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了爆火的《长安三万里》才顿悟,什么是成年人最好的生活方式

(2023-07-24 22:41:28)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看了爆火的《长安三万里》才顿悟,什么是成年人最好的生活方式


没有成为李白的机会,能成为高适也是一种美满。

 “听完《将进酒》,眼睛变得酸酸的。”“原来李白的人生,也有遗憾。”这是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后,无数观众的感受。

 

这是一部既浪漫又遗憾的电影。

影片中,狂放不羁的李白与沉稳规矩的高适年少相交,二人都向往着繁华的长安。却都因现实原因举步维艰,最后性格迥异他们在晚年却背道而驰。李白漂泊在红尘中诗酒人生,而高适回归到自己残破梨园成为一名小人物。

他们相见的机会并不多。每次的相见,高适都无法融入李白物欲纵横的生活,因此选择匆匆离开。李白一生,声名远扬,满腹才华,却抑郁不得志。而高适坚定不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漂泊半生之后,终于实现自己的抱负。

 

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在做高适?即使艳羡别人无忧无虑的潇洒,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依旧选择愤然前进。人生之路,每个人所拿的命运剧本都是不同的,不用紧跟别人选择的方向。

过好自洽的生活,就是一种幸福。

 

                                     01 

心中可以有李白,但我们都是肉体凡胎。

有首歌的歌词是这样: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无论是历史,还是电影中的李白拿的都是人生赢家的剧本。出生富家商贾,年少纵情享乐。而立之年,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如《长安三万里》中的台词:(他是)大鹏本就遨游云端,不拘小节。李白是普通人心中的梦想——

电影里,李白因玉真公主的举荐,一跃成为唐明皇身边的红人。

人人蹲守在他的府邸门口,想要求得一字半句。

此时的李白,已经是万人追捧,身边一群诗名远扬的朋友,他们在斗诗拼酒,谈笑风生,似乎已跳脱了凡尘之中。

俨然成为人人羡慕的长安客。

 

而高适是我们的现实。

他收到李白的加急书信,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到长安,以为可以在老友的相助下平步青云。

结果李白早已把这件事忘之脑后。

对普通人而言,世事不总是我们想的那样,向来是满胸壮志,却无载而归。

满怀期待的高适最后失望离去。

尽管留在长安,通过李白的关系,也能够谋得一官半职,拿着微薄的俸禄做一个闲官。而他偏不愿走这样的捷径。

“为了写出自己心中的那首诗”,他回到老家勤学苦练,不仅磨练筋骨,诗词也大有进步。

历史上的李白只有一个,现实中的人们却在努力活成高适: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闯出一匹黑马雷海为。让人震惊的不是中专毕业的他击败北大硕士,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外卖员。他的身份曾经遭遇过无数网友的质疑。“外卖小哥,哪儿来的时间记诗词”。但是这世上总有一批人,为生计繁忙,心里却怀揣着诗和远方。雷海为的口袋里,一直怀揣着一本诗集,闲余时间,他总会翻开诗集读上几首。

对于他来说,诗词是生活中的精神良药。而送外卖是他的生计。如雷海为,只能在送外卖之余的碎片时间里翻阅诗词。

作为普通人,只能在柴米油盐中找到琐碎的小确幸,在满地铜臭味的六便士中,努力捡拾年少的月光。

经济学家薛兆丰说:“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理想,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算什么?”

我们都想青衣白马徐凤年,但是也要接受人间烟火轻声言。所以心中可以有李白,但我们还是要多掸掸身上的尘土。

心怀远方,总要面对现实。

 

                                       02

 

有人上长安叩天子门,就有人去扬州挥霍钱。《长安三万里》上映后,网上有一句评论:

难道普通人一生的努力,抵不过权贵的一句话吗?答案或许残忍。

商贾出身的李白,与文才不行的高适注定无法走科举之路。达官贵人的推荐成了他们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年少轻狂的李白认为自己的才华抵得过一万个相识,一亿个情谊,却没想到这些在权贵的眼中分文不值。

于是李白与高适兵分两路,一个回扬州磨砺自己的名气,一个直奔长安寻找机会。

两条不同的路,结果却几乎一样。

前往长安的高适,投递无门,一次又一次的被权贵拒之门外。

最后为了换得机遇,提起战场上杀敌的高家枪,将自己化成一个戏子,“耍”了一曲枪武以博得玉真公主欢心。但是公主只懂舞不懂武,高适一身武艺依旧无处施展。

而扬州的李白,同样是满腔抱负无处施展,他选择解金以赠舞妓,每天肆意地流连各个酒馆、烟花场所,也因此遭到了高适的误解。

本是心怀斗志的两个少年,在现实的打压下只能黯然暂退。

因为出生没有含着金汤匙,所以无力对抗这种不公,只能埋下头趔趄向前,这何尝不是我们的现实?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早上匆忙赶上地铁,结果却因为低血糖晕倒。

她坐在地铁站的长椅上,脸色苍白,休息了差不多十分钟又起身准备等候下一班地铁。身边的工作人员劝她多休息一会儿,或者请个假。

但是她挣扎着起身,摇摇欲坠着向前:

若今天迟到或者不去,那么这个月500元的全勤奖就拿不到了。

有人为了几万块的包,随手挥霍。

而有人为了几百块的全勤奖不敢停歇一秒。

女孩虚弱地挤上了地铁,却好像是千千万万个我们在生活中努力的样子。

而这条文章中有条扎心的评论:“我刚辞去了工作,下午4点的班是人上的吗?”

在这条评论者的生活里,下午四点是和朋友一起逛街购物的时间。

她非常理解不了,为了500元的生活而不顾自己已经提出抗议的身体,真的值得吗?

是啊,命运本不公平,有人满身泥泞却只能在黑暗中狼狈前行,有人顺风顺水随手可拾金。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但是灵魂滚烫的权利人人都有。

强大的人不是一直去埋怨不公,而是踏实地做自己。

 

                                     03

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自洽的人生。电影中,李白有个扬州好友人称裴十二。

武不输于高适,文不弱于李白,深得裴家剑术的真传,本该是惊艳绝伦的一生,然而她是个女子。

也因此注定了她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出身名门,却无从选择自己的人生。

功成名就本就不容易,即便一身才华,又有可能时运不济。在封建社会下,裴十二成了无数个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才女缩影。

既然无法挣脱命运的摆弄,她也只能坦然接受。

与李白逍遥整个扬州城,在这短暂的人生,为何不肆意妄为地生活?

就像张爱玲曾经说过一句: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长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无独有偶,曾经有个29岁的单身女孩,因为相貌普通、工作一般而陷入了自卑当中。

与人交往不敢打开自己,经常表现得唯唯诺诺,也因此她觉得生活毫无乐趣。

后来她读到了三毛的小说,鼓足勇气给三毛写了封信,信里表达对热爱自由的三毛的羡慕,以及对自己现有生活的厌恶。

三毛的回信中提到:

我们的生命没有谁更精彩,同样平凡,但我多了对自己的期许和看重,不轻视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只不过在于我们自己如何与烦恼和解,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如三毛所说,我们并不需要与别人强行争高,只要懂得把自己落好就行。

至于成功,当你真正懂得自洽的时候,它会自己慢慢靠向你,而你也或许只是会恬然地接受,而这已经足够。

人生本来就不需要走在风口浪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终极解释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处。

或许幸福本来就不是获得,因为获得之后还会有更多的欲望,到最后只会被欲望掩埋。

幸福或许就是平和不缺憾。

生而为人,从来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自洽的人生。

 

                                             04

                                        写在最后

影片中,高适有句台词很扎我的心:我没有李白洒脱,也没有李白的才华横溢。我只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小人物。

而这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心声。

这个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有人从出生那刻起就是“李白”,可以带宠物坐私人飞机;也可以毫无负担地纵情享乐。

而有些人,生来就在泥里打滚刨食。他们竭尽全力,只是想成为一个普通人。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走不进那样声色犬马的世界,但是不妨看看你身边的那些“高适”:

那是在异国他乡勤工俭学,坐在纽约地铁上手捧一本《孟子》的中国女孩;

那是走出山区,站在高校府邸、遥望大山的云南女大学生;

那是白发苍苍,才实现自己画家梦想的邻居奶奶。

王小波曾说: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人生海海,岁月漫长。

没有成为李白的机会,能成为高适也是一种美满。愿你找到自己的方向,在自己的节奏里过好这一生。

 

 

 

人性四大愚蠢(深刻)

 

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尼采说:“人是一根绳索,架于超人与禽兽之间。”人心易改,人性善变。

有的人,身陷人性的泥沼不自知,难以看到事情的真相,终究过不好这一生;而有的人头脑清醒,高瞻远瞩,提前洞察犯错的可能,把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看透以下这四个难以察觉的人性弱点,方可助你掌舵人生的方向。

 

                                          01

                                   自以为是

网上有个问题:“人际交往中,有哪些愚蠢至极的行为?”

有一个高赞回答:“自以为是,没有自知之明。”

在《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的高才生进入公司后,备受老板器重,没多久就被提拔为部门主管。

年轻人发现,公司同事虽然经验比他多,但大多头脑都不及他灵活。他很高兴,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大展身手,便经常在公司里卖弄聪明。

看到有人被老板训斥,他不管对方心情如何,立刻跑到对方面前说“当初就该听我的”;

看到同事辛苦加班完成的方案,他不管有理没理,马上就挑出一堆毛病。

刚开始,同事们还挺喜欢年轻人,有问题也愿意问他。

渐渐地,年轻人越发嚣张,无论别人干什么,他都要指手画脚。

这让大家十分厌烦,很快每个人都疏远了他。

 

莎士比亚说:“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生活中,总有人仗着自己有点本事,便目中无人,狂妄自大。殊不知,太把自己当回事,不仅赢不来别人的尊重,反而招人反感,引人生厌。而真正厉害的人,不因能力卓越而自视甚高,不以本领强大而目空一切。他们明白,把自己看得太重,往往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烦恼。

为人处世,学会放低姿态,不高看自己,不低估别人,方能踏实过好人生。

 

                                           02

                                       以貌取人

《增广贤文》有言:“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面虽易识,人心却难测。

现实中有多少人,还没有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就凭着外表对其下定义,可越是以貌取人,就越会暴露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喜剧演员宋小宝和小沈阳,曾合作过小品《以貌取人》。

在小品中,宋小宝扮演一个相貌丑陋,打扮简朴的土老帽,而小沈阳出演一个西装革履,气质良好的绅士。

故事刚开始,两人在车站安检,就受到了区别对待。

小沈阳安检时,保安随便用仪器探了探,就让他离开;到了宋小宝,保安不仅仔细搜身,还查起了身份证。

后来,宋小宝看见小沈阳偷了一位女士的手机,想将其捉拿归案。

当这位女士发现时,却一口咬定,就是宋小宝偷的。

就连保安赶来后,也不由自主地把矛头指向宋小宝。

宋小宝百口莫辩,一直试图证明自己没偷手机,可就是没人相信他。

直到女士的手机响起,大家才知道,原来小偷是衣着光鲜的小沈阳。

鬼谷子有言:“执形而论相,管中窥豹也。”

意思是,单凭外表判断一个人的为人,就如同用竹管的小孔看豹,无法了解全面。

毕竟,容颜再美好,终究只是一副皮囊;内心深处的善良,才是灵魂的支撑。

人生在世,抛弃以貌取人的偏见,客观看待每一个人,便是做人最高级的格局。

 

                                          03

                                     向外归因

哲学家泰勒斯说过:“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总能轻易挑出别人的毛病,却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殊不知,一味地向外归因,到头来只会让自己裹足不前,难以获得成长。

李尚龙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一个朋友,很喜欢抱怨别人。每次见面,不是在指责同事,就是在责骂领导,要不就在痛斥时代。

有一次,李尚龙问他:“你那么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你有没有想过辞职,或者换一个更好的环境呢?”

朋友回答:“没钱呀!没本事呀!”

李尚龙劝他,与其不停抱怨,不如想想怎么磨炼自己的本事。

朋友忍不住发牢骚:“还不都是他们把我害得没有一技之长!还不都是这个社会害我没存款!”

几天后,朋友又来和李尚龙抱怨,同事升职了,自己却没升职。

然后,一会安慰自己“迟早也能晋升”,一会愤愤不平地说 “他不就是运气好吗”。

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需要窗户来看外面的世界,需要镜子来看自己的内心,窗户看到外面的明亮,镜子看到自身的不足。”

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是本能;从自己身上找不足,是本事。

唯有向内审视,才能向外生长。

向外求,满眼是天堑;向内省,到处是坦途。

                        

                                         04

                                    互相为难

看过一则新闻。

在广西玉林,两家早餐摊贩为了争抢摊位,起了争执。

刚开始还只是口舌之争,后来竟发展到大打出手,互砸摊位。

其中一对夫妻不仅将对方的早餐车掀翻在地,还把对方的稀饭全部倒在地上。

面对这样的场景,另一边也毫不示弱,拿着工具对着他们的早餐车又打又砸。

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叹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何苦!”

更有人感慨道:“都是辛劳的普通百姓,互相体谅不好吗?这下都挣不到钱了。”

人性最大的恶莫过于此:自己过得不好,也不希望别人过得好。

互相为难,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两败俱伤。

有句话说得好:“人与人的相处就像一面镜子,你待别人如何,别人便如何待你。”

人和人都是相互的,你刁难别人,别人以牙还牙;你尊重别人,别人将心比心。

在辽宁抚顺的一条高速路上,有一辆大货车因货品散落,砸中了后车。

后车车主十分愤怒,立马下车责问货车司机。

见此,货车司机不仅连声道歉,还急着要给车主赔偿。

后来,车主考虑到货车司机赚钱不易,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知道你们跑大车不容易,不要你赔,以后开车拉货,一定要检查仔细。”

《菜根谭》中说:“处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要知道人生实苦,没有谁比谁活得更容易。互相为难,只会雪上加霜;彼此谅解,才能抱团取暖。与其刁难别人,不如宽以待人,给别人留点余地,也给自己留条后路。

 

                                      05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在看清人性后,不再轻易沉沦于此。

不自以为是,低调谦逊,才能收获人缘;不以貌取人,放下偏见,才能正确识人;不向外归因,向内自省,才能不断进步;不互相为难,彼此体谅,才能越走越远。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看穿人性,心怀热忱,做最棒的自己,过想要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