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东坡新传》,人生不如意的解药

(2023-08-28 22:25:28)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苏东坡新传》,人生不如意的解药

 

           01

但凡读过一点书,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个人叫苏东坡。他写的诗词很多,知名的诗句也很多,日常生活中被高频使用。

中秋时,大家经常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果路上突然遇到暴雨,脑子就会想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听到“赤壁”二字,就会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朋友分手,安慰人时,经常用到“天涯何处无芳草” 。

春天到来,看到水里的鸭子,就会想起“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想要表明“抓住现在,享受生活”的心情,那就用“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感叹人间诸事都是过眼云烟时,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就正合适。

想说故乡之情,必须用“此心安处是吾乡”。

表达新婚喜悦,“春宵一刻值千金”安排。

如果去了西湖,马上就吟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要是吃到了好吃的荔枝,跟上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到庐山旅游,就要喊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只是列举了苏东坡诸多诗词中,传播最广、引用最多的句子。他一生写了四千多篇文章、两千多首诗、三百多首词,留下了太多令人惊艳的地方。

 

          02

我一直有一个疑惑:

历史上有才华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苏东坡会有那么多人喜欢?

大约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林语堂先生用《苏东坡传》回答了我的这个问题。

他将苏东坡成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但是,林先生写的苏东坡实在是太完美了,看起来像是一个崇拜者在给自己的偶像写传记,文章处处都充满了光辉的色彩。读起来确实荡气回肠,生动有趣,就是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苏东坡就像神一样的存在,和读者之间充满了距离感。

直到我看到了李一冰先生写的《苏东坡新传》,读完之后,看到的才是一个立体、多面的苏东坡,更加真实。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我好像也能做到像苏东坡一样的豪迈、自信。

 

   03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上,那么多人喜欢苏东坡,大概是因为他超于常人的才华,外加乐观的心态,和极强的生活气息。

从才华上来看,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的绝对领袖,他的领袖地位不是后人给他封的,在当时得到了很多粉丝的认可和推崇。其中,最有权势的粉丝就是高太后,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能再次起复进入权力中枢,全靠太后的垂青。

苏轼的才华不只是诗词,政务处理能力更是优异。

他任徐州知州期间,建苏堤、抗洪水、寻石炭(煤炭),造福徐州百姓。以抗洪为例,苏轼兴修水利图,亲临指挥,使徐州吏民坚定了抗洪决心。洪水滚滚而来,他又“调急夫,发禁卒”,“衣亵履屦”,“庐于城上”,决心“与城存亡”。并喊出了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口号。雨潇潇,水滔滔,洪水沿徐州城墙上涨了二丈八尺,而“民不恐”,“民不散”。

在杭州任通判期内,与太守陈襄修浚西湖六井、沈公井,欲修浚运河。后来,再到杭州任太守,浚治运河,上书裁减高丽贡使馆赐予之费,朝庭从之。上书振济浙西七州。

苏轼在颍州上《申省论八丈沟厉害状二首》,以避颍州水患,皇帝准。治理颍州西湖,修建颍州西湖东西二桥。

苏轼在扬州,罢扬州芍药万花会,深得民心。上书或准暂缓催收积欠,使久困之民得以温饱。奏请改革仓法,改不支仓俸金为“重禄法”。首创监狱医师制度。

在武昌,上书太守要求禁杀婴儿,尤其是女婴,成立救儿会,救活婴儿数千人。

在惠州,向太守建议捐资修建惠州东、西两座铁索桥。

在儋州,打凿东坡井,解决当地百姓饮水问题。传学与海南学子,其学生姜唐佐考中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苏轼的政绩,和他的诗词一样优秀。

 

           04

从心态上看,苏轼的乐观、豁达,堪称人生解药。

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一次出行遇雨,大家被雨淋得很狼狈,苏轼不慌不忙,发出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不仅是遇雨的感受,更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贬地就是黄州,苏轼乐观、豁达面对,随遇而安,写下“鱼美、笋香”的诗句。在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此他就多了一个“苏东坡”的称号,还在黄州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苏轼乐观、豁达的心态,虽然屡次被贬,但没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坦然接受,勇敢面对,反而成就了其在文学上的高峰。

 

      05

从生活上看,他真的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他研究出了“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秘制东坡肉(东坡肘子)

他学酿酒“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的那份专注与情趣;他夜赏海棠,“只恐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逢花对酒,开怀畅饮,常醉常醒。

他被贬惠州后,非常喜欢吃荔枝,曾写过一首诗《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06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苏东坡?

我想,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每个人一生之中,总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苦难,苏轼这种坦然面对、乐观豁达的态度就是人生不如意之事的最佳解药。

喜欢苏东坡,大抵也就是想要那种豁达的态度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