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020年高考文综模拟预测卷(二)地理试题(全国3卷)【解析】

(2020-06-03 09:24:48)
标签:

转载

分类: 高考地理

2020年高考文综地理模拟预测卷(二)

出卷人:              审卷人:

本试卷共4页,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I卷选择题(44)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占里侗寨是黔东南的一个自然村落,位于海拔三百多米的河流沿岸山谷,面积15.97 平方千米,生育习俗独特。1.368 年先民从江苏经广西梧州还徙到此,人口长期保持在700人左右:清代中叶,由于人口增多出现了很多问题,占里侗寨立下严格的寨规:人口总数不能超过700人,一对夫妇最多生育两个孩子,据此完成13,

1.清代中叶以前,占里侗寨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习俗的制约                        B.妇女生自意愿低

C.生产力水平较低                        D.寨规的严格要求

2.清代中叶,占里侗寨内人口增多而出现的最突出问题是

A.人均田地减少                          B.森林破坏严重

C.人均水源不足                          D.野生动植物减少

3.占里侗寨人的生台习俗,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持续性原则

1. 【答案】C

【解析】

解:读题干可知,在清代中叶时期由于人口增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规定人口总数不能超过700人,主要原因还是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故选:C。影响出生率的影响因素:妇女的就业率、文化教育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生育观念等。本题以占里侗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背景,考查了清代中叶以前占里侗寨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2. 【答案】A

【解析】

解:读材料可知,占里侗寨是黔东南的一个自然村落,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上,地表崎岖,寨子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山谷,由此可知,当地的人均耕地面积少,因此人口增加会导致人地矛盾。故选:A。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本题以占里侗寨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占里侗寨内人口增多而出现的最突出问题,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3. 【答案】D

【解析】

解: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占里侗寨人的生育习俗主要是为了控制人口,减轻应为人口过多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其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所以D正确。故选:D。

滇越铁路北起我国昆明市,南至越南海防市,1903年由法国人修建,在当时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齐名,被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是我国第一条国际铁路。该铁路线全长854千米,荟萃了壮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多彩的民族文化,世界上绝无仅有。20036月,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下图示意滇越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转载]2020年高考文综模拟预测卷(二)地理试题(全国3卷)【解析】

4滇越铁路线被称为世界工程奇迹是由于

A地质地貌复杂,修建难度大 B.少数民族聚集,风俗文化独特

C历史文化悠久,科研价值高 D.地跨两个国家,由法国人修建

5修建滇越铁路最初是为了

A.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B.加快资源掠夺外运

C.完善铁路运输网络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62003年后,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是因为

A.中国旅客出境线路增多     B.越南境内陆上交通不便

C.中国境内自然灾害多发     D.越南客货运输需求增大

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由图可知,该铁路主要穿越喀斯特地貌区,地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对工程技术要求高,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工程修建难度大;其他选项与“工程奇迹”无多大关系,故A项正确。

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结合该铁路是“1903年由法国人修建”的历史以及图中显示该铁路沟通了沿海和内陆地区可以得知,当初该铁路修建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内陆资源掠夺与外运,故B项正确。

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中国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虽然日益完善,但不会停止滇越铁路客运以满足旅客出境需求;滇越铁路中国段在云南省境内,地质地貌复杂,降水丰富,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多发,为保障旅客生命安全,故停止客运,同时客运转为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中国停运铁路客运与越南无关,故C项正确。

三峡水库汛期排水,汛后蓄水,水库的季节性水位涨落形成了周期性出露水面的陆地,即消落带。下图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内两个相邻同面积、同坡向的观察区域H指数统计数据。植物株数与光、热、水、土密切相关,植物株数越多,H指数越高。据此完成7~9题。

[转载]2020年高考文综模拟预测卷(二)地理试题(全国3卷)【解析】

7.海拔范围内的植物出露地表、发芽的时段通常是

A.3月前后         B. 6月前后         C.9月前后         D.12月前后

8.④⑤海拔范围相比,海拔范围内的H指数明显要低,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较弱气                      B.土壤厚度较薄

C.水分条件较差                        D. 热量条件较差

9.与甲观察区域相比,乙观察区域整体的

A.水分条件较好                        B.土壤厚度较厚

C.地形坡度较陡                        D.热量条件较好

7.答案:B  

 解析:解:据以上分析可知,①海拔范围处H指数最低,据材料信息“植物株数与光、热、水、土密切相关”可推断该处光、热资源最差,所以要使该处植物出露地表、发芽,需要在一年中光、热资源较丰富的月份,四个选项中6月份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  故选:B。 根据材料信息“图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内两个相邻同面积、同坡向的观察区域H指数统计数据。植物株数与光、热、水、土密切相关,植物株数越多,H指数越高。”分析图中①海拔范围(145米-150米)内,H指数最低(0.40-0.45之间)。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根据图示①海拔范围内H指数最低,反向推断该地光热资源差,才能正确解答。 

8.答案:C  

解析:解:由题中材料可知,植物株数与光、热、水、土密切相关,植物株数越多,H指数越高,与④⑤海拔范围相比,⑥海拔范围地势较高,距离水库较远,水分条件较差,C正确;其他条件相差不大,ABD错误。  故选:C。 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类型的组合。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变化。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内容的识记能力、以及对地图的理解能力。借助课本知识、运用图中提供的信息并经归纳、整理和推理,即可得出结论。 

9.答案:C  

解析:解:甲、乙属于“三峡水库消落带内两个相邻同面积、同坡向的观察区域”的两个区域,故两地的水分条件和热量条件差异不大,AD错误;  由图可知,乙同海拔区域的H指数低于甲,可得植株数量较少,可能是坡度较陡、土层较薄所致,B错误,C正确。  故选:C。 读材料可知,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光线、温度、湿度、空气、土壤。植物株数越多,H指数越高。 本题以三峡水库消落带内两个相邻同面积、同坡向的观察区域H指数统计数据图为背景,考查了甲乙观察区域整体差异,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20191226日发生了一次日环食天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可以观测到食分(太阳被月球遮挡的比例)不等的日偏食。福建泉州(约118°E,25°N)某中学天文社计划在该日中午前后时段,采用水中倒影法观测日偏食。该日上午大雾弥漫,但是到了中午云开雾散,观測得以如期进行。图3示意12 268时和14时天气形势图。图4示意学生观测场景。据此完成1011题。

[转载]2020年高考文综模拟预测卷(二)地理试题(全国3卷)【解析】

10.导致当日中午云开雾散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温降低         B.水汽凝结         C.风力加大         D.气压升高

11.在北京时间14 :07食分最大时,学生采用水中倒影法观测日偏食,此时其视线与水面的夹角和指向大致是

A.35°南偏西        B.55°南偏西         C.35°南偏东        D.55°南偏东

10.C  11.A

【解析】

10.本题比较简单,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午前后冷锋即将到达泉州附近,风力加大,有利于云雾消散,因此C对。 

11.观测的视线和指向应该是与太阳光线和太阳方位一致,这一天太阳运行轨迹是东南(日出)-正南(正午)-西南(日落),北京时间14:07(地方时为13:59)是在正午之后,因此位于西南方向。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以算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41°34′,正午之后的太阳高度角应该小于41°34′,所以视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41°34′,答案选择A。


卷 非选择题(56)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第13题为必考题,第14题、第15题为选考题。

必考题:共46分。

12(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这里戈壁荒漠广布,砂石遍地,有“挖地三尺不见土壤”的说法,被认为是不宜耕作之地。可最近几年,这里却建起了上万座日光温室大棚,发展蔬菜种植,成为国家级戈壁农业示范基地。温室经营者发现,他们生产的蔬菜冬季很容易销售,但夏季与大田蔬菜相比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往往会滞销。 图7示意酒泉市附近区域地理事物分布。



[转载]2020年高考文综模拟预测卷(二)地理试题(全国3卷)【解析】

    (1)分析该区域不宜耕作的自然原因。(6)

    (2)说明日光温室对当地蔬菜生产气候条件的改善作用。(6)

    (3)分析当地温室蔬菜冬季易销售而夏季滞销的原因。 (6)

    (4)为解决当地夏季蔬菜销售问题提出合理措施。 (6)

13.(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12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运营。中俄两国,一个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一个是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东线管道每年能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占到中国2018年天然气进口量的约28%。图6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走向示意图。



[转载]2020年高考文综模拟预测卷(二)地理试题(全国3卷)【解析】

(l)分析中俄东线管道俄罗斯段建设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6分)

(2)与用轮船进口液化天然气相比,中俄东线管道输送天然气有哪些优点?(4分)

(3)分析中俄东线管道未沿图中最短路线(L虚线)修建的原因。(6分)

(4)简述中俄东线管道建设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10)[选修3:旅游地理]

洱海,位于云贵高原西南大理城市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作家曹靖华)。到洱海旅游的游客一般选择住宿在洱海边的民宿,近距离倾听洱海的声音,感受当地民俗文化。曾经的洱海,一度污染严重,数次爆发蓝藻。20173月,洱海周边2400多家餐饮及民宿客栈被强制关停,游客只能住宿到离洱海较远的酒店里面。图9为洱海环湖示意图。



[转载]2020年高考文综模拟预测卷(二)地理试题(全国3卷)【解析】

1)指出游客到洋海旅游常常选择洱海边的民宿居住的原因。(6分)

2)概括洱海周边强制关停民宿客栈的原因。(4分)

14.【答案】(1)原因:靠近洱海湖边,感受内陆湖泊之美,欣赏夜色中的洱海月;洱海湖畔旅游资源集中,人文景观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好;价格便宜。(任答三点)

(2)原因:保护洱海环境,避免因为游客过多而产生对洱海的进一步污染;为洱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任答两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洱海旅游为知识背景,考查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详解】(1)“到洱海旅游的游客一般选择住宿在洱海边的民宿,近距离倾听洱海的声音,感受当地民俗文化”说明居住在湖边的原因是该处景色独特,自然和人文资源集中、丰富。民宿多为居民自建房屋改造,成本低,对游客来说价格相对便宜,易被接受。读图可知,环湖有交通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好。

(2)结合题干信息“曾经的洱海,一度污染严重,数次爆发蓝藻。”可知,该处曾经因过度开发旅游资源,以及不当的旅游行为,导致湖泊环境遭受破坏。所以,为了保护洱海环境,避免因为游客过多而产生对洱海的进一步污染,为了良性开发洱海的旅游资源,强制关停洱海周边的民宿客栈。


15(10)[选修6:环境保护]

延安位于陕北高原,三山挟两河,所有建筑分布到Y字型的河谷内,不到36平方公里的现有城区目前容纳了近50万人口,人口密度已接近北京、上海。一到旅游旺季,交通更加拥堵。延安拟通过“削山、填沟、造地、建城”四个步骤,整理出78.5平方公里的延安新区,新区建成后将容纳约五十万人口,超过现在延安市区的人口。据称,延安实施的这一“削山造城”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规模最大的岩土工程。下图为“削山造城”工程图。



[转载]2020年高考文综模拟预测卷(二)地理试题(全国3卷)【解析】

分析延安削山造城的主要目的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A

D

A

B

A

B

C

C

C

A

二、综合题:

12(24)

    (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3)戈壁荒漠广布,缺少土壤。 (3)

    (2)当地冬季寒冷,夏季高温,日光温室能够调节温度,使蔬菜生产持续进行。 (3)当地干旱缺水,日光温室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3)

    (3)冬季气温低,大田蔬菜产量少,但蔬菜市场需求量大,温室蔬菜错季上市易销售;(3)夏季大田蔬菜大量上市,温室蔬菜因生产成本高,价格贵,无竞争优势,导致滞销。(3)

    (4)加强市场调研,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完善蔬菜物流外运网络;建设蔬菜冷藏保鲜库;打造蔬菜品牌。 (每点2,答其中3点可给6)

13.(22)

(1)冬季寒冷漫长,可施工期短;冻土广布;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水文条件复杂,跨越河流较多。(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得6分) 

(2)连续性好,安全性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小;(2分)运输耗能少,成本低。(2分)

 (3)避免经过第三国(蒙古),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成本;(2分)经过我国东北(油)气区,气源更 稳定;(2分)沿线经过众多城市,方便市场消费。(2分)

 (4)扩大资源出口,增加外汇收入;(2分)推动沿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分)带动天然气加工和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分) 

【评分细则】(1)冬季寒冷漫长,(或可施工期短);(2分)冻土广布;(2分)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或水文条件复杂,路过河流较多)。(2分) 

(2)连续性好,(1分)安全性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小;(1分)运输耗能少,成本低。(2分) 

(3)避免经过第三国(蒙古),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成本;(2分)经过我国东北(油)气区,(1分)气 源更稳定;(1分)沿线经过众多城市,近消费市场。(2分)

 (4)扩大资源出口,增加外汇收入;(2分)推动沿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分)带动天然气加工和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分)


14.(10)

(1)原因:靠近洱海湖边,感受内陆湖泊之美,欣赏夜色中的洱海月;洱海湖畔旅游资源集中,人文景观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好;价格便宜。(任答三点)

(2)原因:保护洱海环境,避免因为游客过多而产生对洱海的进一步污染;为洱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任答两点)


15.(10)

目的:缓解住房紧张;减轻交通拥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后果:破坏地表植被;扬尘、黄沙天气增多;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遇水易发生沉陷;遇到强降雨过程,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等重大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破坏延安革命圣地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风貌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