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才华横溢的你,还不一试身手?上联:桐中敲銅鐘,童男童女同上学雅迎下联

(2024-12-30 21:28:29)
分类: 大气人生诗歌


                 才华横溢的你,还不一试身手?

    上联:桐中敲銅鐘,童男童女同上学  雅迎下联

         

   安徽省桐城中学简称“桐中”,坐落于文都安徽省桐城市。该校是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首批安徽省重点中学之一。

桐城中学校园内有一方石碑,上面雕刻着一副上联, 桐中敲铜鐘,童男童女同上学,百年来无人能对出工整的下联。

为什么呢?因为这副上联有双重难度。联中桐,铜,同,童四字同音不同字,这是第一层机关,这层机关易破。但联中还有另一层机关,即桐,铜都是同旁加部首组成,钟又是童旁加部首组成(钟的繁体字“鐘”是金加童。)此层机关不破,就只能说只对了一半的联,要知道此联百年无合适下联,正难在此。

2022,正值桐中120周年大庆,校方校庆公告,征集百年“绝对”的下联。

公告中说,受桐城中学委托,由桐城中学北京校友会承办校园钟楼“百年绝对”下联征集活动。“绝对”的上联是:“桐中敲銅鐘童男童女同上學”。公告还专门作了说明:1939年桐城中学开男女同校之风,联句正好描述了当时校园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钟声悠扬,男女生童并肩读书学习的景象。

公告称,上联兼用谐音、拈连、拆字等修辞手段(桐、铜、童、同同音,中、钟同音,桐、铜、同为拆字,繁体钟、童为拆字,童男、童女拈连),体现了汉字象形写意、音声流转之妙。

但收集到的下联,很多对谐音、拈连、拆字等修辞手段(桐、铜、童、同同音,中、钟同音,桐、铜、同为拆字,繁体钟、童为拆字,童男、童女拈连),体现汉字象形写意、音声流转之妙,体味不够。

 

才华横溢的你,还不一试身手?

 

    我们来几例作一说明。

示例一 

上联:桐中敲銅鐘,童男童女同上学;

下联:史籍载实迹,事过事功思辨书。

这副对联在形式和意境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上联:桐中敲铜钟,童男童女同上学

这句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场景。桐中是桐城中学的简称,铜钟的敲击声象征着学校生活的开始或某个重要时刻的到来。童男童女同上学,强调了教育的普及和平等,也暗示了学习的氛围是和谐而充满希望的。

下联:史籍载实迹,事过事功思辨书

下联则转向了历史和哲学的深度。史籍,即历史书籍,记录了人类过去的真实事件和成就。载实迹,意味着这些书籍真实地记载了过去的种种事迹。事过事功,可以理解为事情发生后所取得的功绩或成就。思辨书,则暗示着对这些历史事迹和成就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的过程。整句下联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对过去的反思以及对智慧的追求。

这对对联在形式上严格对仗,韵律和谐,同时在内容上又富有深度和哲理。上联描绘现实场景,下联则引入历史和哲学的思考,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既生动又深刻的画面。这样的对联不仅展示了中文语言的魅力,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示例二

桐中敲铜钟,童男童女同上学

寈原滋清源,青苗青草皆润泽

这是一对富有诗意和哲理的对联。首先,我们来分析上联“桐中敲铜钟,童男童女同上学”:

桐中敲铜钟:这里“桐中”是桐城中学的简称,“敲铜钟”则是一种行为,可能象征着某种仪式、信号或是提醒。整体而言,这句描绘了一个特定场景中的活动。

童男童女同上学:这句直接描述了孩童们一同上学的情景,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同时也展现了一幅和谐、积极向上的画面。

 

接下来,我们分析下联“寈原滋清源,青苗青草皆润泽”:

寈原滋清源:“寈原”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泛指广阔的平原,“滋清源”则暗示了滋养和清洁的源头。这句可能象征着自然环境的滋养和生命的源泉。

青苗青草皆润泽:这里“青苗”和“青草”都代表着生命和成长,而“皆润泽”则表明它们都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和水分,呈现出勃勃生机。

从对仗和韵律的角度来看,这对联做得相当出色:

“桐中”对“寈原”,都是地名或泛指地点的词汇。

“敲铜钟”对“滋清源”,都是动宾结构,且意义相对。

“童男童女”对“青苗青草”,都是并列的名词短语,且都含有“青”字,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同上学”对“皆润泽”,都是描述一种普遍的状态或行为。

此外,这对联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上联强调了教育和成长的重要性,下联则体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生。整体来看,这对联不仅形式工整,而且内容丰富,富有启发性和美感

 

示例三

桐中敲铜钟,童男童女同上学

金申毓缙绅,申东申西尽翘楚

 

上联:桐中敲铜钟,童男童女同上学

这句依然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学校生活场景,童男童女在桐中的铜钟声中一同上学,寓意着教育的公平与普及。

下联:金申毓缙绅,申东申西尽翘楚

在这里,“金申”特指上海,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毓缙绅”则象征着上海这座城市不仅孕育了众多社会精英和成功人士(“缙绅”在古代指有身份地位的人,这里借指现代社会的精英阶层),而且“申东申西”(浦东浦西)都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才,即“尽翘楚”。翘楚,原指高出杂树丛的荆树,后来用来比喻杰出的人才或事物。

这组对联不仅体现了中文对联的韵律美和对仗工整,还巧妙地融入了地域文化元素,使得对联更加生动有趣。上联描绘了一个普遍的教育场景,而下联则聚焦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教育成就和人才辈出,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上下联的对比和呼应,展现了教育的普遍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美好的愿景。

 

才华横溢的你,还不一试身手?

评论区期待您的绝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