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别致的诗词,写尽清明时节的爱与哀愁
(2024-04-01 17:53:06)分类: 大气人生诗歌 |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yì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吴文英《风入松》
被誉为“词中李商隐”的吴文英,他的笔下自然是缠绵悱恻,婉约深情。
他写愁,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声悠悠的叹息,化为“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无限凄迷美好。
他写清明,是“听风听雨过清明”,弥漫着无尽的思念,与挥之不散的记忆,在他的心头缠缠绕绕。
有道是爱离别苦,生离死别的痛,是真正痛彻心扉。对于相爱的人来说,生离超过了死别,因为心中尚存一线希望,更加耿耿于怀,无奈现实残酷,天涯陌路,爱而不得,令人柔肠寸断。
词中提到了“西园”,这个地方对于诗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是他心头绕不过去的牵绊。
那是他与爱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那里有爱的欢乐,也有爱的无奈。悲欢交织,缱绻缠绵。一别天涯,希望重逢,却难重逢。漫漫余生,怕从此再也没有交集的时候。
世事无常,相爱的人不能白头到老,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最终劳燕分飞?词中没有说明,而今过去了千百年,也无从知晓了。
西园,成了诗人心中的爱与痛。他的词里面隐隐约约,总有“西园”的影子,那是他寄托思念与深情的地方。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yì花铭”。
又到清明,又是风飘飘,雨潇潇,诗人听着风雨,收拾满地的落花飞絮,将它们慢慢埋葬,仍难掩心中的哀愁,就草拟了一首《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想起从前,与爱人离别时的那条小路,早已经杨柳成荫,不再是当初的模样。路畔,千丝万缕的枝条,仿佛是绵绵无尽的柔情。可见,随着时光流逝,诗人的深情没有消减一分,他依然走不出深深浅浅的记忆。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春寒料峭,诗人借酒消愁,希望饮酒忘忧,盼着醉后能与爱人在梦中相会,谁知春梦短暂,还被窗外的鸟声惊醒。这里写他的思念与失落。思念有多深,失落也有多深。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诗人每日都要到西园,去那儿打扫亭台,清扫落叶。雨后新晴的时候,还会特意到园中赏春。他沉醉在别后的思念之中,明知睹物思人,依然痴心不减。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看见一群群黄蜂飞舞,它们频频扑向秋千绳索,是因为那里还有你纤纤双手留下的芳香吗?这是因为情深而痴绝,回味着往事,沉浸在其中,无可救药,难以自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最是惆怅不已的,是什么呢?是心上人再也没有回来过。那双穿着鸳鸯绣鞋的佳人,娉娉婷婷,款款行走的样子,依然记忆犹新。
可是啊,她再也不曾回来,幽静的台阶上,一夜之间就生出了许多绿色的青苔。想来,那不止是盈盈的绿苔,而是万千的爱与恨,思念与牵挂。
这是清明时节,词人在西园,写的一篇怀人之作,写尽伤春与思念,弥漫着如烟似雾的哀愁,一片真情流露,尽是痴想,却感人肺腑。
这首词读来委婉细腻,情深意切。后人评论:“黄蜂”二句,是痴语,是深语。结处见温厚。情深而语极纯雅,词中高境也。
由此可知,这是一首难得深情的佳作。值得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