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卑者不受嗟来之食

(2022-12-23 22:53:53)
分类: 大气人生论文


                      自卑者不受嗟来之食


其实语文课本除了插图之外,还有一些更加隐微的问题,比如“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

这个故事选自《礼记檀弓》,原文是:

齐大饥,黔敖为食於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边设救济点,招待过路的饥饿者。有个饿得两眼发昏的人,拎着鞋子,用袖子蒙着脸走过来,黔敖说:“喂,来吃!”

那人顿时怒目而视,说,我就是因为不肯吃“嗟来之食”才到现在这地步的。

黔敖赶紧道歉。

但那人最终不肯吃,然后饿死了。

这个故事的价值观引导,显而易见,就是要有骨气,不吃“嗟来之食”。

但这个价值判断,并不符合《礼记》的本意。

课本中删掉了末尾一段话。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曾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别呀!黔敖说“喂!”这么无礼,你确实就该离开;但是他都道歉了,你可以接受他的食物。

在儒者眼中,这位“不受嗟来之食”的人,是一位狂狷之士。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眼中,“狂狷之士”是仅次于中道者,也是品行极其优秀可贵的了。狂者虽然好高骛远志大才疏,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狷者洁身自守,坚持原则,但缺憾就是有点偏执。

这位饥饿者,准确来说应该是狷者。在曾子看来,黔敖只是无心之失,并非存心羞辱,大可不必揪着不放,甚至别人道歉了也不肯接受。

换句话说,这本来是一件小事,黔敖道歉了,你顺着台阶下就行。完全可以拿过来就吃,吃完再说一句:真香!

因为儒家的立场是“人之常情”。“真香定律”,正是人之常情的典型表达。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件事上展示自己的铮铮铁骨,这只是别人失礼而已,不必上升到原则问题。

课本中删去曾子的这句话,导致整个故事的价值导向全变了。

而且,对这个删节版的故事产生共鸣的编者,并非“狷者”,而是自卑者。

把自己带入故事中饥饿者,把乐善好施的黔敖想象成刻意剥夺自己尊严以取乐的恶人,自己在恶人面前,用生命捍卫可怜的尊严。

弱者心态显露无疑。

这个故事入选课本大约有半个世纪了,彼时我国家积贫积弱而不甘落后,自卑而自亢之心,不难想见。

当然,在匮乏的年代,想要心平气和地体会人之常情,也是一种苛求。

生存的竞争导致人的性情挤压而扭曲,人文教育正是要修复这种扭曲。不幸的是删节版的故事反而强化了扭曲。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样的人,固然可能是洁身自好恪守礼法的笃行君子,但也有可能是……自卑者。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这样的人,虽然可能是无耻狂徒,更有可能是个健康,自信,阳光,舒展,不拧巴,不纠结的人。

 

《不食嗟来之食》引起的误会


《不食嗟来之食》引起的误会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每个人都熟悉,故事的大体轮廓是有一个挨饿很久的人路过,一位施舍的人拿着吃的对他说:“嗟!来吃吧!”这位路人说:“我不吃嗟来之食。”最后这个人饿死了。就这样,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一度成为了贫下人群的气节的象征。近日,我看到原文,大吃一惊!原文是: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不食嗟来之食》 戴圣 〔两汉〕翻译一下:齐国有严重的饥荒。一位名为黔敖的人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招待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飘过眼睛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无礼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看到原文,我不会赞赏这位饿者所谓的气节,我欣赏黔敖的气度,更为他背上的千年骂名感到遗憾,再次感叹做好人难啊,语见《做好人,是更需要奋斗的!》。有一种自卑的倔强,会随时准备战斗,一旦不合其意,就斗争到底,永远斗争到底,不允许别人冒犯到他,即使别人道歉也没有用。这位饿者的状态便类此,呈现出一种和人无法有来有往有沟通可商量的状态。人世间,谁能不犯错误呢?我们就是在其中,和人有来有往,有错有对,共同前行。如果身边人犯一次错误便一棍子把别人打死或把自己饿死,那身边还有人吗?还有一种人是重复巡回犯错,死不认错。这两种人本质上是一类人,他们都犯了一种错:就是我是对的!而黔敖,做好人好事,一时没有做好,认识到自己失礼之后,立刻改正自己,追上去向人道歉,请他接受心意。贤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