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停止精神内耗的9个好习惯
(2024-03-16 22:21:44)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
告别内耗,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斗。
知乎上有个问题:“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么?”
高赞回答说:“不是能力问题,不是外貌问题,而是没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确实,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感到痛苦,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内心的冲突。
对一件事过于敏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激起情绪上的波澜。
叔本华说:“人性有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太在乎周围人的反应。
同事无意间的一个眼神,会让心情失落许久; 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会默默纠结半天。
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后果往往是,在敏感和讨好中委屈了自己。你要明白,生活说到底,是取悦自己的过程。
有一位精神病学家,执业多年,在精神病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说,自己有许多病人,都把时间都花在缅怀过去上,后悔曾经做过的,或者没做的事。
“要是我在那次准备得好一点……”、“要是我当初没犯那样的错误……”
反反复复地懊悔,最终都让自己陷入了无尽的精神消耗。
在我们的身边,完美主义者往往有两类人。
一种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极致;另一种是对别人要求很多,严于律人,不允许周围人犯一点错。
保留那份遗憾,人生也许不够完美,但是却变得更加完整。
有句话说:“事情压不垮人,但面对事情的态度可以。”
乐观的人,总能以从容和满怀希望的步履轻松走过岁月。 而消极的人,却总是陷入失败和困惑的阴影里。 比如,表白被拒了,就觉得此生注定孤独;比如,一次没考好,就觉得以后都前途灰暗。
有时候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是在心理上默认了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度限制。
因为自己不是专业出身,就放弃了原来的梦想;因为自己还是个新人,所以就不敢争取想要的机会。
久而久之,但凡遇到点困难,就会选择退缩;但凡遇到点机遇,都会被无情错失。
董卿有句话说的好:
“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
一生不过三万天,一天不过24小时,一味地给自己设限,就注定画地为牢。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本想去减肥,但是一想到运动好累,就有点纠结;本想去旅行,但是一想到出发前要做的功课和准备,就有点动摇;本想去创业,但是一想到可能面对的困难,就有点迟疑。
所谓三思后行,如果只停留在“三思”,所有美好的愿景都会沦为遗憾。
放弃脑海中左右摇摆的想法,扔掉心里徘徊不定的计划。
趁着年轻,趁着还有梦,大胆地去追逐,放肆地去折腾。
很多事情,你不果断尝试,永远都不会知道结果会是怎样。
成也好,败也罢,只要你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相信一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人活在世上,最难也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和自己和解。
奥巴马当选总统时,有人问他:“你觉得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就是因为不想让拖延的习惯,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今日事,今日毕,永远不要把问题拖到明天再处理。
当你培养了自己的行动力,那些让你不安和烦躁的问题,就会逐一消解。
也只有行动起来,那些美好的愿景才不会成为口头的臆想。
你所渴望的改变,需要从现在开始改变。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精神内耗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当你克服了内心的障碍,你会见到别样的风景,领略到不一样的人生。
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摆脱桎梏,用轻松、欢畅的脚步度过余生的每一天。
人生的最高境界:忙中不说错话,乱局不看错人复杂不走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