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久久南方北方
久久南方北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621
  • 关注人气:8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出九气,塑造出优秀品性,走向圆融人生

(2024-06-19 16:50:20)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养出九气,塑造出优秀品性,走向圆融人生

                   /阿岚

 

    《道德经》上讲:

    “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变幻,九九八十一后又再循环归一。”

    “九”在道家思想里,是大之极致。而人的一生当中,也有九气。这九气,是真

正属于你的内在智慧。唯有悟透它,人生方能更上一层楼。

 

         01

         闲时多读书,聚才气

    曾国藩曾在家信中写道: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

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一个人的气质,不在于拥有惊人的财富,不在于出众的外貌,也不在于显赫的地

位。而是来自内在的学识修养、丰盈的精神世界。

    莫言在12岁时辍学,之后一直在干活。不管体力劳动多累,他都会抽空闲时间

阅读。有时遇到精彩的书,中午都不会午休,甚至晚上会坐在门槛上就着昏暗的小油

灯看。

    多年的阅读习惯,让他逐渐沉淀才气,写出了《蛙》《红高粱》《丰乳肥臀》等

一部部巨著,并于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可以说,莫言的成就,离不开他的

勤奋读书。

   当你博览群书后,这些知识会内化为你的精神内核,让你变得更加智慧。

   要知道,一个才气超然的人,必定是一个嗜书如命之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

沉淀于骨子里,表现在气质中。有空多读书,你的气质自然就能得到提升。

 

    02

     众前慎言行,凝清气

   说话,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我们在生活中的不少争执与矛盾,皆是来源于口舌之争。任何一个不分场合就随

意说话的人,往往只会给人留下不良印象,令人厌恶。更有甚者,还会得罪他人,给

自己招来横祸。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都不同,与其强行把自己的诸多想法强加于人,倒不如保持沉

默。只有管好自己的嘴,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良方。

   《论语》有言:“仁者,其言也讱。”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往往都懂得低调做人,谨言慎行。学会克制自己的言行,才

能过好人生。

 

     03

        交友重情义,有人气

   《庄子》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

    做人一辈子,真诚不可少。与人相处,留颗诚心,重情重义,彼此的感情才会经

营得越来越好。

    美术大师徐悲鸿,在经历经济拮据、亲人离世后,一度对人生感到十分绝望,他

准备在上海外滩结束生命。他的朋友黄警顽知道他的窘境后,不仅让他住在自己家

里,还四处奔波,帮他找新工作。渐渐地,徐悲鸿在黄警顽的帮助下,终于在美术圈

站稳了脚跟。

     多年后,当黄警顽因故被逮捕入狱,出狱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徐悲鸿得知后,马上把他接到北平,给他安排了一份出纳员的工作,还常常邀

他一起回家吃饭。

    古语云:“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

    这世上,锦上添花者易得,但雪中送炭者难寻。以真情示人,以诚心谅人,如此

方可聚人心。

    交友重情义,将心比心,你才能收获人生知己。

 

       04

        困中善负重,存志气

    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

    命运无常,挫折、苦难,总在不经意间向你袭来。

    如果你在困境时一蹶不振,那么人生再无翻盘的可能。

    唯有困中蓄志气,才能在风雨过后,挺起胸膛,大步前行。

    周文王在被拘禁的情况下,仍潜心研究《周易》,把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孔子

在周游列国时,受到欺辱、围攻、绝粮等困厄,因道不得行还能作《春秋》;左丘明

晚年双目失明,可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来,著成了著作《国语》;司马迁被

贬入狱,遭受腐刑,仍不失修史的远大志向。

    真正有志气的人,并不会因屡屡碰壁的现实,就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身处低谷,

心存志气,才能熬过无尽的黑夜,迎来黎明。

 

     05

       处事宜平易,添和气

    弘一法师曾说:“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

    处事焦灼、情绪失控,只会让事情往坏处发展。唯有静下心来,从容处事,方能

让事态明晰起来。

    一代名臣林则徐,年轻时脾气狂躁,时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动怒,得罪了

不少人。他的父亲为此送了一块牌匾给他,上面写了两个大字:制怒。此后,他谨遵

父亲的教诲,逐渐收敛脾气。在被贬后,即使地处荒芜之地,他也仍能平静处事,修

水利,撂荒地,惠民生,颇有成就。没过几年,林则徐被召回,再次受到朝廷的重

用。

    正如《昭德新编》有言:“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心平,气才

和。遇事不急不躁,是真正高明的处事方法。

    怒气不常有,和气不可忘,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稳。余生,守住脾气,少一点浮

躁,多一分淡定。

 

       06

       对己讲原则,守底气

     一个人的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作家冯骥才,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做人之道,莫过于“底线”二字。

     一个做事不讲原则的人,眼中只有蝇头小利,丧失了尊严和人格。他们会为了

谋利,而去做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之事。

     殊不知,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这些丢掉底线的行为,最终只会让他们陷入“作茧自缚”的困境,人生也会逐

渐走下坡路。

     不管身处何处何境,唯有守住原则,才能守住人生的边界。踏实做事,坦荡做

人,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07

          淡泊且致远,立正气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名利,

如同一个巨大的陷阱。

     你若不能看破,最终只会受它羁绊。与其终日汲汲营营,倒不如淡泊名利,守

住正气。

    南朝时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就深谙此道。

    他博学多才,曾官至左卫殿中将军。可他深知名利乃过眼烟云,于是毅然辞官归

隐。梁武帝数次想请他出山为官,可他仍不为所动。他画了一幅《二牛图》,用来表

明心迹。

    在画里,有一头牛正在水边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而另一头牛却被人用枷锁所

缚,驱使着向前行。梁武帝由此明白了他的心志,打消了念头。

   《菜根谭》里有句话:

  “物质尽管丰富,拥有的层面有限,精神大可淡泊,享有的乐趣无穷。”

     宠辱不惊,淡泊明志,才是我们应追求的人生境界。

 

     08

     居低少卑怯,见骨气

    《道德经》中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人本无贵贱之分,不因位高而自作聪明,不因位卑而随意贬损自己。

     骨气,是一个人立世的脊梁。

     身处低位,不卑怯之人,宛如披上一层厚厚的盔甲,针扎不穿,水泼不进。他

们带着一身傲骨,行走在天地之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有句话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那些心中坚守骨气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境遇,也会从容不迫地走好自己的路。

    有骨者,则“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气者,则“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

志”。

    人生是一场修行,携一身正气,向内寻找力量,才算不负此生。

 

     09

      卓而能合群,养浩气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三观和学识也会参差不齐。

    一个真正有格局的人,从不把身份感写在脸上。

    他们即使出类拔萃,也懂得尊重彼此的差异。

    北宋时期,王安石主张用变法来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困局,可司马光却不赞

同,他认为此举弊大于利。但两人即使政治主张不同,却也没有因此争吵不休,反而

互相欣赏彼此的为人。

    司马光称王安石胸怀坦荡,是挚友;而王安石则对司马光的人品、能力等大为称

赞。

    周国平说:“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

映他的文明程度。”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懂得把尊重根植于心。

    不以自我为中心,用“和而不同”的态度与人交往,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

    人生很长,愿你我都能修一身见识,养一身浩气。

 

   人活一辈子,走的是一条修心养德之路。人生九气,安身之本。

   一个善于养气之人,必定能塑造出优秀的品性,走向圆融的人生。

   余生,愿你养好这“九气”之道,成就大器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