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

久久:
苏铁的同窗校友看过来,这几张照片让我们很振奋,原来 ,我们的母校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千年苏铁园点赞!
小胡:
苏铁园还保留着,母校的印迹
芳、千江月耿军华:
点赞!
久久:
拍摄于南宁青秀山。
张一:
苏铁,又名铁树。扶轮长植于校门口。母校印迹。
久久:
苏铁,俗称“铁树”,又名凤尾蕉、避火蕉、凤尾松;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多种植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苏铁的花期为6-8月,种子10月成熟。雌雄异株,花形各异:雄花,长椭圆形,挺立于青绿的羽叶之中;雌花,扁圆形,像鸟窝一样卧在树的中央。雌铁树开花、授粉成功后,会结种子;种子卵圆形,就像是红色的鸟蛋,藏在毛茸茸的花托里面。雄花只开花、不结果。特别提醒:苏铁的种子有毒,不能食用!
苏铁,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可以追溯到3亿年前侏罗纪时代。苏铁最为出名的是其开花,被称之为“铁树开花”。
苏铁的花语:坚贞不屈、坚定不移。
苏铁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南方有一只美丽的金凤凰,被一官员捉住了。官员把金凤凰关在笼子里,喂它最好的食物,用尽方法要金凤凰展开羽毛。可是,金凤凰就是不展羽毛,不唱也不跳。官员非常生气,一把火把金凤凰活活烧死了。大火过后,在灰烬中居然长出了一棵小树。
人们赞叹金凤凰淫威不屈的精神,又见这树干坚硬如铁,所以称之为“铁树”。而且,这铁树的叶片很像金凤凰的尾巴,因此又称为“凤尾蕉”。
苏东坡为人正直刚强,从政时得罪了朝中奸臣,被贬到海南岛。奸臣高兴地说:“想从海南岛回来,除非铁树开花。”
苏东坡到了海南,当地人听说他就是善写诗词文章的苏东坡,都非常敬重他。有一天,一位老者让两个小伙子送来一棵盆栽。苏东坡不知为何树,老汉便和他说了金凤凰不屈淫威被活活烧死变成此树的传说,苏东坡这才明白了老人的用意。
从此以后,苏东坡精神大振,常常给铁树施肥浇水。有一天,铁树竟然奇迹般地开花了,这花虽不娇艳,却显得英武庄严。不久,皇帝便传来了让他回京的指令。
苏东坡离开海南时,海南人送了许多礼物给他,他都谢绝了,只把铁树带回中原。自此以后,铁树才在中国北方繁衍起来。
因这铁树是苏东坡带回来的,人们便称它为“苏铁”,其花语也是来自苏东坡的“坚贞不移”。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注释】
偈(jì):偈陀,佛教术语,梵语的音译,意译为颂,简作“偈”。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佛经中的唱词。
铁树开花:铁树也叫苏铁,常绿乔木,不常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
【背景】
这是宋代僧人释守净写的一首修行悟道诗。
云水作为一种特有意象,深受我国文化人青睐,流传于传统作品中,渗透于文明血脉中。
诗人画家创造诗情画意,总是难以离开云水的渲染与衬托,而对禅师们而言,更喜欢直接将自己视为云水的化身。
这首诗对云水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云水之所以如此自在、如此惬意,是因为他们的迁流,都是自然和谐地发生。流经所到之地,不分好坏净秽,美丽的地方不留恋,贫瘠的地方不拒绝。
云水之所以具滋养容含之德,是因为他们顺应“满则溢之,亏则盈之”的自然法则,不向高耸处炫耀,只向低洼处补给。完全随缘、无私无争,这就是所谓的平常心。人如果能如云水一般摆脱名枷利锁的束缚桎梏,都拥有一颗平常心,该放下的时候不奢望,该奋斗的时候不后退,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遇而安,随喜而作,该多洒脱。
释守净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僧人和诗人,虽然史书上记载寥寥无几,但流传下来并有迹可循的诗词却有43篇之多,今天分享的《偈二十七首》就是他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是诗人在爬山悟道的过程中创作的,言语平实,读来让人心旷神怡,躁动的心也渐渐安静下来。
大道至简,人生中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就隐藏在最简单的话语当中,只不过太多人没有读懂而已。
这首诗是《偈二十七首》中的一首,诗中的洒脱和自在,令人向往,也正是诗人嬉笑怒骂生活后悟出的箴言,被后世不少人当成人生真谛,文人墨客不断化用。
前两句“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潺潺的流水奔下山,只是顺应其本性;片片白云在山间飘荡,也不是有意而为。
后两句“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如果像流水与白云一样,人人的佛性都能彰显,那么铁树也会开花了,到处都是一片春色。
最后一句“铁树开花遍界春”,可谓点睛之笔。不执着于很多事后,我们反而能获得内心的平静,而这种从容是有力量的,能让内心获得真正的快乐。此时,再看世间万物,已是铁树开花遍界春了。铁树开花,本是自然界中最难的事之一,此时不过是水到渠成,这就是顺势而为的结果。
众生皆是佛,人人都有佛性。身在红尘中,我们被太多的欲望裹挟,总是在执着于个人的名利,将成败得失看得太重,被虚无缥缈的东西所困扰,以致于丢掉了自己的本心。如果每个人都懂得遵循自己的本性,世间便如同云水一般和谐自然。觉悟了的人,佛性就能彰显出来。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已经很难想像云水般的生活,那是因为我们在物质至上的波涛下,在冷漠的机械化风浪中,很少人能有安静的地方和安静的时间来审视生命。在这种情境下,如何让心灵里保存一个云水般的空间,让生命如云水般从容,是人生极为重要的课题。
这首诗通俗易懂,既明如白话,又言简义丰,透彻讲述了人生的道理,是禅诗中难得的佳作,得以流传千年。
诗佛王维在《终南别业》中有千古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想表达的,也是一路闲逛,走到溪水的尽头,然后静静地坐下来,看云卷云舒。释守净此诗中的“人生若得如云水”,诠释的也是这样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
释守净,号此庵,住福州西禅寺。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宗杲禅师法嗣。史书上记载不多,只知是宋代的一位高僧,一生留下了不少诗作。
禅诗,是诗词艺术史上比较特别的一个类别。顾名思义,就是指是指宣扬佛理或者是具有禅意禅趣的诗词作品。从古至今,有很多著名高僧留下了不少精妙绝伦的禅诗,比如六祖慧能的《无相偈》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比如唐朝时期的寒山和拾得等僧人、近代的启功先生等大师不仅佛法高深,而且在诗词方面也造诣极高。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禅诗就是僧人的“专利”,因为禅诗其实分为修行悟道诗和禅理诗两个大类。
前者多是反映僧人和文人修行悟道生活的,通常是借助一些幽深清净的氛围、超凡脱俗的风光来表达自己的心境,比如王维、白居易、李白和杜甫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词。
后者一般都是在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和思考人生,通常都包含着非常高深的哲理与智慧,还有开悟诗、示法诗名称。
很多人认为读完禅诗之后豁然开朗,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更需要读一读禅诗来平复焦躁的心情,感受淡泊明志的人生智慧。
久久:
@千江月耿老师说的对。远在南国的千年苏铁园,印证了我苏铁师渊源流长,并保我母校年年桃李 ,岁岁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