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久久南方北方
久久南方北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621
  • 关注人气:8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满分作文:2019上海中考作文《这事,真带劲》指导和范文赏析

(2022-12-05 23:36:16)
分类: 诗意写作中考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2019上海中考作文《这事,真带劲》指导和范文赏析

 

     真题回放】

  题目:这事,真带劲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名师题解】

  上海市中考作文题目“这事,真带劲”,延续了上海中考作文近几年的全命题作文形式,近十年的注重叙事(写记叙文)与近二十年的情感倾向。2019年的作文在审题上不会出现偏差,不至于让考生们拿到题目时一头雾水,审题不清,写作偏题。但是,越是简单质朴,可一眼看透的题目,越不好写,想拿到高分就需要十足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写作功底。

  这个题目内容广泛,让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事”是一个指代词,可以是一次旅游体验,可以是一次课外实践,也可以是学习经历,还可以是生活小事,选择面极为广泛,倡导考生的个性展示,自由发挥,避免写作时千篇一律。但“这”字同时又要求考生归结于某一件或某一类具体事件,写作时考量事件的过程性、完整性,切忌泛泛而谈。“真带劲”主张考生个性表达的同时,要求考生体现所叙述之事的共性,展现“和而不同”的价值观,考究考生们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风貌。“真带劲”是一个北方词汇,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表现事情的有趣,令人着迷;其二是表现做事情时的投入、专注状态。考生所要叙写的“这事”就必须包含这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展现出“这事”的“带劲”。

 

【审题立意】

立意角度一:叙述有关成长类的事情。

比如在梦想的道路上,对比自己之前的状态,做出的改变,取得的成绩,给自己给家人给老师带来了惊喜,这些都是“带劲”的点。

立意角度二:国家发展历程。

比如从观看一场球赛的胜利,叙述到中华民族的体育发展过程,从积贫积弱到奥运首金,再到北京奥运的金牌榜首,民族精神不断传承的过程就是一个“带劲”的过程。

立意角度三:联系时事热点“垃圾分类”。

从近期上海热点“垃圾分类”入手,写一写上海市政府究竟如何把啃了二十多年的垃圾分类“硬骨头”真正攻克,彰显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决心和毅力,这也是一个“带劲”的点。

立意角度四: 写自己的兴趣爱好。

喜欢做的事,不管多累多难,做起来都会觉得带劲,比如投入的读书,读到沉迷其中废寝忘食;比如打篮球,虽然大汗淋漓但一想到队友之间的完美配合,仍然会拍手叫好;比如和对手为了一道题争得面红耳赤,课间十分钟也顾不上休息,但是最终通过向老师求证证明自己的推理是正确的……这些都是“带劲”的点。

 【误区指津】

由于该题目表意极其明确,所以不容易跑题,但还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要写成“流水账”式的叙事,要注意多生动细致的描写。

二、切忌空喊口号,情感的表达要求真、求自然,一诚胜百巧、一诚胜百术,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人一词。

三、结尾一定要归纳主题或是深化主题,指出“真带劲”的深层意义。

【满分作文一】
             这事,真带劲 

                          上海一考生

“瞧,那是海关大楼。它始建于1893年,在1925年重建……”我的手指向海关大楼,略带笑意地向一位阿姨介绍着上海外滩的地标建筑。  虽然我的讲解十分流利,但因为紧张,我的眼神总是飘忽不定。认真听完介绍,阿姨好心地指出了这个问题。 

 听罢,我心潮起伏,想起自己在前期的准备中付出了许多。从收集资料,到编写说辞,再到熟练背诵。每一步,我都亲历亲为,做到尽善尽美。多少个夜晚,我劲头十足,伏在桌前准备,只为给路人呈现一个完美的解说。

是啊,我怎么能因为自己的一点不完美就轻言放弃了呢?短暂的消沉过后,我重振旗鼓,出发寻找游客,向他们介绍美丽的上海。  在往来翕忽的人流中,悠闲的步伐,胸前的相机,让我不难判断哪些是休闲观光的游客。我信步朝一位手持相机的叔叔走去,面带微笑,向他做了自我介绍,接着便步入正题,开始履行我这个小导游的职责。 

身后的黄浦江,宛若一位娴静的江南女子。江里汽笛悠扬的船舶,星星点点,宛如少女发梢上的饰物,煞是闪烁。一水之隔的浦江两岸,在黄浦江上倒映着自己的绰约风姿,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竞相卖弄着自己的姿色,沐浴在游客们的相机闪光灯中。

在阳光的映衬下,我激情四溢地介绍着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叔叔斜倚在栏杆上,专注地聆听着我的讲解,时不时点头附和。

 介绍完毕,叔叔笑了,他额头和嘴角两旁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蓄满了笑意。他向我竖起大拇指,夸赞我讲得好。

 有了他的鼓励,我信心倍增,讲解得也越来越带劲儿。在之后的解说中,我不再紧张,眼神坚定,手势自如,声音流畅自然而抑扬顿挫地介绍着身边的景色。

 手举导游旗,身背小书包,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大胆而自信地为他们介绍外滩独有的万国建筑群。那一刻,我的心里是骄傲的,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终于成了一名合格的小导游,圆满完成了学校的任务。

这次课外践行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体验了导游这个职业,我为自己能为弘扬上海的文化尽绵薄之力而感到自豪。同时,导游是一个繁琐又细微的服务工作,需要了解的知识面很多很广,这更激励着我在今后要成为一个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的人。

有人说:你所经历的一切,皆成为了今天的你。是啊,所有的经历都会让我们有所收获。如今,每当我想起自己当导游的那一幕,都会在心底由衷地对自己说:“这事,真带劲!” 

【亮点精评】

小作者善于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这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面对陌生的考场作文题目,和紧张的考试时间,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审题之后从自己的经历中筛选适合文题的材料,这样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作者以极其流畅的笔触给我们讲述了自己课外实践的经历,讲述自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小导游的过程。在写作当中,以记叙为主体,同时穿插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整篇文章饱含情理,如“身后的黄浦江,宛若一位娴静的江南女子。江里汽笛悠扬的船舶,星星点点,宛如少女发梢上的饰物,煞是闪烁”,以精彩的比喻描绘出了黄浦江的美景,对家乡上海的喜爱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文章的末尾,小作者表达了此次事件的感悟,总结出道理,以小见大,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满分作文二】

                                这事,真带劲

                                               上海一考生

 偌大的展厅,一幅幅精雕细刻的画作垂列两旁,缓缓穿梭在画间,细细地感受艺术品的巧夺天工,欣赏、学习、传承这些美妙的文化,这事,真带劲。 

 慢慢踱步进元代展厅,不禁被一幅野竹图夺去了神。 

 远观,泛黄的纸上,一棵竹子从石缝间探出头来,灵动且引人注目,為灰白的群石平添了许多生气。近看,便觉竹叶错落有致,疏枝劲节,嫩叶新发,清韵可人。众石之上,翠竹傲然挺立,宛若一个高洁傲岸的隐士。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那真叫一个高风亮节!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作者画此傲竹?”我喃喃自语道。我便转向画上题字,笔锋傲然有力,笔法古秀苍劲,那力透纸背的气势与那画上的傲竹如出一辙。“也许,这和作者傲岸孤洁的为人有关吧。”我暗自猜想着。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仿佛推开了艺术之门,又仿佛灵魂深处有个声音在呼唤着我,令我情不自禁地对这些古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展厅,一探究竟。穿过一条幽静的长廊,不觉进入了明代的展厅。江山胜览图便映入了眼帘。这是幅狭长的淡黄色的古画,浑身散发着古老质朴的气息,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痕迹。层层山峦、丛丛树木如雨点般点缀在宣纸上,重山巍然而不突兀,厚重沉稳;树密而不乱,清晰可见。

我正纳闷,大好江山,竟会没有一户人家。我带着疑问,靠近画作。竟发现层层山峦中隐着几方梯田。高低错落却又井然有序地镶嵌在山脚和山腰上,宛如為多情的山峦穿上了华丽的锦衣,田中遍布着密密麻麻的细点,似乎就是田里的秧苗。田野旁还有袅袅炊烟,这不正意味着山里有人家吗?我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更赞叹于作家的画龙点睛之笔。

我睁大了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幅画,尝试找到更多的细节与暗藏的玄机。在寻找中我了解到古画的魅力,真带劲。轻轻走下瓷砖铺就的台阶,便是其他艺术品的陈列厅,这里虽说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却也是琳琅满目,个个皆是古董珍藏,看的我同样劲头十足。我最喜爱的便数那犀角杯了。闪耀的灯光下,犀角杯散着一股耀眼的红光,像是在显露它的王者气质。犀角杯上的花纹清晰可见,巧夺天工,有的卷如波浪,蜿蜒巧妙;有的翔如龙腾,煞是霸气。

我试想着自己举着犀角杯、霸气酌酒的样子,不禁乐呵呵地“傻”笑出声来。展厅的古画和珍宝们虽不能言语,却用它们独特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古老艺术的魅力,每一个独具匠心的细节,和别具匠心的设计都深深吸引着我。沉浸在古老艺术、传统文化的世界里,竟是如此带劲,令人流连。缓缓走出展厅,已然又回到了都市的喧闹中。再次回首那一幅幅美观精巧的艺术品,虽然我不会雕刻,亦不会作画,但欣赏、学习、传承这些文化,依旧带劲。

【亮点精评】本文的素材选择非常巧妙,由观看展览出来,引出了展览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使得文章的厚度增加了不少。同时,还引用了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一诗,把古画中竹子的形态描摹得淋漓尽致。作者在行文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跟随主人公的脚步参观展览,一点也无普通游记的枯燥乏味。另外作者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对展品的描写形象到位,赋予自己独特个性的见解,如“竹叶错落有致,疏枝劲节,嫩叶新发,清韵可人”,将一幅美轮美奂的竹画呈现在了读者眼前。本文结构严谨,以“带劲”为文眼,在文中反复出现,最后更以此结语,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突出主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