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末到附近的竹子庵爬爬山

(2023-11-03 10:31:47)

周末,闲暇无事,到附近的竹子庵爬爬山。下午大约三点,随心而往。从住处到这大约十分钟车程,一踩油门就到了。
庵前一广场,也可以做停车用。用石头搭起的方门有些气势。广场和路两边很长一段都停满了车,可见来此处游山之人挺多。
进得山门,顺着石径一路攀爬,来来往往男女老少,多是年轻人,或携妻带子携老带幼,或结伴游玩。
进门处立一块半圆石,红字书写竹韵二字。竹子庵,大概主要因竹得名,不知何岁始,山上竹林茂盛,成片成林。从入口往上到庵门前,两边全是竹子,风一吹拂,竹子婆娑起舞,拂弄清影,与天上云朵遥相呼应,生出无数美景。走走停停,拍拍照照,深入景中。结伴的游人说说笑笑,孩童忽前忽后,别有一番乐趣。
再往上走,又可见一块较大直立的石头,红字书写紫气东来四个行书大字,颇有功夫力道,洋溢祥瑞之气,我多次爬山,多次在此停留拍照,常常是阳光拂照,如虚如幻,紫气高照。路上还经过一块不大石头,上书“直望上观”四字,很有道家语气,背后是一棵多角枫树,叶子密密麻麻,稍有些变色,意态万千,煞是迷人。这一处隐在捌角,不是很招摇,但别有情趣。
沿路继续攀行,曲曲弯弯,竹与树与石与山影万千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美景。几处庵门各种风格特色,有的古朴,有的清雅,有的圆融,与山势与植物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竹子庵在半山腰处,前面有一个不大的广场,此处放眼一看,已可遍收远近景色。西边靠山处就是此庵所在,庵不大,但灰瓦白沿石墙被植物们掩影在怀里,一棵千年高大的银杏树让这里充满些神秘意象,树脚挂满红布条在香雾缭绕中显的庄重。此处山势极妙,过门往上还有一处小殿,没有追究用途,中间还有一小亭,隐在密密的竹林中,从外面见不到。假如有山泉水,有些葱葱水声,則更有妙趣。从庵处往上下左右看去,世间隐隐约约,似有似无,朦朦胧胧,甚是可爱,更易生发幽静心,慈悲心,可爱心。
其实,想看更美风景,还要继续往上攀缘,一路弯弯曲曲,有些路很陡峭险峻,尚考验耐力。最有趣还要弯腰很低才能经过一块巨石下边天然而生的小门洞,一棵弯腰的老松树形成的半门,似迎似推,是否意味着向人们提示,放下一切才会登顶望远。再往上不远就是山顶了,无限美景在眼前。
其实,山后还有一条更美线路,三清洞、龙泉、神仙桥,都深藏在这,我是去年冬天下雪中偶然发现的别有洞天美景。我还往北处没有山路的地方攀到另一座山头,神密而野性,收获另一种满足。心中已有万千山壑,抵住那世间的熙熙攘攘的热闹和反复无常的变幻。
感谢竹子们、那万千无言而有灵性的植物,陪我一下午的时光,不仅揽胜,也可释怀。众生皆喜,我自清欢。


回老家走走

喝酒,喝酒

昨日朋友约着一起吃饭,本来不想喝酒,架不住朋友反复动员,加上我多次不喝有些不好意思。结果,我也倒上了酒。想来喝酒与不喝,确实不一样,几位朋友,男儿本色,大谈人生感悟、历史文史、宗教哲学、企业传承,天马行空、信马由疆,好不惬意。朋友是个医生专家,又是个文人,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笫一本长篇小说,关于宗教、关于祖先文化,听起来有些深奥。快到深夜了,大家意犹未尽,不愿离去,老婆摧了几次,有点忘乎所以了。酒微醺,笑的有点纵情放肆,用两个朋友名字最后一个字,真好
本质上,我是个好酒之人,这是遗传了父亲的基因,也是性格所然吧。
祖先发明了酒,似是承接了天意。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喝酒之人总结的理由,很有道理。酒是粮食果蔬发酵酿造而成,取了天地的精华。酒可以刺激人的神经,令人兴奋,让人快乐。我想,在长长的中华历史中,因为酒,而演绎了多少精彩故事。简直是无酒不成史。
那些英雄侠客,多少人豪情热血,都是被酒点燃的。那些诗仙诗圣文豪书杰,有多少是酒成就的,他们被酒催情,被酒激起了灵感火花而文思泉涌,留下了千古绝唱,传世佳作。酒,绝对是人类文明的贡献。
酒壮英雄胆,酒温热那征战沙场的将士心胸,酒慰藉那些寂寞的心灵,抚慰那伤口。酒见证桃园三结仪的千古佳话,烘托温酒斩华雄的英雄写照。哪次出征和凯旋没有酒的仪式,哪次歌舞欢乐没有酒的陪伴。
人们喝酒,有时微醺,有时开怀豪饮,有时酩酊大醉,个有境界。
有时想,人生匆匆,何必活的那么清醒与功利,那么拘禁与虚伪。在饮酒中释放一些性情,让自己真实而快乐,岂不美哉!
我曾经醉过几次,其中有一次印象深刻,想起就觉的好笑。那时年轻刚刚工作,和我大哥一起看望一位长辈,初出茅庐,全然不知酒力如何,只觉得开心,本性实在,所以喝时豪情痛快,并不推辞,结果走时上来醉意,和我的自行车一起在马路上躺倒,找不到眼镜了,发现时眼镜已摔碎了,自行车也扭曲了,一定是丑态百出。但我也并没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情,反正也不会有多少路人为你操心介意。只是为自己增加了一份回忆的笑料。
还有一件滑稽事情,年轻时忽悠过连襟。那次一起到岳父老家,我说,他们靠海人喜欢喝酒,你要他们认你,让自己喝醉最好。结果,我的连襟,酩酊大醉,不醒人事,被四个长辈用椅子抬下酒楼。好在,我的岳父也是好酒好客之人,不仅不反对,而且基本很纵容。我 曾见过我的岳父和他大哥在一起喝酒,喝到一推就倒的地步。也听说,他们走亲,表兄弟被喝多,推车掉进路边沟里,摔断了骨头,后来到医院看望,开玩笑,说喝点白酒消炎,好的快。哈哈哈,完全置别人痛苦于不顾,也许那是他们消解痛苦的一种独特方式。靠海之人,把酒与生活紧紧相连。岳父和我的父亲,还有他的兄弟们一起喝酒猜拳,喝到令我紧张,想来我也会在心里哈哈大笑,笑出泪来,生活原来如此。还有一次,我的岳父,把几家儿女亲家聚在一起,老二父亲最小,推推攘攘不大想喝,总是被点名,最后一点没少喝;老三父亲年龄最大,喝酒时翘起山羊胡,一脸满足的喜感;我的父亲,依然是喝的最多。老岳父乐开怀。想起那场面,常会在心里笑出声来,人生不过如此。
我的儿子,也许也是遗传吧,高中毕业时,和老师同学聚会,回来告诉我,喝了好几瓶没大有事,搞的我挺紧张,立码提醒,一般不要喝酒,会误事,要学会控制自己。去年儿子工作,有一次跟着师傅出去见识场面,喝的兴奋,半夜给我打电话,啰嗦不停,说着酒桌新鲜事,大概在他看都是新鲜事,似能感觉他在夜风中有点飘忽感,那是他对人间之爱。我一边心里笑,一边反复说,要控制,要控制!让你师傅喝!儿子说,放心吧,我并不是个好酒之人,而且来之前我喝了瓶醉奶,有效果。哈哈,希望如此吧。
但我又总觉得,男人一生总要醉过几次。只要没有伤害,如果是一种友情的表达,那是一种幸福。



1
总想俯下身,亲近一下泥土,这久违的泥土,这孕育生命又包容死亡的泥土。
总想听清那无数弱小的声音,包括一朵花的鲜艳或卑微一生,它的笑声、歌吟、欢乐,以及抗击风雨的姿势,痛疼和呻吟,都想听懂。
那年轻的绽放的花蕊,那需要阳光和爱的甘露滋润的花蕊,那死去了又活过来的花蕊,那衰老的令人窒息的花蕊,以及它小小的心房,它的心跳。
远方天空很蓝,山水干净。但我更想听见那花蕊的痛疼。

2
我一直幻想,远方,是从那些农民的手掌漫延而生。
那些血脉经络,那千山万壑的皱纹,戈壁黄沙不朽的胡杨树,都从那里长出。
甚至长江黄河,祖先创造的灿烂文明,从那源头滚滚而来,用白发的二十四史也书写不尽,那些粗砺温暖的手掌,下过绵延不绝的大雪,孕育过敦煌飞天的微笑。
那手掌起过血泡,磨出老茧,攒过钢枪,握成了铁拳,赶走了那些狰狞野兽,让家园和平安宁。
那些农民的手掌,也长出太极八卦,掌控二十四节气。
那些经文大道天书,那些泣鬼神的淬火的汉字,那气象万千的书法,诗词歌赋,都来自那通达天地万物的根系。
那手掌象我的父母之乡,多少年后,魂兮归来。

3
白菜不大,但卷的结实。,这是村里一个老人种的,母亲从他那里买了十几棵。
老人个不高是个结巴,老光棍,无儿无女,半生孤独,得一个有趣的外号,象一种人生的戏谑。
似是上天眷顾,老来却得到了他的幸福。邻村一个死去丈夫的女人嫁给他,女人有两个儿子,对他们很好。
老人腰弯的很厉害,快触到地了,却依然深深热爱着农活,象一棵弯腰的庄稼,深爱着泥土,以此为生。
他说那女人嫁给他那是她的福气,啥也不必操心。他上山拾草打柴,种很多的菜,打足够的粮食,让她冻不着饿不着
,他足够心疼她,话语里充满了爱与烟火。
家乡的白菜,总是有一种独特的甜味,这小小的白菜,让我看到了母亲和他对话的温暧场景。




早餐很简单,基本上是,两个鸡蛋,有时加半个苹果,有时是一瓶奶或酸奶。
常常是,刚煮好的鸡蛋,从锅里取出来,用一碗凉水拔一下,让它抓紧冷下来。常常是,还没冷好,我就剥皮,急不可耐往嘴里送。
这不,今早又是如此,蛋黄烫的我滋溜翻舌头,象用手翻弄炒锅一样,似这样翻来翻去,可保护一下口腔和舌头。
家里人经常提醒我,急啥呢,别烫坏了。
是的,我也常常在心里发笑,急啥。仿佛有一只时间之手在赶着,仿佛怕被啥落下,被啥呢,也搞不清楚。
大概,经常因为要赶早班车。班车定点,不等人。早晨为赶班车,总显匆忙。时间久了,也形成了这样的习惯了。
有些事情是会传染的,感觉这习惯已影响到我的性情。似乎,急,才能抓住时间。
晚上,时间充裕时,没有任何外力挟迫,似也会这样急。刚出锅的菜,我就急不可耐往嘴里送,纯粹为了填一下肚子,以免半夜起来找吃的,有时也会为一盘好菜感到惋惜。
儿子经常说,爸爸,着什么急呢,又不是比赛,没人催你啊!慢一点不好吗!
哈哈哈。是的,好吧,人到中年,一切是该慢一点了,让心态轻松些,细品各种小滋味,是谓另一种境界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走进南开大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