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  IPMA本科《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模拟题+答案(编写/主讲:王胜会)

(2015-07-26 20:21:14)
标签:

教育

分类: IPMA自学考试(本专科)

IPMA本科《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201210月考前模拟题  编写/主讲 王胜会

题型:单项选择  题量:100

 

1、观察发现,世界上较为著名的企业家与政治家,都有喜欢冒险、精神饱满、乐观自信、健谈开朗、心雄志壮等共同的素质。这说明了(       )。P3  C

A.素质具有基础作用性,是个体行为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B.良好的素质只是日后发展与事业成功的一种可能性

C.任何一个有成就、有发展的个体,都离不开其优良的素质

D.素质是作为高度统一的个体行为与特点系统中稳定的结构因素

2、直觉情感型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音乐家与剧作家,而富有理性思维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数学家与科学家。这说明了(       )。P3  A

A.素质对个体的行为与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B.良好的素质只是日后发展与事业成功的一种可能性

C.任何一个有成就、有发展的个体,都离不开其优良的素质

D.素质是作为高度统一的个体行为与特点系统中稳定的结构因素

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800名男性成人进行过绩效考评与心理测验,发现在成就最大的20%与成就最小的20%两组之间,成就最大组在兴趣、谨慎、自信、开拓进取等方面,明显地高于成就最小组。这说明,(      )应成为我们素质测评的重点。P5  D

A.智能素质测评    B.文化素质测评    C.心理健康素质测评    D.品德素质测评

4、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比较而言,在以下(      )方面具有交叉关系。P9  A

A.指向的范围    B.测评理论    C.测评方法    D.测评技术

另例如:      )是心理测验应用最为重要与困难的领域。P119  B

A.性格测评         B.品德测评         C.创造力测评         D.态度测评

5、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不包括的是(      )。P10  B

A.领导者    B.战略规划人员    C.中高层管理人员    D.基层工作人员

6、关于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按照测评标准划分,有无目标的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效标参照性测评。那么下列(      )属于效标参照性测评。P10  C

A.晋升测评    B.人员录用与招聘    C.飞行员的选拔与录用   D.述职、小结与访谈

7、按照测评范围划分,人员素质测评可分为(      )。P10  B

A.定性测评、定量测评、中性测评    B.单项测评、综合测评

C.自我测评、上级测评、同级测评、下级测评    D.动态测评、静态测评

8、按照测评目的与用途划分,人员素质测评可分为选拔性测评、诊断性测评、配置性测评、鉴定性测评和开发性测评。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P12  D

A.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与可比性

B.配置性测评的严格性既体现在测评的标准上,又体现在测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标准越高越好。实验表明,一个大学毕业生从事看门工作的业绩远远不如高中毕业生

C.与其他测评类型相比,开发性测评具有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等特点

D.在操作与运用诊断性测评时就遵循全面性原则、充足性原则、可信性原则、权威性原则或公众性原则(改为:在操作与运用考核性测评时)

9、配置性素质测评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具有四大特点。适用于甲职位的配置性素质测评,不一定适用于乙职位的配置。这指的是配置性素质测评的(      )特点。P14  A

A.针对性    B.客观性    C.严格性    D.准备性

10、开发性素质测评,主要是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性与可行性依据,它的操作流程包括5个步骤,①收集人力资源各种形态的资料,确定每一类型的内涵与外延;②按测评规则测评;③拟定测评规则;④寻找揭示每种类型的显标志与潜标志;⑤针对测评结果提出开发建议。以下按照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P15  D

A①③②④⑤    B④⑤①②③    C④①②③⑤    D①④③②⑤

11、诊断性素质测评是那种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组织诊断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与其他测评类型相比,主要有四个特点。“诊断性测评的目的是查找问题的原因,因此测评时就像医生问病情一样,任何细节都不放过。”,这种表述属于诊断性素质测评的(      )特点。P16  A

A.诊断性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全面广泛    B.诊断性测评的过程是寻根究底

C.诊断性测评结果不公开                        D.诊断性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12、考核性素质测评的操作流程包括9个步骤:①明确被鉴定的对象与内容;②确定达到测评目标要求的事实依据,规定测评细则;③向测评者讲解测评细则与测评要求;④自我测评提供事实;⑤群众测评提供事实;⑥知情人测评提供事实;⑦专家测评综合判断;⑧符合事实,确认;⑨报告素质测评结果。如果在第⑧步骤,出现不符合事实的情况,需要重新回归到第      )步骤开始,重复按照流程一步步进行考核性素质测评。P17  A

A    B    C    D

13、人员素质测评的功用即功能与作用。功能是素质测评活动本身固有的一种稳定机制,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东西,而作用则是素质测评活动外在影响的一种具体表现,它会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相对素质测评活动来说,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P19  D

A.功能是作用的内在依据,而环境因素则是功能(应为作用)产生的外在条件

B功能(作用)是素质测评活动中作用(功能)与环境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实际效用

C.作用是潜在的机制,而功能是外在的效应

D.功能是潜在的机制,而作用是外在的效应

14、下列不属于素质测评的评定作用的是(      )。P20  A

A.评定功能的正向发挥,表现出调节与控制的作用

B.评定功能的正向发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表现为促进与形成作用

C.素质测评的评定功能还表现出激励与强化的作用

D.评定功能的正向发挥,还表现出导向作用

15、一般来说,进行素质测评活动之后,对于以下问题均能逐一作出有根据的回答: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科学?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选择得是否得当?上述体现的是素质测评诊断反馈的(      )作用。P21  A

A.咨询    B.制订与选择    C.计划与改进    D.调节与控制

16、大量的特征行为对素质的揭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人们可以依据素质表征行为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趋向,对被测者的素质发展进行某种预测。这种预测的有效性取决于素质特征的(      )。P21  A

A.稳定性程度    B.选拔作用    C.后效性    D.延续性

17、自古以来,大致有两种人力资源开发观点:一种是选用人之长,不计人之短;另一种是苟求人无过,不看人之长。前一种自然是不拘一格开发人力,后一种则是求全责备压抑人力。以上表述体现的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哪一项运用原则(      )。P23  A

A.全面测评与择优开发    B.发现不足与整体协调

C.分项诊断与综合开发    D.统一标准与量材开发

18、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正治招聘员工时,把员工的性格作风划分为善于思考的“文人型”、富于进取的“武士型”与勇于拼搏的“运动员型”三种类型,并让他们在整个公司的员工比例中各占1/3。以上表述体现的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哪一项运用原则(      )。P24  B

A.全面测评与择优开发    B.发现不足与整体协调

C.分项诊断与综合开发    D.统一标准与量材开发

19、为保证测评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光有外部强化还不够,需要让周围的同事、上级主管以及有关专家参与素质测评,并使这种测评结果使被测评者自我认识、自我接受。以上表述体现的人员素质测评的运用原则是(      )。P25  B

A.自我测评与外部强化    B.他人测评与自我激励

C.模糊测评与精心指导    D.相互比较与职业发展

20、促使现代胜任力研究运动兴起的一个关键起源因素应该追溯到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特别强调的是,罗斯福政府鼓励工作分析,提倡识别和归类不同的职业。这项工作最终导致(        )的出版。P29  C

A.《改进外交官的甄选》    B.《职位胜任力测评指导》

C.职业类型词典           D.胜任力模型库和胜任力词典

21、麦克里兰和他的助手戴雷联合发表的《改进外交官员的甄选》和《评估用于测量优秀海外文化事务官员的必备素质的新方法》两篇论文的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第二篇文章标志着胜任力的行为事件访谈法的诞生。此后不久,麦克里兰就发表了里程碑式的(      )一文,标志着胜任力体系的正式确立。P30  A

A.《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    B.《职位胜任力测评指导》

C.《职位胜任力测评》          D.《胜任力评估方法》

221989年,霍恩比、托马斯和德尔维茨等对胜任力的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随之胜任力理论迅速扩展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大量的(      )等,人们对胜任力的研究也日益深入。P31  D

A.《改进外交官的甄选》    B.《职位胜任力测评指导》

C.职业类型词典           D.胜任力模型库和胜任力词典

23、(      )的研究成果(       ),标志着胜任力研究新阶段的到来,胜任力模型开始登上历史舞台。P31  A

A.理查德·鲍伊兹  7项门槛性的胜任力    B.罗伯特·斯坦伯格  智力三元理论

C.德鲁克  商业成功的三组假设         D.罗伯特·怀特  《再谈激励:胜任力的概念》

24、按照组织需要的核心专业和技能,胜任力划分为三类,以下不包括(       )。P38  D

A.通用胜任力    B.可迁移胜任力    C.专业胜任力    D.组织内胜任力

25、关于胜任力的冰山模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P41  A

A.技能和知识就好比处于水面以上看得见的冰山,最容易测量、改变和开发提高

B.特质和动机就好比处于水面以上看得见的冰山,最容易测量、改变和开发提高

C.自我概念就好比处于水面以上看得见的冰山,最容易测量、改变和开发提高

D.态度和价值观就好比处于水面以上看得见的冰山,最容易测量、改变和开发提高

典型隐藏转化题型(12级标题)

26、胜任力的洋葱模型本质内容与冰山模型相似,但是对胜任力的表述更突出其层次性。在该模型中,胜任力被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中间层和最外层。以下(      )属于洋葱模型的核心层。P41  B

A.态度、价值观    B.动机、个性特质    C.自我概念、社会角色    D.知识、技能

27、胜任力的梯形模型把胜任力按照梯形分为四个层次:行为层、知识-技能-态度层、思考方式-思维定式层、自我意识-内驱力-社会动机层。其中,(      )主要指个体在具体职位上的工作绩效表现。P42  A

A.行为层                       B.知识-技能-态度层

C.思考方式-思维定式层         D.自我意识-内驱力-社会动机层

28、在构建胜任力结构模型收集数据的方法中,关于焦点访谈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P47  A

A焦点访谈法是通过对绩优员工和一般员工的访谈,获取与高绩效相关的胜任力信息

(改正:行为事件访谈法)

B.有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焦点访谈,最典型的是引导一个结构化的讨论

C.另外一种方法是基于前期收集数据(例如来自调查问卷的发现)进行讨论

D.专家小组是焦点访谈法中的一个特例,会形成一个胜任该工作需要的胜任力清单

29、以下关于在进行员工胜任素质测评时要把握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P51  A

A.对知识的测评,岗位不同知识不同但可以进行相同的测评设计(改正:要求进行不同的设计)

B.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能力可以从事不同的工作

C.社会角色与自我认知测评的意义,在于可以衡量出个体承担以及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D.特定的职业需要具有特定特性的人来完成,合理的安排将有助于工作的完成

30、以下关于工作申请表的改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P52  C

A.达到有效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三方面才是好的申请表   

B.好的申请表的设计和使用可体现出效率与效果的统一,达到又快又准的初选目的

C.好的申请表项目及其填写要求的设定指出,主要收集事实性、评价性的信息

(改正:而非评价性的信息)

D.好的申请表的项目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举例,这类信息是容易被检核的

31、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面试过程必须是结构化的面试过程。其中过程设计不包括(      )。P53  D

A.开发面试题库          B.明确评分标准,设计面试评分表

C.培训面试考官          D.综合评价

32、完整的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评价中心应该包括以下五个环节,①选择与设计情景演练工具;②测评实施与观察评分;③综合评价;④构建胜任力模型;⑤甄选评分指标及建立评分体系。以下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P54  B

A④①③⑤②    B④⑤①②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③⑤②

33、以下关于测评主体、测评客体与测评对象的表述,错误的是(      )。P59  D

A.作为人员素质测评主体的人是客观的实体

B.人员素质测评客体指的是人员与工作岗位,即客观的实体

C.人员素质测评对象指的是素质、绩效与工作因素,即抽象与无形的存在

D.作为人员素质测评主体依据的考评价值标准与选择的考评内容不是抽象与无形的主观形式(是)

34、以下关于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的表述,错误的是(       )。P61  C

A.横向结构是基础,纵向结构是对横向结构各项素质的层层分解和推向可操作化

B.将横向的各项素质从测评内容细分到测评目标、测评指标,就意味着完成了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设计

C.横向结构注重测评要素的针对性、表达简练性和可操作性(改正:纵向结构注重)

D.形成测评指标体系之后,再根据测评目标设计合理的标度和计量方法

35、以下关于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3要素,表述正确的是(      )。P6566  A

A.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及其分数等级、评语在人员素质测评过程中充当一种价值等价物的作用

B.如果从标度(标志)表示的 形式来看,有评语短句式、设问提示式、方向指示式三种

C.考评指标的标志(标度)大致有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数轴式、图表式等

D.标记在有些情况下有独立意义

36、以下关于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表述错误的是(      )。P67  B

A.这种体系是对测评客体外延进行比较而形成的测评标准体系

B.一般是对测评对象内涵的直接描述或诠释(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

C.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与测评客体直接相关

D.干部选拔标准属于常模参照性标准,这里的选拔标准是主观的、相对的

37、如何来筛选那些优良的人员素质测评指标呢?一般不依据(      )问题检核。P69  D

A.这个指标是否具有实际价值

B.这个指标是否切实可行

C.如果这个指标既有实际价值,又切实可行,那么其是否比其他指标更为合理

D.这个指标是否成本经济、时间合理

38、权数的形式指的是(      )。P70  C

A.纵向加权、横向加权、综合加权    B.百分比、小数

C.绝对权数、相对权数              D.重要性、比重

39、以下关于确定权重的方法专家咨询法,表述不准确的是(      )。P71  C

A.这种方法避免了权威、职称、职务、口才以及人数优势对确定权重的干扰

B.缺陷是由于最后不再考虑少数人的意见,容易失去一部分信息,同时也缺乏科学的检验手段

C.弥补缺陷的方法是,可以检验各个测评指标的单项分(积分)与总分的相关性

D.在民主气氛较浓的场合下,也可以面对面地反复充分讨论,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

40、关于对偶比较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P72  A

A.是德尔斐法的一种变形

B.一般只能分别用于各个层次内确定同一层次内目标或指标的权重

C.运用对偶比较法,指标项目一多,配对的次数将按几何级数增大

D.为了提高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是由单个人确定权重,而必须找一组专家

41、确定权重的方法中,主观经验法权重分配的归一性指的是(      )。P74  D

A权重分配要反映测评对象的内部结构和规律,防止因权重分配不当而脱离实际或产生偏向

B权重分配要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可以根据测评目的与具体要求而适当变通分配

C对权重的分配不必十分精确,可以为方便测评而模糊一点

D各个测评指标的权数和应为1100

42、关于测评指标的计量,如何消除“对所有测评指标机械地分成五等,而且计分相同,这样会不会把不同测评指标的某些相同的测评值等同起来呢?”的担心,请选择(      )。P75  D

A.把任何一个测评指标的计量分成两个要素:计量等级及其对应的分数;计量的规则或标准

B.使测评结果规范化、统一化和记分简单化

C.使两个指标等级得分不同,在总体中的权数不同

D.只要指导各个等级的实际得分直接标出,而不再通过权数或其他方式来辗转计算

43、采用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检验总问卷的信度及各因素分问卷的信度,信度分数达到(     )即可接受。P79  B

A.低于0.35          B0.70以上          C.至少0.80          D0.700.98

44、以下关于党政领导人才素质结构,表述不正确的是(      )。P84  C

A.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品德素质等特征,不是对任何一种潜在特性都加以关注

B.注重那些与管理绩效具有因果联系的个性特性,用以区分绩效优秀者与平庸者

C(不)包含理论构思中的所有要素,并且不同行政级别、不同性别、正副职所包含的成分不同

D.从更高层次来看,党政领导人才素质具有层次结构

45、有人员素质测评组织实施流程中,关于确立测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        )。P92  B

A.测评目的决定着测评的方向

B.测评目的是测评活动的起点,测评结果(测评目的又)是测评活动的归宿

C.开展测评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正确的测评目的

D.确立正确的测评目的事关测评活动成败的关键

46、关于组织实施人员素质测评应完成的工作和任务,表述不正确的是(       )。P93  B

A.根据测评计划,制定测评实施细则,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时间安排及操作的标准要求等

B.人员培训包括测评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目标是要提高他们对测评意义的认识,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和要求(改正:人员培训还包括测评对象

C.对参与测评的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使种个环节之间衔接良好

D.实施测评和管理测评工具、器材和资料等物品

47、在人员素质测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其中不包括(      )。P9495  C

A.统一思想认识,争取获得高层的支持和推动

B.成立专门的测评项目负责小组,具体制订和实施人员素质测评的工作计划,对测评的结果负责

C.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研发测评工具和方法,并且对测评师进行选择和培训

D.建立包括办公场地、配套专项资金在内的必要的后勤保障

48、在人员素质测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把握好的“选择测评人员”的关键环节,其中表述不准确的是(      )。P94  C

A.办事公正,敢于坚持原则

B.善于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C.选择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学历的测评人员,并且进行培训

D.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人力资源工作比较了解

49、在对某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人员素质测评组织实施中,前期准备阶段需要组织专家评委,并对评委进行培训,其中(     ),不选择作为评委组成人员。P96  C

A.根据测评方案,评委由公司的高层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

B.确定分管人力资源的集团副总经理为测评主持人

C.邀请技术过硬和绩效考核成绩较高的技术和研发专家参加

D.邀请被测人员所在部门的普通员工参加

50、根据测评指标体系和使用的方法,某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人员素质测评涉及的试题有机考试题、笔试试题、面试试题和情景模拟题四类,其中机考试题涉及(       )。P97  A

A.心理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测试

B.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C.背景性题目、知识性题目、智能性题目和行为性题目(面试试题的结构化面试,题型)

D.两难问题、多项选择题、开放式问题、操作性问题等(情景模拟题,题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