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去趟威海吧!走遍四海还是——威海
(2023-08-16 21:35:04)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
在胶东半岛的最东端,有这样一座低调的城市。有人说这里的大海沙滩不输于马尔代夫,这里的海景胜过仙本那,也有人说这里的清新赛过小垦丁,其实这里无需与任何地方媲美,撕掉标签,这里就是——威海。
幸福门地处市中心威海湾畔,东与刘公岛隔海相望,是威海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威海千里海岸线的起点,更是威海的一张名片,向世界展示着威海现代、开放的滨海生态人居城市形象。
门里是繁华的喧嚣都市,门外是一望无际的蓝天碧海。登上幸福门观景长廊,登高望远、听涛观海。
向东,是蔚蓝的大海和蜿蜒的海岸线,可远眺刘公岛;向西,是车水马龙的城市生活,可纵览威海全貌。
在海源公园的东北部,有一座纪念馆,灰色的廊道和混凝土的墙体、木纹质感的石壁、简约的地下空间造型,在设计上运用了大量块、面、线的结合,给人以崇高肃穆之感。
这座神秘建筑就是威海一战华工纪念馆,这是我国首座一战华工专题纪念馆。百年前,多达5.4万的一战华工,从这里登船赶赴欧洲战场,从此踏上未知旅程的起点。
威海一战华工纪念馆像一座沉睡的纪念碑,它无声地诉说了万名华工背井离乡,甚至失去生命的艰辛无助。时光与建筑之间建立起的光影片段,生动震撼。
北山街就像一位真诚热情的东道主,用最新鲜的食材和最地道的威海菜,诚待八方宾朋。
在这条尽头是海的道路两侧,开满了大大小小不下30家特色海鲜烧烤店,大多都是久经考验的老店,掌管着威海人海鲜味觉系统的半壁江山。
鱼锅饼子、蒜蓉生蚝、辣根八爪鱼、蒸海胆、炒海肠、盐水煮虾……最地道的老威海味道,在这条街上都有迹可循。
华灯初上的夜晚,整条街褪去白天的安静,变得人声鼎沸,吃着海鲜、喝着啤酒、再来两把洒满孜然的烤串,快意人生不过如此。
有人说,你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去读懂他的历史,去感知岁月背后的故事,那是时光留给这座城市的记忆编码。属于威海的记忆编码,就藏在隔海相望的刘公岛上。
走进海军公所,看一看那大清海军的初梦,也读懂“威海”的由来;走进水师学堂,重温那一代年轻人探寻师技救国的梦想;“定远”号纪念舰,在这艘“不沉的战舰”上读懂历史的选择;登上东泓炮台,看看硝烟远去后的大好河山,方能懂得祖国今天的来之不易。
就像炮台西侧背依山海的警醒石上所言,“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临海而建的海上公园,一面坐拥360°无敌海景,蓝天碧海、沙鸥翔集;一面拱桥流水、湖波荡漾,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走累了,躲进一家咖啡店,捧着咖啡赏海景,也是极为惬意的。有人曾说,威海是一座文艺的城市,因为她有独具特色的海景咖啡店,最美不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杯咖啡暖手香。
这里更像是一颗遗落大海的珍珠,也像是延伸至大海深处的“海上会客厅”,以海为邻,邀您做客。
骑着哈雷去看海,没有任何的遮挡。行至半山半海的环海路上,海盐味的风带着淡淡的草木香涌进鼻腔,远眺着山的豪迈与海的辽阔,有一种让人难以舍弃的自由感。
慢慢的,眼前的景色被飞快地甩到后面,轰鸣的马达声逐渐消失,听见的是心脏平稳跳动的声音。那一刻,好像世界的嘈杂都与你无关。忘掉一切,真实地感受自己炙热自由的灵魂。
亦或者,把车停在一旁,静静地远眺大海,听潮起潮落,看风起云涌。奔驰的路上与坐在海边的动静结合,仿佛是生命的常态,有起有落。
当夏天来临,谁不想乘风破浪,来一场畅快的扬帆远航。
站在船头的位置,充满野性又美丽的大海就在跟前。或者安安静静地坐在围栏边,享受一场充足的日光浴。
当然,你也可以做一回舵手,感受帆船在自己掌舵下全速前进的刺激,亲身体验与海浪较量的快感。
守一片海,捧一本书,可能是很多人理想中的惬意时光,但在威海市图书馆里,这却是最平常不过的场景。
阅读区大多设在靠近窗的地方,宽敞明亮的落地窗,将阳光自然地裁剪分割,一格一格的暖阳轻轻散落在书上。一窗之隔,窗外是车水马龙的都市喧嚣,窗内是一个人的阅读时光,安静且美好。
图书馆最具有设计感的楼层,便是五、六楼之间用书籍垒起的“书山”,有着“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寓意,这里也是整个图书馆最佳观景平台。
你可以坐在书山上看书,读倦了书,抬头远眺便能看到不远处的海和刘公岛的剪影。整面的落地窗像一个巨幅相框,将远方的山海装裱,站在玻璃窗前,哪怕只是简单的发个呆,都觉得美好。
我们总想卸下所有疲惫,逃离城市的喧嚣,去踏浪看海,去虚度时光。
你可以关掉所有的闹钟睡到自然醒,然后戴上墨镜去海边舒服地晒个日光浴,也可以起个大早,看辽阔的海面托起红色的太阳,浅红的霞光晕染至整个海岸。
漫步沙滩,一边听风一边看海,柔软的沙子悄悄钻进脚趾缝,一种舒适的困意顺着脚掌向上传遍了整个身躯,简直无法遏制躺下的冲动。
傍晚时分,就在海边等一场紫色的日落,当太阳缓缓沉下海平面,紫色的霞光铺满整个海滩,晚风卷起一串串海浪,空气中弥散着阳光的余味。
总要去趟威海吧,去踏浪看海,去浪漫告白,去乘风破浪,去感受、去体验、去经历,去山海相见,向海风许愿。
这里是威海,等你来看海。
走遍四海还是——威海。
它——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它——是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它——被联合国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它就是威海,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
威海三面环海一面环山,海岸线有近1000千米,沿线的海水清澈,松林成片,海鸟翔集。除了海浪沙滩夕阳的自然景观外,威海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人文。了解一座城市首先就要从它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和吃吃喝喝说起。
七子之歌--威海卫
【闻一多】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这就是秦始皇东巡过的“天尽头”成山头。始皇东巡的目的,除了向全国“以示强威,服海内”,宣扬他统一四海的功德,巩固中央集权。还有一个目的,是为探寻长生不老的奥秘。如今成山三山南峰上,还残存半截石碑,上半截有字部分沉入大海不知去向,这正是秦始皇东巡成山头时,命丞相李斯写下并镌刻立于成山头山顶峰。这不仅仅是成山头保存下的唯一一件秦始皇文物,也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一座秦代疆界碑。
威海也称威海卫,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设立威海卫,取威慑海疆之意,一个“卫”字道尽了这个城市明清尤其是清末以后的坎坷历史。
清末,随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威海也不能幸免于难,在刘公岛上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而震惊中外的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也发生在这。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清政府除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外,还允许日本军队驻扎威海卫,刘公岛被日军强占达3年之久。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又被英国强租,并将它建成了皇家海军训练和疗养基地,1930年中国收回了被英国强行租借了32年之久的威海卫。可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日军于1938年再次侵占威海,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威海卫才被收复,建国后改名为威海市。
在威海,这近千公里的海岸线:有风景瑰丽,中国三条最美环海公路之一的环海路;有海浪沙滩与夕阳、可日光浴可泡海水澡的国际海水浴场;有海边串成串,连成一条,望不到头,偶有码头叫卖刚出海海鲜的海滨公园;有能中国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成山头;有被誉为“东方天鹅王国”的中国北方最大天鹅湖;还有很多、更多不知名的小沙滩、小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