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联:且看远山红叶递;原上邀对#

(2025-11-04 22:53:21)
分类: 大气人生诗歌


            上联:且看远山红叶递;原上邀对#


此上联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且看”一词,引导读者将视线聚焦到特定场景,增添了一种悠然、闲适的观察视角。“远山”点明了空间上的距离感,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红叶递”描绘了红叶在山间传递、飘落的动态景象,不仅展现了秋天的色彩之美,还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可能蕴含着某种情感的传递或信息的传达。

应对策略:下联在词性上需与上联严格对仗。“且看”是动词性短语,下联可用类似的动词性短语与之对应;“远山”是名词,下联要用相应的名词;“红叶递”是主谓结构,下联也应采用主谓结构。在意境上,下联要与上联相协调,可围绕上联的山水、自然或某种情感继续延伸,也可从相反或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以丰富整体的意境。同时,创作下联时要注意避免重复上联的意象。

 

情境一  山水清音

上联:且看远山红叶递

下联:遥闻近水白鹭鸣   

破阵子·山水清音 

且看远山叶递,

遥闻近水鹭鸣。

云影天光相映处,

风声竹韵共悠情。

一曲自然声。

 

舟摇碧波浪里,

人醉画影图中,

野趣闲心皆入梦,

诗情惬意尽随风。

此景乐无穷。

解析:此联“且看”与“遥闻”在动作和感官上形成对应,一个是视觉,一个是听觉,丰富了读者的感受。“远山”对“近水”,空间上形成远近对比,拓展了画面的层次感。“红叶递”对“白鹭鸣”,分别描绘了静态的红叶飘落和动态的白鹭鸣叫,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山水之美。

词作《破阵子·山水清音》,上阕开篇“且看远山叶递,遥闻近水鹭鸣”承接对联,描绘了山水间的视听之景。“云影天光相映处,风声竹韵共悠情”进一步渲染了山水的清幽意境,云影、天光相互映衬,风声、竹韵交织出悠闲的情感。“一曲自然声”点明这一切构成了一曲自然的乐章。下阕“舟摇碧波浪里,人醉画影图中”描绘了人们在山水间的惬意状态,船在碧波中摇曳,人沉醉在如画的美景里。“野趣闲心皆入梦,诗情惬意尽随风”表达了山水之美让人忘却烦恼,野趣和闲心都融入梦境,诗情和惬意随风飘散。“此景乐无穷”总结全词,强调了这种山水之景带来的无尽快乐。

 

情境二  山水清音

上联:且看远山红叶递

下联:犹闻古道旌旗扬  

破阵子古今遗韵

且看远山叶递,

犹闻古道旗扬。

铁马金戈曾入梦,

诗书礼乐尚留香。

千载话沧桑。

 

城郭依然故在

英雄已远归航。

旧事新声皆入史,

前尘后梦共成章。

一脉永传扬。  

解析:此联“且看”与“犹闻”同样在感官上形成对应。“远山”对“古道”,一个是自然景观,一个是人文景观,体现了自然与历史的融合。“红叶递”对“旌旗扬”,红叶的飘落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而旌旗的飘扬则充满了动态和力量感,暗示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词作《破阵子·古今遗韵》解析:上阕“且看远山叶递,犹闻古道旗扬”承接对联,描绘了眼前的自然之景和对历史的联想。“铁马金戈曾入梦,诗书礼乐尚留香”将历史的战争场景和文化传承进行对比,铁马金戈代表着过去的征战杀伐,而诗书礼乐则象征着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千载话沧桑”点明了时间的跨度,强调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下阕“城郭依然故在,英雄已远归航”描绘了城郭依旧,但英雄已远去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旧事新声皆入史,前尘后梦共成章”进一步阐述了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声音都被载入史册,前尘往事和未来的梦想共同构成了历史的篇章。“一脉永传扬”总结全词,强调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总评:

这两个情境围绕上联展开,对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且各具特色。情境一以山水自然之景为主题,通过对联和词作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惬意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体现了山水清音的韵味。情境二则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展现了古今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富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底蕴。词作严格遵循《破阵子》的格式,用词精准,情感真挚。整体来看,两个情境的创作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展现了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