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登金陵凤凰台》
——“登临怀古的双璧”
要说李白也有认输的时候,大家肯定不信,毕竟诗仙太白是何等清高和自信的人。20来岁时,还是一介布衣的李白,游渝州见到当时的刺史李邕,受到冷遇,他当即写下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何等的少年志气。42岁时,还是一介布衣的他,收到唐玄宗让他入京的诏书,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何等的豪情壮志。
但就是这样对朝中高官都不曾认过输的李白,却在登黄鹤楼时,看到崔颢写的那首《黄鹤楼》却认了输,本欲作诗的他放下手中的笔,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要说这首《黄鹤楼》也当真是绝,一千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仍是吟黄鹤楼所有诗中,最妙的一首。此诗共8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实力诠释了什么叫一气呵成,气吞山河。
李白不敢写黄鹤楼,但想必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于是在登上金陵城的凤凰台时,作下了这首《登金陵凤凰台》。同样是8句,共56个字,却有6句惊艳世人,对于这首诗是否能比得上《黄鹤楼》,后世争论了千年。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全诗以凤凰台上的凤凰的传说开篇,凤凰已去预示着盛世王朝也早就不在。这句诗与《黄鹤楼》起句黄鹤已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引来后世争论之句,不少人认为模仿痕迹太重。诗的第三、四两句,是诗人登楼所感,昔日吴国和东晋何等辉煌,如此却落得眼前的没落,令他感慨万千。第五、六句是眼前之景,三座山峰在江水云雾中若隐若现,如落青天之外,而那悠悠江水也被白鹭洲一分为二。“三山半落”对“二水中分”,对仗工整,气势磅礴,是惊世之句。最后两句,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诗人由古及今,将长安朝中小人得志比作“浮云蔽日”,这样的落笔寓意深刻,回味无穷。
这首《登金陵凤凰台》和其它咏史诗比,气势浑厚,格调悠远,是难得的佳作,后世不少人认为完全可以和《黄鹤楼》相提并论,更是将这两首诗称为“登临怀古的双璧”。但《唐诗直解》、《唐宋诗举要》等唐诗集选中,也指出李白这首模仿痕迹太重,气势意境都仍不及崔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