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
(2022-04-18 10:22:48)春水
静下心来,走一走,到处都是美景。
接近傍晚时分,天色依然比较明亮,风吹拂着,微寒,又不是很逼人,极象早春的气息。我索性放慢了脚步。
李村河,只要你亲近它,总会给你惊喜。顺着河岸往上走,走走停停,极温柔极细腻的春色扑面而来,目不暇接。
风吹着淡黄嫩绿的柳梢轻摇,也吹皱了水面,水波荡漾,两岸的楼群树林草木、亭台楼阁、钓鱼者的身影,都倒影在水里,轻轻晃动,似有似无,朦胧虚幻迷离,构成这无穷尽的春色。
在某处人造的瀑布前停下,哗哗的水声吸引了我,水流不大,水声也是细小的,并伴有白色的水花溅起。一棵树站在水里,竟有几分禅意,似乎在参悟天地,静守岁月静好。
河岸上有一片一片的竹林,距离水较远,但也形成了一种呼应,增加了几分幽静的气息,竹叶沙沙的响,与哗哗的水声不同,如果水声是民族的唱法,那么竹声则有点民谣的感觉。
也许是心境的原因,此刻心情是放松的,忘了时间,忘了寒意。随处选一个角度,都可以构成一幅美图。桥下的污泥、污水管的出口、冰冷发白的大卵石、荷的枯茎腐叶,都成了不可缺少的物品景像,与晃动的倒影,融合在一起,竟然都成了如诗如画的美景,绵延的水波,荡漾着淡淡的彩色,流趟的旋律。
此刻,我也象一个陶醉的音乐家,屏住呼吸,微闭双目,轻抚琴弦,让奇妙的曲子随水波起伏,在全身的血液中流淌,并传向四周,涌向万物。
我的脚步,竟然不由自主跟随一家母女三人的身影,年轻的母亲和两个儿女穿着洁白的棉衣,远远看去就可以感受到,那气氛是很温馨的,也很忘我,母亲呵护着孩子的安全,她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快乐世界,并没有注意远处的我,在用手机把那幸福的一瞬摄入我的镜头。她们倒影在水里,成为这春天的河流的极为可爱鲜活的一部分。
几位钓鱼者,看上去也是极为投入忘我,似乎没钓到鱼儿,但似乎又并不在意,只为享受这美好时刻。也许这是一种生产乐趣,一种类似入静的法子吧。我也很想加入这行列,钓那一汪柔波,钓那一河春水。
至到天色开始暗淡,夜色慢慢降临,我方收起心,带着一路春色美景回家。
回家
喝了点酒,不能开车,表弟把我送回老家。半路上,把住在市区和被我约来一起玩的连襟,放在轻轨站坐地铁。不一会给我来电话,说最后一个班列刚走了三分钟。噢,我说那过去接你一起吧。他说,已打上了车,往区市走了。
表弟放好车,又约他的朋友,把他送回他的虾池小屋,晚上他刚从那回去,几个表弟和我一起喝酒,他没喝,所以就被安排了担起这个差使。本来想,我和同来的连襟,有一个要负责开车,好回市区。觉得我俩谁不喝酒也不合适,因为他也与我的表弟熟识,情投意合,喜欢靠海人的性情。实事证明,真是这样,如果他不喝,会极大的减少了这次小聚的乐趣。我这大表弟回的稍晚,我们都进行了半场。他一出现就很亮眼,人高马大,因劳动而健康的脸,有些瘦了,最乐的是剪了个茶壶盖头型,太有喜感了,我说你是从陕西来的吧,这头型适合唱信天游、陕北老调,你这剪了个狗蛋头。他裂嘴笑,更增加了喜感。他解释,理发时不小心打了个喷嚏,一剃子推上去,只好做了个这样处理。我说,可以理个光头,众人议论,有老人在,不能留光头也不能蓄须。噢,细品,老规矩,有道理。
我说下次去你海边虾池喝酒,你直接捞点墨盒(一种小虾)、海菜,弄点海鸭蛋,我带点酒、肉,就很好。我很喜欢那几池水,那里是小时候赶海的地方,真希望一直留存,不被开发,象一种无用之用,只供我们想象。这是天地大爱,开发也是破坏。
父母已睡下,老屋里亮着灯。听到了我的声音,他们起来了。母亲说,你在这间睡吧,炕热乎乎的,我们到你妹家睡,他们不在家。忙着收拾被子,穿好衣服,他们嘱我早睡。
炕热,出汗。黑夜里,静的出奇,有任何一点细微的声音都听的极为清晰。我睡的并不实落,似有风吹门的声音,似有小院翻弄的声音。半夜起来一次,我把所有门都关严了一遍。自已心里好笑,好久没在这热炕睡了,似有点不大适应。
一早,大概六点钟,我就听到了母亲开门的声音。我已醒来,就起来了。父母还象对个小孩,问我怎么不再睡,起的这么早。他们似乎从来不知,我已是个中年的父亲了。
嫂子已来过,送来几只鲜鹅蛋鸭蛋,满屋子是他们高声说话的声音,我开玩笑,嫂子你应该弄个抖音,用土话讲乡村故事,你的说笑声就很有感染力,做个网红。
父母催我洗脸洗手,我磨蹭,父母要端上来饭,我说先吃玩饭再洗吧,不要紧,我挺干净。两个鹅蛋两个鸭蛋,应该是大嫂刚刚送来的,刚煮上的。母亲非要让我吃一个鹅蛋再加个鸭蛋,我苦笑,平常很少吃蛋。不过,这蛋确实不错。母亲总是对老邻居说,就我最不讲究,好伺候,做什么饭都不嫌姤,也不嫌我这老手干不干净。哈哈,很多这个年龄的老人,一般都是儿女伺候做饭了。母亲还能为我们做饭,这是莫大的福气!
还没吃完饭,我的发小小二爹来了,拿来一捆新鲜菜。他给我讲着他的一些生活故事,有规划有蓝图有感悟,还给我看一位报社朋友给他们拍制的视频,背景就是周边山水田园,桃花盛开,茶叶茂盛,拍的大美。他妻子讲述茶叶的一些知识。看上去很棒。生活也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手机没电了,我趁着给手机充电,开车到南山,拍着山花烂漫,见到什么人都感到亲切。父母并不知,我开车到南山了。象个任性的孩子,只顾自已玩耍,自我而快乐。
谁能不热爱美食
和朋友交流起美食美味。
朋友说,如果不写字画画,应该也可以去当个厨子。人生也许到最后,都落实到一粥一饭间。
朋友说自己是个嗜辣如命的人,几天不吃辣,食不下咽、寝不能眠,人会立刻没精神。哈哈,湖南辣子多。
朋友很形象的比喻,如果酸是十六七岁的小姑娘,甜是三十岁性感、迷人、妖娆的少妇,咸是独守闺阁的佳人,辣就是四十岁左右的王熙凤似的女子——泼辣、干练、精明、大开大合。如同神来之笔,如此妥贴。
说,除了辣,最喜欢的是苦味,苦味迷人啊,像求而不得的恋人。觉得喜欢吃苦味的人都特别。这一点似乎我觉得也是很同感共鸣。
朋友说,除了辣和苦,最喜欢的味道是臭。说自己不能以正常人的标准来衡量,也是。
比如臭豆腐、螺蛳粉(一定要加臭加辣的)、臭鳜鱼、臭苋菜杆儿……
也爱吃酸,酸菜、酸汤、醋……
噢,我很相信,继续发现,他会成个很好的美食家。其实,这和他艺术家的角色是相通的。
我自己也很喜欢各种美食各种味道,能敏锐的捕捉各种口感。尤喜甜,也尤喜苦,对苦瓜、苦菊、苦乔、苦菜子都有另一种爱。苦菜子,这是老家山野常见的一种野菜,开一种淡黄淡白的小花,叫苦菜花,是我深情的记忆,象个朴素无华的山村小姑娘。多年以前,我曾写过一首小散文诗,十六岁的花季,穿着一身花格子的衣裳,微风吹拂,她在阳光中羞涩的笑,这是深入我生命中的一个意象。那淡淡苦味,一直伴随着我走过繁华落寞的岁月。
我还非常迷恋一种叫嘎啦的小海鲜的味道,它的鲜度决定了美味的程度,在海边的地方是很常见的,价格也不贵,是很亲民的物品,贴近生活的底色。淡淡的海水腥,与一望无垠的大海的形象,都沉淀到生命深处。几日不吃就很想,如想一个尘世知己,很合那句话,几日不见如隔三秋,这一点也不夸张。
喜欢磨菇的口感,特别是锦针菇,火锅里一定要有,弹性,滑。喜欢新鲜的竹笋,清脆,放在火锅里更可以得到浸润,也喜欢竹笋做的小咸菜,象一个淘气的女儿,浑然不觉世界之大和她的渺小的开心快乐。
我也喜欢臭味,和一个人臭味相投的感觉。喜欢花生就虾米,罗卜也行,很多人觉的腥,不对味,但很对我的味。也点混搭的感觉,很多美味就是这样遇见的。也喜欢坏地瓜的味道,象榴莲,简直就是世间的奇女子,只有懂她才会迷恋,毫无道理。白菜、萝卜各有所爱吧,只有当事者才懂得和理解。
美食美味和美景、美色,谁不爱呢,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也必是爱美之人,它们都属于美的范畴。美其实无所不在,只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善良的心灵,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食美味,是一种与我们更贴近的美好吧,上天赐我们五官,不好好用实在有些可惜。
2
小哥,你好!
和朋友开玩笑,他的话土的掉渣,嘎嘣脆,越土越有滋味,越吐越有味道。二十多年前,他有一次讲笑话,说母亲呼唤在外皮耍的儿女回家吃饭,拿腔做调,听了令人捧腹大笑,笑出泪来。
音韵和腔调,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这是多少年沉淀的意韵,是土生土长的产物,就象某类庄稼,只适合在某一区域成长。又象陈年老酒,越沉越香。而我的朋友,他把土和嘎蹦脆结合的很好,内容和语气又很幽默,听之受用,令人难忘。我和他开玩笑,不准说普通话,普通话不适合你。尽管他早已是一位成功人士,多年前就是一名年轻的人民政协委员,但他的话语、他的质朴、谦卑、天性自带一种幽默,更令他具有一份独特魅力。
我的朋友,应该是另一类文化人,他的很有特色的语言传承,就具有一种乡土气息,他的老家是城阳某一著名街道,崂山山脉西侧,是崂山语系一种。很多乡土俗语、习俗、故事,其实就是当地的一种文化。
前几年接待过一些来自台湾地区的学生,不少是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文科类的,他们说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说,那就不光要从书上学,更要多到祖国各地走走,看看山川地理,物华美景,乡土生活,不同地方的语言风俗、穿衣戴帽、建筑风格、美食小吃、歌谣小曲、戏曲杂耍,等等等等,都是最鲜活的传统文化,只有走进这些日常平常,才会深究其理。他们说,来看看,才知什么叫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才会读懂这片热土。说说这个事,主要是想说,我认为,我的朋友的特征,很多方面具有当地文化属性。
我的朋友,晒给我看,他爬上一辆鲜红的履带推土机驾驶施工的图片,发来微信语音,说,这是生活本色,不忘本,才会行稳致远。哈哈,人生迅忽,不忘本,才会修得圆满。朋友三番五次引我,找个闲暇时间,过来喝茶吧,我这有本地原生态好茶,香味独特,有老家的土味。我意,咱们属精神之恋,见不见面,都能收获一种快乐。打个电话,开开玩笑,也很好。
有一段日子没有回老家了,面对八十多岁的爹娘,心里似有几分慌恐不安,有几分自责,似乎疫情也是托词,辜负了天地厚意。
我一般不愿给母亲打电话,觉得婆婆妈妈的虚寒问暖,有些啰里啰嗦,似乎是个多余。也许我本质上是个容易害羞的人,有时候不愿多说话。但爹娘喜欢儿女常常打个电话,唠唠家常,说说闲话,他们就觉得很满足。只是说说话而已。
因为离老家并不远,一般会定期回去看看。总是记着那句话,父母在,我们尚有来处,父母不在,我们只剩归途。要珍惜面前的幸福,不要留遗憾。
学着哥哥妹妹,多打几个电话,关心一下他们。他们就很开心。母亲是个很理性的人,也是很感性的人。他们营造着家的温情。他们太过于看重这个他们一手创造的家,以至于稍微有点小的矛盾,他们也会极为敏感。过去岁月,母亲象个老母鸡,走到哪都带着孙子孙女,而父亲护窝,他的世界不大,他用一生仔细经营和呵护这个家。
我提醒爹娘,疫情期间少串门少扎堆,母亲告诉我,村里很规范,前两天基本封起来,只开了一个出入囗,大家很遵守。微信里晒出了几张村民们在大队小院排队做核酸检测的照片,嗯,很遵守秩序。妹妹说他们又回去住了,晒着村前的茶园,山上的樱桃花,视频中树林里的鸟鸣比城市里响亮、热闹,在这里时光纯净,他们一家很喜欢回这个小山村住。
心里总是怀着感恩,因为父母健康,不必我们过于担心,老家里还有二哥,随时可以在身前候着,有什么事情大家可以随时联系。总是说,积善之家必有余福,这就是我们的福气吧。
想着四月花开,想着满山的草木芳华,就想赶紧回家,看看爹娘,看看我的小小山村。
四月,你好
四月,这些好日子,不出去走走,实在是可惜。
微风轻抚,阳光、细雨深入每一个角落,所到之处,都有生命的奇妙景象,都有向上生发的欢快气息。
在一条河边,更能感受时令细微的变化。道德经和易经里讲的很多意思,在这里都能感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住在河边,可以每时感受水的滋润,水的品性,水的智慧。
而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画面,随时都可身在其中。在一汪汪柔波里,万物倒影着自己,一两只野鸭不知从何处飞来,惬意的划桨荡波,留下淡淡痕迹。知否,知否,应是花红柳绿。
被疫情反复折腾的人们,又渐渐走出了这令人有点压抑的氛围,畅开了心扉,走进天地自然,拥抱这无处不在的春色美景。
走在路上,身处天地之间,迅忽,悠然。在静美之中,思绪也随之活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木铎之心,素履之往;怀瑾握瑜,风禾尽起;晔兮如华,温兮如莹……这些美好的词汇,美好的意境,越过千年浩瀚诗林,不由涌来。
索性放慢了脚步,抛开俗事杂念,放空心灵,沐浴春风朝阳,喜纳万物。耳间鸟鸣水声,目中万紫千红。空气清新,草木干净,乐哉,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