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情怀

(2024-06-08 22:50:08)
分类: 大气人生诗歌


     端午情怀

 

在历史的长河中徘徊

寻找那一抹端午的色彩

汨罗江畔的风轻轻吹来

带着千年的思绪和感慨

 

青青的粽叶

包裹着岁月的记忆

那一粒粒糯米

如同凝聚的时光

五彩的丝线

缠绕着祝福与希望

 

端午的气息

在空气中静静流淌

想起屈原

那不屈的脊梁

在黑暗中坚守着理想的光芒

纵身一跃

化作永恒的悲壮

却让精神在历史中久久传唱

 

龙舟竞渡

锣鼓激昂

那是对勇气的礼赞

对力量的崇尚

人们挥洒汗水

拼搏在水上

为了追逐心中的那片明亮

 

端午啊

你是中华民族的盛典

传承着智慧

承载着情感

让我们在这一天心怀敬畏

品味着传统的韵味

汲取着前行的力量

 

让端午的情怀在心中荡漾

如同那江水奔腾不息

源远流长

在每一个角落绽放光芒

续写着华夏儿女的骄傲与辉煌 

 

 

     端午,传承千年的家国情怀!

 

端午粽香融古韵,龙舟竞渡显中华魂。

屈子忠魂,粽香传情,端午文化,历久弥新。

艾草青青,龙舟疾行,端午习俗,承载深厚文化底蕴。

端午不仅仅粽子,更是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的展现。

一缕粽香,千年传承,端午文化,源远流长。

 

龙舟竞发,唤醒历史记忆,端午节,文化瑰宝熠熠生辉。

粽叶包住的,不仅是美味,更是悠久的文化故事。

端午节至,以传统文化之名,共缅屈子,共承遗风。

香囊佩身,艾叶悬门,端午习俗,蕴含深邃文化内涵。

龙舟上划过的,是水波,也是世代相传的文化脉络。

 

端午节,不仅仅是节日,更是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

屈原之志,粽香可寄,端午文化,激励后人前行。

在粽子的甜蜜中,品味端午文化的独特韵味。

每一滴江水的涌动,都是端午文化流淌的声音。

端午,以传统为舟,文化为桨,划向民族精神的深处。

 

 

            粽叶飘香,又是一年端午至

 

 端午节,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与文化。每到此时,空气里仿佛都弥漫着粽叶与糯米的香气,那是独属于端午的味道。 

汨罗江畔,仿佛还能听到屈原的声声叹息,他的爱国情怀如同那滔滔江水,源远流长,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赛龙舟的呐喊声穿越时空,那是力量与团结的象征,龙舟如箭般在水面飞驰,激荡起的不仅仅是水花,更是人们心中的豪情壮志。 

五彩的丝线缠绕在手腕,寓意着吉祥与平安。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包裹着的不仅是美味,还有家的温暖与亲情的传递。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话家常,欢声笑语在屋中回荡。 

愿每一个端午,都能为你带来无尽的欢乐与温馨,让这浓浓的粽香情,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让我们一起,迎接这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端午节吧!

 

 

  千载粽香飘,情怀赓续长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又是一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了。

端午来时,夏日的感觉愈深,天气晴好、榴花初绽、绿杨阴阴。家家门前弥散着艾草的清香,户户桌上摆放着晶莹的粽子。一句“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绵延不息的民族记忆和文化传承。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最早出现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关于其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根植在每个人心中的端午文化符号。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楚大夫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每年端午,我们都怀念屈原,怀念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情怀,怀念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生关切。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汨罗江千载流淌不息,在端午节凭吊先人的你我,都是这份丹心长存的见证人。

在民间传说中,与端午节来历有关的人物还有孝女曹娥、伍子胥等,无论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还是怀念曹娥投江寻父,还是感念伍子胥忠臣含冤,端午节的故事里都饱含着一份深沉的家国情怀。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小家”同“大国”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以传统节日为载体,这份家国大义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代代赓续,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原乡。

《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午节临近夏至,日暖而虫多生,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所以有了各种避瘟驱邪、祈福求安的习俗。从“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佩戴菖蒲、艾草,到“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悬挂五彩绳,再到“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沐浴祛病,端午民俗凝聚着古人顺应天时、趋吉避害的生活智慧。

这些节俗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一种仪式感。飘香的粽子里,保存着对以身报国英雄的尊崇;竞发的龙舟上,蕴含着对齐心协力奋斗的铭记;高悬的菖蒲中,充满着对健康平安生活的期盼。“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传统节俗给我们平凡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仪式感,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加深着我们的精神归属与情感认同。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端午节历史悠久,影响广泛。2006年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到今年的6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施行十一周年。十一年来,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不断铺展,包括端午节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了起来,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传统节日,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荟萃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孕育着一份崭新的时代精神。端午节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也是传承不辍的家国情怀,是对自然的理解与敬畏,是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是刻在民族血脉中的记忆与乡愁……今日端午,祝君安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