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轼:我与清风明月,皆是过客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2024-04-10 20:05:48)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苏轼:我与清风明月,皆是过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元丰五年,贬至黄州、身处低谷的苏轼写出一首《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治愈了无数的中国人。当时苏轼在黄州的日子依旧清贫,心情有时也会苦闷,但苏轼不知道他的人生即将出现一个转折和升华——1082年的一个秋月,苏轼和友人前往居所附近一处叫做“赤壁矶”的地方,在那里,他写出一篇《赤壁赋》。

苏轼与友人泛舟于赤壁,明月升挂在山尖,江面一片雾气,小船行至水光之中,似凭空乘风,飘飘然像身处仙境。伴随着友人吹奏洞箫的“呜呜”之声,一场通过主客争辩,探讨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哲学对话展开了。

友人说:人生就像蜉蝣存于天地间一般短暂,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此时的苏轼,自经历“乌台诗案”后,从人人倾羡的“天才”到阶下囚,后免于一死。朝堂的权力斗争、人性的幽暗、贬谪之路的风雨沧桑,让苏轼明白了人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竟是如此喜悦。

因此,这个乐观、自由的灵魂,“挫其锐”反而爆发出更璀璨的生命力。苏轼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地万物自有其规律。

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获取不了。唯有此刻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用耳朵去听,用双眼去看,用心灵去感受,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天地间的宝藏,才是你我可以永远共享的。

《赤壁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宋代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评:“《赤壁赋》卓绝近于雄风。”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也道:“……苏东坡《赤壁赋》,文章绝唱也。”

苏轼与友人、与清风明月对话,亦是与千年后的我们对话。“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斗转星移,赤壁还在。江水,依旧翻腾奔流;明月,仍在辽阔的星空中朗照。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日月更迭,不变的是苏轼乐观阔达、超然自适的思想境界,随着《赤壁赋》的文字,穿过历史的烟尘,指引着寻找生命真谛的人们。

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岁月中,度过了人生中最苦难的时期,这篇《赤壁赋》表达了苏轼对今后的人生态度。与其哀叹生命的短暂,不如活在当下,专注到每一刻,生命的惊喜会悄然来临。

很多人说,苏轼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诗人,甚至称他为“中国人灵魂的工程师”,正是因为苏轼乐观超然的人生态度,哪怕跌入谷底,在遭遇人生最大的挫败之时,也不曾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