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赵师秀《约客》文本解读及其他

(2022-05-28 22:52:44)
分类: 灵动课堂学海观止(初中)


    

    ——赵师秀《约客》文本解读及其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所选宋朝诗人赵师秀的《约客》,是我极为喜欢的一首诗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隔着近千年的时空,我总是觉得,我能够听见诗人那天晚上闲敲棋子的声音。——————”,一声,一声,缓慢而悠长,随意而闲适。 我喜欢那个夜晚的宁静,空阔,散淡——而这种宁静、空阔、散淡,皆源于所约之客的不来 教材如是解读: 

    ……诗的第三句点题,我们才明白其中的原因:绵绵不绝的雨,一定让友人出行非常困难:耳边不断的蛙声,又多多多少增添了诗人的烦闷。在这样一个寂寞孤独的夜晚,有约不来,诗人又将怎样排遣自己的情怀呢?诗的结尾,通过写一个小小的动作,生动而又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态,多少怅惘,多少无奈,尽在这闲敲棋子落灯花中。

    有约不来,诗人烦闷吗?怅惘吗?无奈吗?闲敲棋子是排遣吗? 其实不然。 教材如是解读,是混淆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或者说,混淆了善和美的界线。 以实用功能来看,凡事应有因果,而且是直接的因果,就像春耕秋收一样,主人约客的必然结果应该是客至。按照这种逻辑,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是喜悦的,明朗的,而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必然是怅惘的,烦闷的。

    但是,诗歌不讲究实用。诗歌是讲究审美的,而且,审美功能远远超越实用功能。

从实用功能来看,有约不来的确是不善的。但从审美功能来看,赵师秀那个宁静的夏夜,让这个季节从大汗淋漓、气喘如牛的狼狈中挣扎出来,拥有了和春花秋月冬雪一样浓郁的诗意。 有约不来,美在何处? 

我们先假设还原: 那个晚上,诗人赵师秀的所约之客如期而至,那么,那个夏夜,将会有推杯换盏,会有棋艺切磋,会有谈笑风生,会有心满意足,但是,不会有切切的等待,不会有淡淡的怅惘,不会有独处的愉悦,不会有冥思的静谧,甚至也不会有家家雨声、处处蛙鸣(棋逢对手举棋不定之时,诗人也许是听不到的)——也就不会有诗。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黄梅时节家家雨是诗人等客不来时候的恍然觉悟,而青草池塘处处蛙正是在等待的静谧之中声声入耳。诗人那个夏夜,没有等来对弈的客人,却等到了一段空白的时间,一段静谧的心境,一首诗……

他,被誉为永嘉四灵之一的赵师秀,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生活的赵师秀,闲敲棋子的时候,怎么会烦闷呢?怎么会怅惘呢?

那是一种愉悦的自适,也是一种深沉的自失:诗人一下又一下地敲着棋子的时候,实际是无所思、无所忆也无所待的。有约不来过夜半,是一段长长的空白,让一切人的活动退场——为这首诗的诞生,悄悄地让出了空间。赵师秀这个晚上的这段空白,有一种深深的禅意,空灵,静穆,不容惊扰。

容我在此处回味一下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没有这达达的马蹄在惊扰江南小巷的寂寞,没有思妇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期待和失望,便不会有这首诗。错误的马蹄声,和有约不来的等待里,蓄满了诗意。

   教材的如是解读,也许还存在一个误解,对宋朝知识分子的心灵图式的误解。 

若不细究特例,一般来说,因为唐宋文化气象的差异,唐宋诗人分子的心灵气象也不一样。唐人精神宏阔,宋人心性细腻;唐人豪迈粗犷,宋人婉约精致;唐人喜欢引吭高歌,宋人喜欢浅吟低唱;唐人活泼青春,宋人内敛安静。 

这种心灵气象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唐诗宋诗的趣味迥异。在唐朝繁盛一时的边塞诗,在宋朝就零落稀疏了。王之涣、王昌龄、岑参、高适的边塞诗大放异彩,王维早年出塞留下《使至塞上》这样的杰作,便是李白,也是到过边塞的。

宋朝战事频繁,而顶级诗人到过边塞、深入前线的,除了辛弃疾就是陆游了——梁启超谓陆游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但陆游真正身在边塞、亲临前线的时间,只有几个月而已。那些边塞诗,大多是漫长岁月的怅惘的回忆。或者,我们拿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和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相比,便发觉宋朝人的豪放里,多了几分悲凉,少了一些潇洒。 宋诗的趣味,不以豪迈气象取胜,而透露出一种内在观照的理趣和禅意。有人开玩笑说,宋朝失眠的人比较多,宋朝人写诗作词,有几个鲜明特点:晚上、室内。想一想,还真是,香炉、帘钩、屏风,在宋诗宋词里俯拾皆是。唐人驰骋于辽阔的精神疆域,宋人往往流连于斗室方寸之间——在小小的空间,发现大大的自我。如果说魏晋名士开启了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自我的审美心理,宋朝诗人便把向内发现自我上升到了精致而深邃的程度。 

这种向内发现自我的过程,必然像赵师秀闲敲棋子落灯花一样静谧,像晏殊小园香径独徘徊一样优雅,像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样,叫人生出尘之想。因为有约不来,所以,夜半之时的闲敲棋子、震落灯花,便成了赵师秀的独白。 不知道赵师秀那天晚上约的客人是谁,亏得他没有赴约。 

不,如一缕白光,穿过诗人心灵之镜,散作绚丽彩虹。我们真该好好审视一下那些经典的的时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