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一定要避开“破窗效应”
(2023-08-06 22:43:22)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心理学上有一个“破窗效应”,说的是如果破损的窗户没有被及时修复,那么,其他完好的窗户,也会遭到破坏。
有时候,对小的破洞视而不见,就会导致更多的破洞出现。
《道德经》里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只有重视“千里之堤上的蚁穴”,及时处理,方能防患于未然。
东野圭吾说:“这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我们常常把“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作是为人处世的箴言,可是,有些人从一开始的“冒犯”就是“有预谋”的。他们其实是在试探,我们是否好欺负、是否有底气。如果我们选择了一味的“忍气吞声”,那么,他们就会认为我们懦弱,从而变本加厉的欺负我们。甚至那些原本“不打算”欺负我们的人,也会加入到“欺负我们”的行列中来。过分的“退缩”,是会激发别人心中“阴暗”的一面的。
很认同一句话:“活明白了,你就不会惯着任何人。”很多人是经不起“惯”的,越惯,他们的底线就会越低。只有及时亮出自己的锋芒,敢于反抗,才能让那些“以欺人为乐”的人,有所收敛。做个“不好惹”的人,并不是让自己变得蛮横,而是要拥有一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硬气。
人与人相处,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有矛盾不可怕,可怕是回避矛盾。生活中,有些人或者是为了面子,或者是为了赌气,选择了沉默、冷战。在他们看来,时间可以愈合一切裂痕。
然而,如果当下的矛盾没有沟通清楚,那么,即使过一段时间和好了,双方也会心存芥蒂。
一点小的隔阂也许无关紧要,但是,一旦遇到大的分歧,这些小隔阂,可能就会令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很是微妙。在有些人看来,双方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矛盾与冲突,却渐行渐远了。其实,很多时候,最终的分道扬镳,往往是源于生活中一点一点“隔阂”的积累。所谓:“树叶不是一天变黄的,人心也不是一天变凉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与人相处,细心一点,对于生活中的矛盾与分歧,多一点沟通与解释,少一点想当然,认为对方自然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从而令双方相处得越来越融洽。
古人云:“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一个人面对自身缺点的态度,决定了他能够走多远。
有的人发现自身的“缺点”之后,认为“无伤大雅”,所以,他们选择了置之不理。结果,在放纵的心态下,他们的缺点越来越严重。
对于内心强大的人,也许能够在缺点严重的时候,狠下心来悬崖勒马;但对于内心脆弱的人,可能就会产生“破罐破摔”的心态,结果让自己一步步堕落下去。
老子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在自身的缺点还不严重的时候,就及时修正,往往是最容易的。
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如果在小事上随意,那么,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天下所有的大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
唯有把小事做好,才能为大事打好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把小事做好呢?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发现自身的小缺点、并且改正。
人生路漫漫,唯有把自身完善了,今后的路,才能越走越顺。
面对小问题,如果总想着拖一天算一天,就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懒惰。结果,小问题,就被拖成了大问题。一个人如何过一天,他就会如何过一生。
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方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