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
(2023-01-23 23:17:30)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
经典古诗词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背景: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赏析: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一问统摄全篇,那突如其来的一问,似乎还带着几分醉意。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令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高攀时,她却会与人万里长相随。这两句一冷一热,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以明月为象征,道尽了自然对于人类的神秘和亲切、无情与厚爱。又联想到关于月的神话传说,对清苦的玉兔、嫦娥寄予关切与同情。然后更进入人生哲理的探寻,从而感慨系之,注意这两句的互文之妙:说“今人不见古时月”既意味“古月不曾见今人”、亦可推出“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既意味着“古人所见即今月”、亦可推出“古月依旧照今人”。这里人对月的见与“不见”、月对人的“照”与不照的矛盾,乃出自于两者所代表的有限与无限、永恒与短暂的矛盾。“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其积极意义表现在不因为人生短暂而采取虚无即否定人生的态度,相反地,正因为人生短暂才觉得它无比珍贵。
用法指导:当借物抒情时,可以学习李白这首诗的写法,咏月抒怀,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对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抒发了作者孤寂之情和旷达博大的胸襟。
名家名段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赏析: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用法指导:当刻画某个场景或人物形象时,可以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细致;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的赞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