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09-06-02 22:21:50)
标签:
校园 |
分类: 论文集 |
单亲家庭,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单亲子女暴露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和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项崭新而紧迫的任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三千万左右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0%多;而单亲家庭的孩子占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研究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的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方相互推卸,谁也不愿用心教育子女,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的下降和价值观的偏废,甚至误入歧途。
2、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没时间没精力教育子女,待问题严重时才追悔不已。
3、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4、部分家长教育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对教育不服,自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二、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单亲家庭,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讲,都是属于有缺憾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成员会遇到的问题,如情感的创伤,经济的负担,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前夫或者前妻关系的处理以及孩子的教育等等,而在这一系列问题里孩子所受到的心理伤害和调适是最棘手的。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往往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等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狭隘自私、自卑、粗暴、逆反、对抗、心理偏位、放任。
三、如何解决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
(一)寻求与他们沟通的桥梁
1、时时刻刻的关爱孩子,及时引导和帮助,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人们每时每刻都有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共同关注孩子,及时了解他们的合理需求:
学生:刘同学(女、14岁)
家庭成员:经商的母亲,体弱多病的外婆。
家庭情况: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用其母亲的话讲,“她失去了父爱,我要在经济上加倍补偿”,但是母亲却无心管教孩子的学习,引导孩子的人生。
该生特征:聪明,但心事重,打扮时髦,经常和男同学玩闹,学习精力不集中,成绩一直位于班级中下游水平徘徊,没有大的起色,原班主任对她无所适从。
教育方法:当母亲发现孩子的症状后及时将她转学到某私立中学。新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比较重视教育该学生,母亲也把平时的主要工作交给伙计去打理,自己把精力都放到女儿身上,每天都关注孩子的变化,晚上总要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她的学习,谈论她学校的事情。通过接触,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家校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教育效果:经过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刘同学渐渐地找到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考试成绩每次都在进步,上学期期末考试,她竟然跃到了年级第52名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她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发型、发色“正统”,母亲带她买衣服,她不再喜欢以前的那些时髦型的了,觉得那样穿了不像。
2、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
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闪光点时,家长和教师则要及时地捕获,并给予充分地肯定和呵护。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关爱,少一分冷漠:
学生:夏同学(女),留守儿童。
家庭成员:离异的父亲,年迈的爷爷奶奶。
家庭情况:父亲务工,收入低微。
该生特征:三、四年级里是人人讨厌的问题学生,早晨经常迟到,作业几乎天天不交,找到她总是低着头,离开办公室就忘了,天天如此,老师普遍认为无法教育。
教育方法:自从五年级进入我班后,我就对她进行重点帮教,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常常陪她做作业,但还是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同他父亲取得了联系,进一步了解她的过去,知道她目前的现状与以前老师对她不好有很大关系,学习热情也没有了,小孩一点自尊没有,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就努力寻求她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在班级里进行表扬,慢慢地孩子找回了自尊,同时也知道自己的问题与不足。
教育效果:作业按时交了,迟到的次数少了。更让人高兴的是,上学期开学时,夏同学主动要求负责班级卫生角的垃圾桶。一学期下来她较好的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越来越多的赞扬声,自己越干越有劲了。从她的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对孩子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就一定会有所回报。
3、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学生:武同学(男)
家庭成员:长年在外的父亲,年长的爷爷。
家庭情况: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亲为生计而长年奔波。
该生特征:聪明,调皮贪玩,学习不专心,干什么事都没有积极性,整天想玩游戏找新鲜,成绩位于班级中等。
教育方法: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比赛,全班没有其他人愿意参加,而他一反常态,立刻举手,要报名参加,全班大笑,我当即制止了其他同学。下课后我向他了解了报名的理由,他说他喜欢。我想这可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千万不可错过,后来在电脑制作中我发现他对电脑的灵性十分突出,这时我抓住时机,对他大加表扬,并告诉他今后只要好好学习,在电脑方面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他频频点头同意。
教育效果:在那次电脑制作比赛中,他不仅为学校争得荣誉,成绩也上来了,上学期成绩进入了班级前列,还当上了班队干部,班集体的活动能积极参加了,班级同学也开始羡慕他了,在班上一副“领袖”的模样,而且在家懂事许多,尊敬长辈了,能主动做家务了,家人都夸他。
(二)培养学生独立坚强的人格
1、让孩子学会正确的面对挫折。
2、留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平常事情也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就应及时主动找孩子谈心,及时进行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3、扩大孩子接触面。
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都应摆正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位置,不但应该尽量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使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要让孩子尽量多与其他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当然,想要帮助这些单亲孩子真正地走出“心理健康”的阴影,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都来关注。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这样才能使得这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年第6期
《小学生心理学》王耘,叶忠根,林崇德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前一篇: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探索
后一篇: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