4.合理应用药物。能通过食疗和护理解决的小病,最好不要用药物解决,尤其不能滥用抗生素,否则适得其反。

    5.允许孩子生一些小病。3岁以下的孩子抵抗力比较低,也许会出现一些感冒、发烧的症状,这些常见的小病有助于孩子免疫能力的提高,对预防很有好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制造一些疫苗给孩子注射的原因。人体的免疫力是慢慢增强的,得过病一次也会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6.提高孩子呼吸道抵抗力。这项工作从夏季就要开始做,每天早上,都带孩子出去走一走,天气慢慢变凉,孩子也逐渐适应从天热到天凉,从风小到风大,从空气湿润到空气干燥的变化。

 

做好预防,才能少生病


    1.尽可能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在疾病流行的高峰期,不要带孩子去那些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减少接触感染源的机会,避免交叉感染。

    2.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秋季早晚天凉,白天又会比较热,温差大容易造成孩子伤风、感冒,所以每天多给孩子准备几件不同薄厚的衣服十分有必要。

    3.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工作。如: 6个月和2岁以上的孩子,可在秋季分别接种防感灵和肺炎疫苗,以减小孩子患流感和细菌性肺炎的机率。

    4.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保持鼻腔、口腔以及全身皮肤的清洁,尤其是手的清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不给病原菌可乘之机。

    5.大人不要把疾病带回家。家长从外面回来除了洗脸、洗手这种常规的清洁,还应该着重清理自己的上呼吸道。用淡盐水漱口,用淡盐水漱口可以杀菌。特别是有 3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大人从外面回来都应该养成这种用淡盐水漱口的习惯。特别注意的是在没洗手和换衣服之前,不要一进门就和孩子亲近。

    6.让孩子养成睡前刷牙的习惯。每天都坚持提醒孩子睡前刷牙。家长应该首先做出榜样,这样孩子会更认真坚持做。

    7.训练孩子主动喝白开水。秋天天气干燥,喝水很重要。在家里,把孩子专用的小杯子放在固定的地方,并经常提醒孩子要自己主动喝水。这样久而久之,无需大人的提醒,孩子会自己主动去喝水了。

 

妈妈的很多习惯,其实是健康误区

 

    有两类孩子特别容易得病,一种是家里不开窗,也不消毒,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笼子里;另一种是家里任何东西都用消毒水消毒,特别干净。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让孩子适应正常的环境,而不是脱离正常的环境。

    误区之一:长期服用中药来增加免疫力

    不要用中药作为长期保健药物,是药三分毒,长期吃任何药都会对孩子的身体有一些毒副作用。

    误区之二:门窗紧闭

    很多家长担心秋天风沙大,外面空气污浊,所以就门窗紧闭,这样做是完全不正确的。从病菌、灰尘种类或总量来说,屋里一定比外面少,但从某一种细菌或病毒的浓度来说,屋里可能比外面多。

    误区之三:消毒剂可以让环境保持洁净

    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消毒剂。我们给孩子创造的环境不是不让他们接触细菌,而是要控制接触细菌的浓度。平时我们要保持的是空气清洁,而不是无菌。让孩子少量地、经常地接触细菌,对增强他们的免疫力非常有利。

    误区之四:注射免疫球蛋白提高抵抗力

    免疫球蛋白只是暂时提高免疫力,但从长远看,对孩子自身免疫系统的建立没有好处。

 

“春捂秋冻”中“秋冻”也能增强免疫力

 

    “春捂秋冻”是民间普遍流传的保健谚语,经过中医专家的证实,这种做法在中医理论中是有据可循的,对增强孩子免疫力也很有好处。对应秋季而讲的“秋冻”,是指秋季气温稍凉爽后,没必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在逐渐降低的温度里,适宜的凉爽刺激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耐寒能力。而且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暑热尚未退尽,气温也不稳定。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也很容易伤风感冒。但要注意,“冻”也要有个度,而且体质较弱和有哮喘的孩子还要以保暖为重。

 

秋季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八大法宝

 

  1. 在疾病流行的高峰期,尽可能减少宝宝出入公共场所的机会。尤其不要带宝宝去那些人员密集、通风不畅的地方,以减少接触感染源的机会;

  2. 随天气的变化,及时为宝宝增减衣物。

  3. 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工作。如:秋季可服用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以减少秋季腹泻发生的机会;6个月和2岁以上的宝宝,还可在秋季分别接种防感灵和肺炎疫苗,以减少宝宝患流行性感冒和细菌性肺炎的机率;

  4. 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保持鼻腔、口腔以及全身皮肤的清洁,尤其是手的清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以不给病原菌可乘之机。

  5. 大人不要把疾病带回家。家长从外面回来除了洗脸、洗手这种常规的清理,还应该着重清理上呼吸道。用淡盐水清理口腔和咽部,反复3、4次,淡盐水在清理过程中可以带走很多细菌。特别是有3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大人从外面回来都应该养成这种用淡盐水漱口的习惯。特别注意的是在没进行任何清洁工作之前,绝不能一进门就和孩子亲近。

  6. 定时通风换气。新鲜的空气是应该是流动的,任何病毒、细菌、灰尘的浓度都是很低的,但并不能保证什么都没有。

   7. 和孩子一起养成睡前漱口的习惯。为了预防感冒,每天都应该坚持让孩子在睡觉之前用淡盐水漱口,家长应该做出榜样,这样孩子就会认真坚持做了。

  8. 训练孩子自己找水喝。秋天天气干燥,喝水很重要。在家里,把烧开后凉凉的水准备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并经常提醒孩子如果渴,可以自己找水喝。这样久而久之,无需大人的提醒,孩子会自己主动去喝水。

 

秋季提高孩子抵抗力的三大要领

 

    时下,昼夜凉爽,中午炎热,正是小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时节。这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和循环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时调节体内和体外温度的变化有关。此外,处暑节气后,小儿容易舌干口燥,大便干结,鼻塞干呵,一派“秋燥”表现。下面三妙招帮你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一、秋季食疗防燥健身

    秋季各种传染病增多,为了增强孩子的免疫力,秋季饮食应以优质蛋白为主,适当增加含热量高的食物,以增加体能。食物的选择可考虑增加鱼、鸡、鸭、牛肉和豆制品的比重,多吃些汤类和粥类食品,以减少气候干燥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新鲜的时令蔬菜和水果要注意补充。

    二、秋季宝宝穿衣要领

    俗话说“春捂秋冻”,也就是指衣服不要穿得太多,被子不要盖得太厚,让宝宝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由于气温变化较大,在外出时给宝宝备用一件外套和一顶小帽,降低宝宝的受凉几率。回家后,别急着给宝宝脱外套,因为秋天的气候常是外面闷热而室内凉爽,很快给宝宝脱去外套就容易受凉诱发感冒。

    三、秋季尝试冷水锻炼

    当气温稍有回落,就给宝宝添上厚衣服,造成一种恒温环境,没有得到寒凉锻炼,发而容易感冒。在秋天开始耐寒锻炼是提高对寒冷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方法。开始可用冷水给孩子洗手擦脸,小儿一般都能适应。以后可用冷毛巾擦身,待习惯后用冷水冲浴,约数分钟,然后用干毛巾擦干。在锻炼时要把握适度和渐进的原则,当孩子出现寒颤时立即停止。

 

 

【相关阅读】秋季怎样提高孩子免疫

 

   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苦夏,宝宝的体力消耗很大,免疫力下降,加上秋季气候多变,冷热温差大,于是病毒很容易乘虚而入。如何增强宝宝抵抗力,使病毒远离宝宝,是这个季节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有这样一些妈妈,她们的育儿招数和老一辈背道而驰,可就是这些新鲜招数,对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可管用了!
   新招1:做个“野”孩子
   有些宝宝“娇生惯养”,天气一冷,家长们怕他们着凉,就不让宝宝出门了。这么一来,孩子的呼吸道长期得不到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锻炼,反而更容易感染疾病。
  适当的室外体育锻炼,才是增强宝宝体质最有效的方式。对于刚满月的小宝宝,可以在阳光柔和的时候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时间以30分钟到1个小时为宜。一般的小区都有中心花园或固定活动场所,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在大人的监护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器械锻炼或做做体操。新鲜的空气和自由的空间对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强食欲,对提高抵抗力有辅助作用。
   要注意的是,锻炼要遵循适度、持续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进行长时间和大体力的运动,否则可能会因为身体劳累过度反而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
   PP妈:以前儿子一大早就要出门逛一圈,现在早晚有些凉飕飕的了,PP的姥姥怕PP感冒,就总是让PP呆在家里,这个时候,我和儿子就一起出来“反抗”。要知道,室外活动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与其做个窝在家中的乖宝宝,不如让孩子在外面“撒撒野”。对PP来说,把他的黄色小单车骑得一路欢快就是最好的锻炼了。
   新招2:天凉慢添衣服
   从秋天开始耐寒锻炼,是提高宝宝对寒冷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方法。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们,总是怕孩子受冻,天气稍冷就给宝宝加上厚厚的衣服,殊不知这样会给宝宝造成一种恒温环境,没有经过寒冷锻炼,反而更容易感冒。
  秋季添衣要掌握“春捂秋冻”的原则,根据天气预报和自身的感觉有计划地增减衣服,一般来说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单衣就可以了。由于秋天天气变化无常,所以要给宝宝多准备几套薄厚不等的衣服,内衣一定要用纯棉面料,毛衣以不会直接刺激到宝宝皮肤为好。
  豆豆妈:儿子白天是奶奶带的,气温稍有下降,老人家就给豆豆添了很多衣服。我看到了就会“批评”婆婆。以后每次出门前,我都给豆豆穿好衣服,一般和我穿得差不多,只在外面加个小马甲,中午气温回升也方便脱。
   新招3:多吃粗粮
   宝宝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量自然较多,但由于宝宝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很容易发生营养素缺乏的状况;营养不足,抵抗力自然就比较差。因此,加强营养素的摄入,是提高宝宝抵抗力最重要的一环。

  老人们总觉得给孩子吃的东西,当然是越精细越好,其实,粗粮可提供细粮所缺乏的营养成份,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如果光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很容易就把宝宝给养成小胖墩了。
   蛋白质缺乏会造成免疫力缺乏,因此要多吃一些鱼、蛋、奶和豆制品,但要注意男宝宝摄入豆制品要适量,以免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影响孩子身体发育。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适当喝些酸牛奶或优酪乳,其中的乳酸菌可以增加宝宝肠道内的益生菌,对预防腹泻有明显的作用。
   缺锌缺的宝宝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食欲下降,还会造成大脑发育不良。海产品、红肉和山核桃是锌的良好来源,与其吃补锌的药物,还不如多吃些含锌量丰富的食物。
  紫彤妈:一到秋天,我就会让女儿多吃些蔬菜水果,平时也会多加一些粗粮点心,配着酸奶一起吃,味道挺不错的。还有别忘了让孩子多喝水,水分充沛,机体新陈代谢旺盛,免疫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新招4:医院能不去就不去
  宝宝生病了,别立刻就想着要去医院。现在的医院特别是儿童医院每天都像集市一样拥挤不堪,再加上医院本身就是病毒集中之地,因此特别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一旦发现宝宝身体不适,不要马上去医院,也不要乱给宝宝吃药,可以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一下再做决定。
  宝宝感冒了,如果没有发烧,只是有点流鼻涕、咳嗽,应该是一般性感冒,多给宝宝喝点水,症状不重的话也不必吃药;宝宝拉肚子了,如果只是比平时多拉一两次,水分不太多,那么有可能是肚子着凉或吃甜东西多了,消化不良。这种情况可以先控制一下饮食,比如喝点粥,观察一下,要是大便性状很快好转,就不要去医院,也不必吃抗生素。如果腹泻次数多,大便很稀,可以给宝宝吃口服补液,以免脱水。
   星星妈:以前,我家宝贝一到秋天老生病,大人们就得三天两头跑医院,后来几个做妈妈的同事教了我一套食谱,不但有了小毛病不用上医院,还能缓解秋燥,真的很不错。
   菊花枸杞粥:菊花30g,枸杞子15g煎汤,再与粳米100g同煮成粥。具有清风热、补肝肾、明目作用,对风热感冒、咽干、目赤有一定效果。
   生梨粥:取生梨2只,洗净后去皮切成碎片,加粳米100g煮成粥食用。可防治口干、舌燥、燥咳。
   银耳粥:取白木耳10g,用水浸泡发涨,加粳米100g,冰糖30g,煮成粥食用。用于久咳、干咳。
   芝麻核桃粥:取芝麻及核桃各30g,炒熟后研碎,同粳米100g煮成粥。有滋润五脏作用,用于皮肤毛发干燥,秋燥久咳。

秋季提高孩子免疫力的黄金法则

感谢新浪博客首页推荐阅读  感谢朋友们厚爱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