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桐中敲铜钟,童男童女同上学,诚邀下联
(2025-05-05 22:08:28)分类: 大气人生诗歌 |
情境一:自然润泽
上联:桐中敲铜钟,童男童女同上学
下联:境茗铸镜铭,敬师敬教竟桃李
(解析: 1.
**拆字对仗**:“境”拆“井+木”,“镜”含“金”,呼应上联“桐、铜、钟”的金属与木结构。
2. **平仄补救**:下联第五字“润”为平声,补救上联“同”字的仄声拗。
3. **意境升华**:以“境茗”喻教育浸润)
桐林晨钟唤曦光,
童音清越绕书梁。
境茗细雨润心壤,
桃李春风笑满塘。
点评:本诗以自然润泽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首句“桐林晨钟唤曦光”,以晨钟唤醒晨曦,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与希望。次句“童音清越绕书梁”,童声与书香交织,展现出校园生活的纯真与美好。后两句“境茗细雨润心壤,桃李春风笑满塘”,以“境茗细雨”比喻师恩的细腻与滋润,而“桃李春风笑满塘”则生动地描绘了教育之花在春风中绽放,满塘生辉的盛景。全诗押韵工整,意境优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情境二:历史传承
上联:桐中敲铜钟,童男童女同上学
下联:城里求诚理,宬栋宬梁成知音
(1. **文化对仗**:“诚理”对“铜钟”,“栋梁”呼应桐中校训“勉成国器”。
2.
**灵动拟人**:“钟声惊宿鸟”赋予钟声动态,与“墨韵染书林”形成视听通感。
3.宬栋宬梁成知音,这一表述整体意思是:同学们(童男童女)在城里求学,追求真理,个个成为富有才学的栋梁之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彼此欣赏、理解,成为了知音。这一表述不仅富有诗意和韵律美,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此外,这一表述中的“宬栋宬梁”还巧妙地运用了同音拆字机关,增加了其趣味性和文学性。同时,“成知音”也体现了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美好。)
桐荫古韵流千载,
童声书韵伴钟来。
城郭文脉通四海,
栋梁英才映日开。
点评:
此诗以历史传承为核心,通过对比古今,展现了教育的深远影响。首句“桐荫古韵流千载”,直接点明了桐中文脉的悠久历史。次句“童声书韵伴钟来”,童声与书韵、钟声相伴,象征着教育的连续与传承。后两句“城郭文脉通四海,栋梁英才映日开”,将视野拓宽至四海之内,强调教育的影响力无处不在,而“栋梁英才映日开”则以栋梁之才比喻教育的成果,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预示着未来的辉煌。全诗押韵和谐,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教育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朽价值。
总评
这两首七绝,以细腻而富有诗意的笔触,勾勒出自然润泽与历史传承交相辉映的绝美画卷。它们不仅展现了教育的深远影响,更彰显出其独特而迷人的魅力,令人不禁为之动容,值得我们深情地肯定和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