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2025-05-19 11:08:21)
标签:
情感 |
世界读书日
一口气读完迟子建茅盾文学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思绪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小说以诗的语言,以一位智慧老者回忆式叙事的形式,深刻描述了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的生存、发展与衰落的故事。这个在原始森林中生活的民族在三百多年前从贝加尔湖畔迁徙至大兴安岭北麓深处,依靠狩猎和放养驯鹿为生。小说以清晨、正午、黄昏三大板块叙述了鄂温克族人近百年的游牧生存现状及其经历的沧桑变迁。
作品中,鄂温克人以放养驯鹿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他们居无定所,自给自足,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作品生动描述了生命的诞生与死亡、美好的爱情与友情,在自然恶劣的环境中人性的勇敢与美好,妒忌与妥协,许多微妙的情感,萨满的神秘与神奇,一切象日出日落,象云雾雨露,象闪电雷鸣,象花开流水,来去匆匆,短暂而珍贵,增加了很多悲壮的情绪。人类与一种叫驯鹿的动物相依为命的美好情感贯串始终,在作品诗的语言中,在悲壮又美的炫目的语境中,令人对生活生命甚至文明掩卷长思,作品深刻展示了人们从自然中来又归于自然,在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是既渺小又伟大的独特存在,他们有时是矛盾的,又在矛盾中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走向融解和谐。
小说充满了对生命的无常、命运的跌宕起伏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生活在山林间的鄂温克人经历了许多生死考验,如严寒、猛兽、瘟疫等自然灾害,也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现代文明冲击等外部压力。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额尔古纳河右岸》还通过描绘奇特怪异的仪式和信仰体系来展现鄂温克族的神秘文化和独特民风。如吃肉前必须跳乌鸦舞、故意低声讲话以及在山林中围着火塘跳舞唱歌、树葬等习俗都赋予了整本书神秘的基调。
这些信仰和行为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显得迷信虚假,但在古老的氏族里却存在得合情合理。让人多了一份对现代文明热闹、喧嚣以及虚假的深刻反思。
小时候,村里有驻军,兵的影象随处可见,他们经常会打扫卫生,集合,出去拉练,那齐整的脚步声一直保留在记忆深处。
我最好的玩伴之一,他的爸爸是一名部队营长,经常到他家玩,看到手枪的皮盒子挂在架子上,吸引着我好奇的目光。我已记不太清那小伙伴的模样,但那枪盒子挂在架子上的影像,却深深刻在脑海。
也许男孩都喜欢枪吧,我曾经为拥有一枝很好的玩具枪而自豪。那是母亲的一位很近的亲戚送我的,是一支仿真步枪,有弹簧,可以射出弹丸,枪管发亮,枪托是木头的,在那个缺少玩具的年代,那无疑是一样精美的奢侈品,一件很珍贵的礼物,既使放现在也是不落伍的,我对它爱不释手,那把步枪的气息一直陪伴着我。
当然,我们也很有就地取才的本领,用泥土做过手枪,用自行车的链条做过链子枪,用火柴头或鞭炮取下来火药,集中在一起,一按枪机,叭的一响,很是开心释怀。
伙伴们还要比较谁的做的好,有的还能击物,但也有危险性,村里好几个小孩因玩枪而受伤,脸上挂着花直到现在还能看出痕迹。这些都成为儿时挥之不去自娱自乐的记忆。
那时村里放电影,很多都是战争片,小人书也多是描绘打仗的,很多英雄故事就是通过这个途径,不知不觉地融入血脉里,沉淀到精神情感里。岳飞传、杨家将、杨门女将、戚继光抗倭等等都有小人书,看的很过瘾。南昌起义、四渡赤水、南征北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奇袭白虎团、林海雪原、小花,等等,这些经典的影片,令人不自觉地走进英雄,随之激荡,为之升腾。
那些形象、音乐、歌声、对话,过去多少年了依然历历在目,鲜活跳跃。英雄们让人感到并不遥远,似乎近在身边。那个年代比较单纯,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息。
后来没当兵,但爱人是当兵的,也弥补了一个小小遗憾。我有不少当兵或当过兵的朋友,很喜欢他们身上那种豪爽坦荡之气。他们都说我的骨子里有这种军人感觉。而我更喜欢父辈军人身上那份纯粹,那份家国情怀,那份舍命以赴的精神。我见到几位老兵朋友或在办公室里很特别的地方摆放,或某个特别日子在微信里晒的照片,有的横刀立马在大漠草原,有的的高山哨所前站岗,有的驾机翱翔于蓝天,有的在军舰的指挥室用望远镜暸望,那是他们独有的回忆,可见这些影像在他们自己心中的份量。
作为一名军属,我很能理解那份情感。我也能时常感受到一名军人的奉献与付出,纪律与忠诚,责任与使命。一声令下就要无声奔赴,执行命令、绝对忠诚是军人本色。
你看,国家每有灾难总是军人冲锋在前,洪水、地震、火灾,和平年代也依然会有很多牺牲。每当看到在边疆几近无人地区,军人顶着风雪,拖着骡马艰难前行在边境线上巡逻,在严寒到空气都要结冰的哨所中岿然不动的这些画面,眼晴里总是闪着泪水。在这个繁华的令人容易迷失的时代,依然有许多坚毅和忠贞。
总会看到这样留言,你的幸福无忧,是因为有人为你默默负重。你的岁月静好,是有人护你周全。是的,当感恩,当惜福。
相信,若有战争来临时,依然会有无数人义无反顾地担起责任!
二哥
(他是个地道的茶农,如果您想和他聊聊老家的茶,可以加他的微信15853218292,那来自家乡山海小城王哥庄的崂山茶,很象当地人比较实在的性格,有一种独特口感味道,让人迷恋)
1
二哥是个勤快人,一大早就扛着锄头,拿着镰刀、绳索上山了。山上有他的二亩茶地,一垄一垄象他的儿女。
二哥总是笑嘻嘻汗涔涔,白发里有岁月温暖的痕迹,也有生活的些许叹息。
母亲嫌他起的早,他也并不解释,他是一个顺从的儿子,他是一个质朴的庄稼人,象那片虔诚的土地,象南山脚下那些随意生长的植物。
也许母亲更懂,懂他身上的泥土尘埃,懂他的沉默少语。
他是一个守信的人,守着二亩茶地起早贪黑,仿佛赶着一个约定。
二哥是春天最鲜活的部分,他怀揣着天真的希望,打理着生计,也呵护着我的乡愁。
2
你可以和他聊聊土地、庄稼、农事,可以和他聊聊大豆、麦子、山里的野花、野菜,聊聊种茶,他对茶叶象对他的女儿一样心痛,了解,他有些口迟,但聊起茶叶竟如数家珍,这是他的生活。
他的勤快和对父母的细心都是出名的,但他言少,他总是笑喜喜的,也象那棵温暖的梧桐树,平实的容易让人省略和忘记。
但我的感恩却越来越深,他天长地久守在父母身边,感觉他是那老屋的一部分,如同那张桌子,那个生锈又被鲜红大字映的鲜活的大铁门,院中那口深井以及上边的压泵,那面洁白的照壁以及身后的茅屋,那几棵生机昂然的牡丹树耐冬树,平房顶上那一堆老木头……二哥是那里的一部分。
3
于我,二哥是一杯近于无色无味的淡茶,细品,才会感受那近于泥土山野的清香。
不争不辩,顺其自然,似乎更接近故乡山水,一草一木,天地万物,生生不息,道生于天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淳朴善良的民风,在我的二哥身上随时体现。他总是善良美好的走近每一个人。不是外在的礼貌,而在内心的真诚。
二哥一直是一种天下无贼的心态,他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近于天真。奇怪,世人似乎也总是报以友善。所谓风水,所谓命运,不过是内心品性外现。
我常常给朋友们说起,如果想了解崂山道教文化,那就走近那些崂山里边的庄稼人吧,感受一下他们的热烈质朴,他们的高声高调,他们的欢声笑语和土的调渣却遍布智慧的语言,他们更近于道,道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