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醉翁亭记》听课手记:不一样的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

(2023-05-06 21:24:33)
分类: 灵动课堂学海观止(初中)

《醉翁亭记》听课手记:不一样的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

文/郭素青



     1.听完《醉翁亭记》,有老师问我:总觉得欧阳修、范仲淹、柳宗元的那些记,作者的情怀有些相似,可又总觉得不太一样,到底哪儿一样,哪儿不一样呢?

     我想,相似的应该是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情怀吧?欧阳修“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于酒”“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于文”,范仲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都把自己的乐与百姓天下结合起来,体现的是一代名臣心忧天下,与民同乐的情怀。这种情怀其实是与他们的政治地位相关联的。

    而柳宗元却不同,他一生郁郁不得志,他也想忘情山水,可是越贬越远的地域,越贬越低的官位,让他无法走出凄清的心境和千万孤独的人生,所以他一直也想得“山水之乐”,可是最终还是乐不起来。政治地位不同,他们文章的情怀也是不尽相同的。

   苏轼儒道佛兼具一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生,”,“行到山穷处”,他可以安然“坐看云起时”,所以钱穆老先生有言: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为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也许正是因为不得意才成全了柳宗元、苏轼的文名吧,这让人想起那句“文章憎命达”,让人不仅有些对人生嘘嘘不已。

   文章是案上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人生经历不一样,作者的情怀也是不同的,即使面对的是一样的山水,心情不同,地位不同,遭遇不同,便有不一样的山水。



     2.“醉翁之意不在酒”能这样用吗?

   《醉翁亭记》一课,老师让学生明白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出处,原意和现代用法后,让学生造句,学生说:

九三阅兵,我们中国“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显示我国的武力,震慑世界。

    我觉得“醉翁之意不在酒”,虽说用法比较中性,但用在这里,无论从思想环境还是语言环境都是不合适的,如果从他方的角度发评,还可以。比如改成:

    有国家认为,中国九三阅兵,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显示中国的武力,以震慑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