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片段
(2022-08-10 15:39:06)1.
谁不热爱美食
和朋友交流起美食美味。
朋友说,如果不写字画画,应该也可以去当个厨子。人生也许到最后,都落实到一粥一饭间。
朋友说自己是个嗜辣如命的人,几天不吃辣,食不下咽、寝不能眠,人会立刻没精神。哈哈,湖南辣子多。
朋友很形象的比喻,如果酸是十六七岁的小姑娘,甜是三十岁性感、迷人、妖娆的少妇,咸是独守闺阁的佳人,辣就是四十岁左右的王熙凤似的女子——泼辣、干练、精明、大开大合。如同神来之笔,如此妥贴。
说,除了辣,最喜欢的是苦味,苦味迷人啊,像求而不得的恋人。觉得喜欢吃苦味的人都特别。这一点似乎我觉得也是很同感共鸣。
朋友说,除了辣和苦,最喜欢的味道是臭。说自己不能以正常人的标准来衡量,也是。
比如臭豆腐、螺蛳粉(一定要加臭加辣的)、臭鳜鱼、臭苋菜杆儿……
也爱吃酸,酸菜、酸汤、醋……
噢,我很相信,继续发现,他会成个很好的美食家。其实,这和他艺术家的角色是相通的。
我自己也很喜欢各种美食各种味道,能敏锐的捕捉各种口感。尤喜甜,也尤喜苦,对苦瓜、苦菊、苦乔、苦菜子都有另一种爱。
苦菜子,这是老家山野常见的一种野菜,开一种淡黄淡白的小花,叫苦菜花,是我深情的记忆,象个朴素无华的山村小姑娘。
多年以前,我曾写过一首小散文诗,十六岁的花季,穿着一身花格子的衣裳,微风吹拂,她在阳光中羞涩的笑,这是深入我生命中的一个意象。
那淡淡苦味,一直伴随着我走过繁华落寞的岁月。
我还非常迷恋一种叫嘎啦的小海鲜的味道,它的鲜度决定了美味的程度,在海边的地方是很常见的,价格也不贵,是很亲民的物品,贴近生活的底色。
淡淡的海水腥,与一望无垠的大海的形象,都沉淀到生命深处。几日不吃就很想,如想一个尘世知己,很合那句话,几日不见如隔三秋,这一点也不夸张。
喜欢磨菇的口感,特别是锦针菇,火锅里一定要有,弹性,滑。喜欢新鲜的竹笋,清脆,放在火锅里更可以得到浸润,也喜欢竹笋做的小咸菜,象一个淘气的女儿,浑然不觉世界之大和她的渺小的开心快乐。
我也喜欢臭味,和一个人臭味相投的感觉。喜欢花生就虾米,罗卜也行,很多人觉的腥,不对味,但很对我的味。也点混搭的感觉,很多美味就是这样遇见的。也喜欢坏地瓜的味道,象榴莲,简直就是世间的奇女子,只有懂她才会迷恋,毫无道理。白菜、萝卜各有所爱吧,只有当事者才懂得和理解。
美食美味和美景、美色,谁不爱呢,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也必是爱美之人,它们都属于美的范畴。
美其实无所不在,只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善良的心灵,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食美味,是一种与我们更贴近的美好吧,上天赐我们五官,不好好用实在有些可惜。
2
小哥,你好!
和朋友开玩笑,他的话土的掉渣,嘎嘣脆,越土越有滋味,越吐越有味道。
二十多年前,他有一次讲笑话,说母亲呼唤在外皮耍的儿女回家吃饭,拿腔做调,听了令人捧腹大笑,笑出泪来。
音韵和腔调,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这是多少年沉淀的意韵,是土生土长的产物,就象某类庄稼,只适合在某一区域成长。
又象陈年老酒,越沉越香。
而我的朋友,他把土和嘎蹦脆结合的很好,内容和语气又很幽默,听之受用,令人难忘。
我和他开玩笑,不准说普通话,普通话不适合你。
尽管他早已是一位成功人士,多年前就是一名年轻的人民政协委员,但他的话语、他的质朴、谦卑、天性自带一种幽默,更令他具有一份独特魅力。
我的朋友,应该是另一类文化人,他的很有特色的语言传承,就具有一种乡土气息,他的老家是城阳某一著名街道,崂山山脉西侧,是崂山语系一种。
很多乡土俗语、习俗、故事,其实就是当地的一种文化。
前几年接待过一些来自台湾地区的学生,不少是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文科类的,他们说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我说,那就不光要从书上学,更要多到祖国各地走走,看看山川地理,物华美景,乡土生活,不同地方的语言风俗、穿衣戴帽、建筑风格、美食小吃、歌谣小曲、戏曲杂耍,等等等等,都是最鲜活的传统文化,只有走进这些日常平常,才会深究其理。
他们说,来看看,才知什么叫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才会读懂这片热土。
说说这个事,主要是想说,我认为,我的朋友的特征,很多方面具有当地文化属性。
我的朋友,晒给我看,他爬上一辆鲜红的履带推土机驾驶施工的图片,发来微信语音,说,这是生活本色,不忘本,才会行稳致远。
哈哈,人生迅忽,不忘本,才会修得圆满。
朋友三番五次引我,找个闲暇时间,过来喝茶吧,我这有本地原生态好茶,香味独特,有老家的土味。
我意,咱们属精神之恋,见不见面,都能收获一种快乐。打个电话,开开玩笑,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