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久久南方北方
久久南方北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117
  • 关注人气:8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文学不要太在乎拿诺贝尔文学奖

(2022-08-19 22:50:44)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中国文学不要太在乎拿诺贝尔文学奖

  

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发现的伟大作家和它遗漏的伟大作家一样多。此语看似公允,其实仍未认清诺贝尔文学奖的本质。诺贝尔文学奖是一群瑞典的老头,从幸运地进入他们视野的其他民族的作家中挑选最幸运的一人的游戏。这些作家之所以被挑选,不是因为他们在本民族最优秀,而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被翻译成了老头们看得懂的文字,而一个民族最优秀的作家,其作品往往不能被翻译,尤其是那些对本民族语言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

  中国文学从诗骚算起,一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前,都是士大夫的文学。士大夫文学强调诗以言志,文以载道,重寄托,多家国情怀,这与西方文学主流是国民的文学、体现所谓“普世价值”完全不同。

  中西方文化有着许多隔膜。中国文学的高境,必须符合雅正的原则。没有对儒家义理的精深体悟,没有对用典使事的熟稔,没有自身的创作体会,根本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学。

  中国汉字是象形字,意义深远,将其翻译成英文往往没有原文精彩,例如成语,言简意赅,是几千年文明的沉积,没有深厚的中文根底,是很难理解其意的。翻译成英文,不可想象。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多么诗意的名字竟被翻译成《红楼里发生的故事》,《西游记》被翻译成《猴》?

印度诗人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用英语写诗,而不是梵文或印度的文字。

再说翻译工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被学界重视,处于边缘状态,“翻译学”成为显学,也只是不过百年的事情,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量的翻译作品出现,翻译水平参差不齐,难免鱼龙混杂。

比如金庸先生,其作品融贯古今,写情真挚感人,叙事曲折离奇,令人欲罢不能,且《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著,境界极高,《鹿鼎记》刻画世情,入木三分,中文小说,无与伦比,又金庸先生诸作皆深蕴中国文化,文笔之佳,更是冠冕新文学界。但正因为其境界高、思致深、底蕴厚、文笔佳,堪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又有哪一位翻译家能传神地译出其作品?指望瑞典那些尸居馀气的老头们能看懂金庸先生的著作,岂非痴人说梦?

  一切以西方为中心,让中国人自卑惯了,很多年来把诺贝尔文学奖看得太重。这自卑的根源不是因为西方更先进,而是因为中国人完全否定掉自己的文化,文化之根已被斫断,只能随风摇摆。其实,只要多读经典,懂得中国文学的主流之后,再来看诺贝尔文学奖,那可能就是一个笑话。

  “诺贝尔奖不是奥运会。”它只是是一个奖项而非一场竞赛,是瑞典文学院的评委按照他们自己的标准评定的,选出的不一定是当年最好的作家。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扬认为无需过于在意是否得奖。“文学欣赏与个人审美情趣有关,不同人有不同的口味和偏好。”他还指出诺贝尔文学奖的平台有限,可文学的天地无边,因此呼唤广大读者更多关注中国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而不是声名和奖项。

        纠正一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个华人非莫言而是高行健(1940~),2000年他的中文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只不过获奖时,高已转为法国籍。    

       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一些华人,有鲁迅、沈从文、老舍、林语堂、巴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