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底龙游云路畅——2023邵阳高考考点对联点评

(2024-01-27 21:26:09)
分类: 大气人生诗歌


                     笔底龙游云路畅

             ——2023邵阳高考考点对联点评

                              邹宗德  谢卫民  何俊良


关于邵阳市九县三区今年的高考考点对联创作,邵阳市教育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征集高考楹联的通知》,邵阳市楹联学会也通知各县市楹联组织提醒当地教育局和各个考点重视高考楹联的创作工作,引起了许多县市教育局和学校的重视。邵东高考考点对联在邵东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邵东市楹联家协会专人协助下,各考点积极参与、认真组织、精心创作,呈现了新的亮色。绥宁一中和邵阳县石齐学校还专门进行了高考对联有奖征集活动,充分说明了这些单位领导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也有个别单位并没有引起重视,有的考点负责人对当地楹联组织的主动请缨置之不理,结果挂上了两句半通不通的话,有个别考点懒得创作,仍然沿用去年的对联。下面对全市各考点的对联作一一评析,相信读者们从各个考点的对联中即可窥斑见豹。

邵阳市市区考点

谢卫民点评

邵阳市一中考点

紫薇山钟灵毓秀,莘莘学子,挥毫泼墨酬壮志;

红旗河卧虎藏龙,佼佼健儿,奋楫扬帆竞风流。

 点评:

联语用词陈俗,如“钟灵毓秀、莘莘学子、挥毫泼墨、酬壮志、卧虎藏龙、竞风流”等,没有新意。另平仄安排有失替、有失对,造成音律不谐。联语与全市高中学校的标杆不太相称。

 

邵阳市二中考点

学府振金声,十年砥砺,骐跃定当千里远;

资江腾紫气,六月扶摇,鹏抟直上九天高。

 

点评:

上联写学子十年砥砺奋发,定当骐跃千里,好比“养兵千日”;下联聚焦高考,点明学子厚积薄发,直可鹏抟九天,好比“用兵一时”。全联层次分明,用典准确,内容上积极向上,气势上磅礴有力,能给高考学子以鼓励、鼓劲和鼓舞,也寄予了高考学子骐跃鹏抟的美好期许。若“十年砥砺”“六月扶摇”调整为“砥砺十年”“扶摇六月”,则联语分句句脚平仄更为和谐。

 

邵阳市四中考点

借府衙宝地,千名俊彦,十年破壁图揽月;

行爱莲池边,筑梦青春,妙笔如椽柱长天。

 

点评:

此联对仗、平仄均有问题。如“府衙宝地”对“爱莲池边”、“千名俊彦”对“筑梦青春”、“十年破壁”对“妙笔如椽”、“图揽月”对“柱长天”对仗不共。“十年破壁图揽月”与“妙笔如椽柱长天”,均平仄失替。

 

邵阳市六中考点

盛世重英才,展卷挥毫书壮志;

宝庆多俊彦,考场竞技数风流。

 

点评:

此联毛病不少。一是用语俗套无新意,如“盛世、英才、壮志、风流”等;二是对仗欠工,如“展卷挥毫”对“考场竞技”;三是合掌,如“俊彦”对“英才”;三是平仄不谐,如“盛世”对“宝庆”失对,“宝庆多俊彦”失替。

 

邵东考点

何俊良点评


城区一中考点

十载用心,日久天长丰学养;

三场奋笔,行云流水逐华章。

 

点评:

上联指出,考生通过十年用心学习,日积月累,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学养;下联感慨,三天的考试,下笔好像行云流水一般推送出美丽的篇章。因果顺承,给平时努力过的考生以安慰,以鼓励,以期许。自对、用典等多种对联创作手法信手拈来,产生了比较好的艺术效果。


城区二中考点

帝岭可通天,蓄锐扶摇攀月桂;

桐江皆化墨,润毫洒脱展才华。

 

点评:

以邵东境内一山一水生发联想,一是亲切,二是蕴含钟灵毓秀之意。皇帝岭高,高则可通天,养精蓄锐的(考生)站位高,扶摇直上九万里,定然可以揽月攀桂;逆行80里的桐江都化作墨水,滋润着一支支健笔,助力(考生)潇潇洒洒地展示才华。夸张、比喻、用典多种修辞并用,营造出一种豪气干云的气氛,激励着一个个考生。


城区三中考点

藏云山丘壑于胸,虚怀若谷;

引邵水波澜入卷,妙笔生花。

 

点评:

此联气度非凡。丘壑于胸,比喻胸怀广阔,包罗万象。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上联告诫考生,纵使学养丰厚,也要冷静答题。下联勖勉考生,只要打开思路,就会展露才华,考出水平。联中巧嵌“云山”“邵水”,乡土情浓。山谷之“谷”借谷粒之“谷”与“花”相对妙趣横生。

 

城区四中考点

学海驭云涛,化凤化麟应有我;

考场酬夙愿,仗才仗智岂由天。

 

点评:

上联“学海驭云涛”化用成句而能应景, 下联“考场酬夙愿”直白勖勉却不寡淡。“应有我”“岂由天”意味深长。

 

邵东一中考点

哨音似桨,只欸乃一声,有志撑开新境界;

战士衔枚,常灵机百变,无哗书写大篇章。

 

点评:

此联避开了“金榜题名”“旗开得胜”等陈词滥调,扣住高考场上两个细节进行创作。一是哨声,二是考试过程中的宁静。比喻新奇,用典自然老到,给人以厚重而又灵动的感受。“新境界”“大篇章”时代感、使命感跃然纸上。

 

邵东十中考点

十年磨剑,追云逐月期圆梦;

三日试锋,起凤腾蛟正倚天。

 

点评:

追云逐月,意味着不断前行。上联说的是十年努力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好梦得圆。起凤腾蛟,形容才情洋溢。三天的考试及锋而试,势头正旺。一“期”一“正”时不我待,“圆梦”“倚天”正当其时。

 

创新学校考点

北大梦,南大梦,中国梦,志壮长圆美梦;

主观题,客观题,人生题,功深勇破难题。

 

点评:

此联创作手法出萃。“北·南·中”自对,“主·客·人”自对;复辞“大”、“观”、“梦”、“题”的运用,增加了对仗的难度系数。还有个特点是炼字:志向远大就一定美梦得圆吗?当然未必。一个“长”字,尽显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的毅力。功底深厚就可以破解一切难题吗?那也不尽然。一个“勇”字,彰显大无畏的气概。勖勉考生之情何其殷切。

今年的邵东高考考点对联呈现了两个主要亮点:一是普世价值。创作者一扫历年来只是针对优生撰联的偏差,更多注重面向所有考生发声。二是手写对联焕发异彩。有条件的学校组织了校内书法能手泼墨挥毫。联墨相得益彰,更完美地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邵县考点

邹宗德点评


新邵一中考点

笔底风云,纬武经文,显英雄本色;

卷面春秋,山高水阔,展学子宏图。

 

点评:

这是沿用去年的对联,我去年曾提出了平仄失对的问题,今年还一字未改。深表遗憾。

 

新邵八中考点

展卷三思,笔底龙游云路畅;

出门一笑,黉宫蝶变锦程新。

 

点评:

上联描摹考场情景。“笔底龙游”化用成语笔走龙蛇而来,本指书法速度快,这里指答题思路敏捷、书写流畅;龙从云,“云路畅”三字意脉贯通,一气呵成。下联描写考后心情。“出门一笑”,轻松的心态暗示考试的顺利,孩子们终于通过高考完成蜕变,前程一新。该联既有对考生的温馨提醒,又有对高考成功的美好祝愿。对仗工稳,文意流畅,寓意美好。

 

新邵新航中学考点

踏资水波涛,胸怀万卷成大器;

倚新航宝地,笔落千钧步青云。

 

点评:

上联写苦读,凌波踏浪,读破万卷,终能成大器;下联写迎考,成竹在胸,下笔成文,自可步青云。“资水”“新航”紧扣考点行文,整联行文大气,读罢顿生豪情。不足之处是用语偏俗,上联两分句之间语意关联不够,气脉未能贯通,两边的第二分句平仄失替。

 

邵阳县考点

邹宗德点评

 

邵阳县一中考点:

墨掭资流,文思奔涌华章就;

气凌霄汉,金榜高悬壮志酬。

 

点评:

文思如资水一样的奔涌,华章自然立就,答卷自然精彩。学子们胸有成竹,气势直冲霄汉,誓登金榜,喜酬壮志。联语意象突出,虚实相生,气势如虹,激人奋进。

 

邵阳县二中考点

应濡诗教,二圣遗风,霞山钟毓赐湘管;

时化人文,中南示范,檀水激扬贲楚才。

 

点评:

联语鹤顶格嵌“应时”二字,乃该校最初之校名。第二分句也嵌“二中”二字,霞山、檀水,分别指当地的高霞山和檀江。联语切得比较紧,上下边尾句亦不平庸,嵌字如果自然一点就好了。

 

邵阳县石齐学校考点

石心追梦,砺剑十年图破壁;

齐志登高,争锋三日必拿云。

 

点评:

联语鹤顶格嵌入“石齐”两字。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砺剑,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的缩写,“破壁” 喻人飞黄腾达或打破现状,有所作为。上联写学子抱有坚定的意志,追逐自己的美好梦想,十年以来,他们不断磨砺,励志打破现状,争取超越自己。齐志,指相同的志趣、抱负,拿云,上揽云霄之意,比喻志向高远或本领高强。下联写学子同心同德,一起攀越高峰,在今年高考的三天当中,凭借自己多年磨砺出来的高强本领,一定能取得辉煌的成绩,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


隆回考点

谢卫民点评

 

隆回县一中考点

胸中万壑,仗八斗才雄,昂首入闱欣折桂;

笔底千言,凭五车诗胆,扬眉纵马喜看花。

 

点评:

上联写学子高考时的自信,下联写学子高考成功后的喜悦。联语中,“才雄”属主谓结构,“诗胆”属偏正结构,对仗上存在小瑕疵。

 

隆回县二中考场联

喜鹊佳音,学陶侃惜阴,名就韶华圆绮梦;

默深睿智,效苏秦刺股,功成高考竞风流。

 

点评:

此联平仄对仗没有问题,但上联“喜鹊佳音”表意不明,与后面的分句似乎没有逻辑关系,显得突兀。且上下联意思雷同,层次没有展开。另,“功成”“名就”等词也感觉有点陈旧、俗套。

 

隆回县九中考场联

十载厚德,展卷指程鞭赤兔;

一生行健,成功有我献青春。

 

点评:

上联写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引路鞭策,下联写学子的稳健前行和奋发图强,并嵌入“厚德”“行健”两栋新教学楼名。因为构思上有层次,所以上下联内容不雷同,这是撰写对联防止“合掌”的不二法门。另小对上“赤”对“青”也很有讲究。不过,今年西安古城安定门挂有春联曰“丝路续文明,盛会指程鞭赤兔;皇城燃梦想,复兴有我献青春”,感觉借用太多。

 

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考场联

舒浩气,泼墨挥毫翻学海;

展雄风,腾蛟起凤越龙门。

 

点评:

联语虽用词陈旧,但还好在平实,一“翻”一“越”也形象生动。不过,全联属网上摘录(习文攻理,齐舒浩气,泼墨挥毫翻学海;怀德抱才,各展雄风,腾蛟起凤越龙门。),高考考场联最好是原创,不要抄袭,以体现学校的人文品位。

 

洞口考点

邹宗德点评

 

洞口一中考点

胸有鸿鹄,多年磨砺,囊锥已久藏,今朝必将脱颖而出;

笔走龙蛇,词青江海,牛刀今小试,堂堂定当游刃有余。

 

点评:

语意尚可,但对仗多有不工,存在平仄不谐、词性不同、犯重、语句欠流畅的现象,“词青江海”不知何意?而且有百分之八十的词语来自2017年的一副高考对联,没有独创性。一查,还是去年用过的对联。

 

洞口一中北校区考点

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厉兵,锋芒尽露;

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

 

点评:

此联也是沿用去年的对联,去年点评出的问题也未见修正。可见学校里对这一项工作的重视不够。

 

洞口九中考点

千重山势撑文笔;

一派川流见道心。

 

点评:

这是清代人袁敏题洞口县高沙镇观澜书院联。作为考点联也未尝不可。但是,笔者认为,学校如果根据考场和考生特点重新创作一副能够激发考生士气的优秀对联,更能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品位。

 

洞口思源学校考点

十年寒窗,长风破浪,诗书满腹扬帆起;

今朝论剑,舒翼凌云,青衿折桂筑梦成。

 

点评:

联语语意流畅,但是平仄、词性均未对仗,只符合上下边字数相等的特点。

 

洞口城关中学考点

才富资水,源十年辛苦,喜今朝玉文泼洒登金榜;

气高雪峰,藉万里扶摇,待翌日金管鼓吹满玉京。

 

点评:

资水、雪峰切地点,金、玉二字规则重字用了心思。富、高二字处平仄不谐,分句脚平仄安排存在瑕疵,“苦”字处宜平,“摇”字处宜仄。

 

武冈考点

邹宗德点评

 

武冈一中考点

视接古今,承千年翰香,双杏参天仰陶令;

胸怀家国,聚满园俊彦,众采援笔赋凌云。

 

点评:

去年,我对该考点的对联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但今年这副对联,除了“双杏参天仰陶令”一句比较出彩外,平仄几处不谐,“千年翰香”“众采援笔”失替,“满园”与“千年”、“众采”与“双杏”失对。“凌云”与“陶令”词语结构也不相对。“众采”一词不知何意?

 

武冈二中考点

盛世不遗贤,梦圆遂宏愿,胸藏经纬凌霄汉;

精思宜放胆,国考展实学,笔占珠玑赋彩章。

 

点评:

仍然沿用了去年的对联,此不赘评。显然,学校没有认识到对联的意义,只将它当作了一种形式。

 

新宁考点

邹宗德点评

 

新宁一中考点

金岭为毫,丘壑藏胸,不负春山襟抱;

夷江作墨,波澜入卷,自成秋水文章。

 

点评:

此联根据去年涟源行知中学高考对联改写而成,原联为:“擢笔龙山,藏丘壑于胸,不负春山襟抱;放歌涟水,引波澜入卷,自成秋水文章。”此类对联还是自创为好。

 

新宁崀山培英学校考点

展卷三思,胸中原有家国气;

挥毫一试,笔底自生楚勇风。

 

点评:

新宁是楚勇的发源地。联语鼓励学子胸怀家国,要有楚勇的那种胆气,取得考场上的胜利。既切地点,又出新意,对仗工整,语意分明,逻辑关系严密。

 

绥宁考点

邹宗德点评

 

绥宁一中考点

巫水涌豪情,破浪迎风,看我扬帆入海;

楚天圆绮梦,摘星折桂,于斯振翅凌霄。

 

点评:

绥宁一中坐落在巫水江畔,富有灵气的巫水给绥宁一中的学子带来绵绵不断的精神力量,让一中的学子笔涌豪情,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如巫水一样融入广阔的大海,这是对莘莘学子的殷殷期望。楚天,指湖湘天地。在风景如画的绿洲—绥宁,学子们凭借生花妙笔,折桂摘星,振翅凌霄,圆却心中绮梦。对学子的美好祝愿溢于言表。

 

绥宁二中考点

昔日痴书万卷惊晓月;

今朝落笔千言冠群英。

 

点评:

上边写考前之努力,下边写考试必胜之信心,前后互为因果,层次分明,词性对仗工整,唯“卷”“晓”、“言”“群”平仄失替。

 

城步考点

邹宗德点评


城步一中考点

狮山展卷,巫水濡毫,倚马千言,此日天时吾不负;

书海立心,儒林逐梦,抟风万里,明朝云路尔当期。

 

点评:

“狮山”“巫水”“儒林”紧扣城步特点。上边抒发学子决胜高考这场战役的豪情壮志,下边写考生未来的远大前程。联语气势不凡,催人奋进。一些细微之处如果注意一下更好,如“狮山”与“展卷”的意象搭配,“书”与“海”的意象搭配。书一般是堆成山的“象”,所以通常说“书山”“学海”。

 

对联是精短的文学艺术,是高度浓缩的语文,它的对称原理源于太极图,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春联亦产生于桃符,因此,对联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的名片。高考考点对联,装点着一个学校的门脸,如果说它体现了一个单位的文化底蕴,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品位,可能有人会提出异议,但它至少展现了一个单位领导的文化情怀。望各个考点切不可等闲视之。期待明年高考时,邵阳各考点门脸上的精彩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