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描写点亮文章——5月12日《奶奶(姥姥)二三事》》作文讲评教学流程

分类: 灵动课堂学海观止(初中) |
用细节描写点亮文章
——5月12日《奶奶(姥姥)二三事》》作文讲评教学流程

上午10:10(上午11:05) 教师
语文微信群学习预备
打开自己写的 《奶奶(姥姥)二三事》作文;点开周博雅《奶奶(姥姥)二三事》作文导写及范文1音频。做好上课准备。
课代表请组织同学们打卡签到。
请同学们拍下自己对着电脑或手机学习的照片,发本群,一人一张,错开时间发。后面共有三大板块,三个时间段。
上午10:15(上午11:10) 教师
第二次提醒 语文微信群学习预备
打开自己写的 《奶奶(姥姥)二三事》作文;点开周博雅《奶奶(姥姥)二三事》作文导写及范文1音频。做好上课准备。
上午10:20(上午11:15) 教师
点开周博雅 《奶奶(姥姥)二三事》作文导写及范文1音频,听导写导练。(5分钟)
周博雅:
“奶奶(姥姥)二三事”是一个选择性的命题作文。这一文题要求从几个方面表现人物的个性,有真实生动的细节。全文1000字左右。根据以上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必须围绕凸显奶奶(姥姥)的个性选取“二三事”。也就是说文章所选取的事例是最典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所选取的事例一样,以精取胜,以少取胜,切忌有“多多益善”的流水账毛病。
(2)所写的二三事例,不能雷同,要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奶奶(姥姥),充分反映她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具有立体感。
(3)必须有细节描写。在运用细节描写时,一定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新颖、具体、生动、独特等方面,万不可千人一面,千人一腔,落入公式化的俗套。
(4) 要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艺术手法,写人的记叙文,当然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同时应恰当地运用抒情、议论等其他表达方式。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以增加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上午10:25(上午11:20)
感谢周博雅同学带来的精彩导写导练。范文一,选材精到,感情真挚,人物个性特征彰显突出。
下面请高千雅同学带来她的精彩分享。(3分钟)
范文分享二
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奶奶,粗糙的手,满脸的皱纹,虽然有白内障却依然炯炯有神的眼睛,半白的头发,这是我对奶奶外貌的第一印象。
在我小时候,爸爸妈妈比较忙,所以总是奶奶照顾我,奶奶总会给我买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奶奶非常疼我,一块糖留给我,一包瓜子也留给我,别人送的水果罐头也留给我……然而,她自己吃的却是我不喜欢吃的或者是吃剩下的。
虽然奶奶年纪大了,但是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前几年的时候,奶奶还在拿着老年机打电话,我大伯就给奶奶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奶奶一开始是拒绝的,虽然手机买来了,却还在用老年机,直到她身边的好闺蜜们纷纷用上了智能手机,她才愿意换手机。但是奶奶也只是用来打电话和照相而已,并没有下载什么应用。
但是过了不久,我总是和小伙伴们视频通话,奶奶对微信的功能逐渐提起了兴趣。有一天,奶奶突然叫我给她安装一个微信。微信正在安装,奶奶问我:“今天听张姥姥说,只要手机里有这个微信,我给她们打电话就能看见她们了是吗?”我说对,奶奶一听就赶紧催我:“赶紧,赶紧装上!”终于帮奶奶注册好了微信账号,把好友添加完毕后,奶奶终于能和好闺蜜进行视频通话了,奶奶可开心了,让我教她微信的其他功能,我把语音输入,打字,关注公众号,朋友圈点赞还有下载其他应用的方法告诉了她。现在的奶奶除了会使用微信,还下载了抖音,拼多多和今日头条,学会了网购,还每天去拼多多浇水。终于体会到了智能手机的乐趣。
奶奶有个毛病,总是喜欢把好东西留着,以前我妈给我买衣服,她总是要我留到过年过节穿,所以有时候我妈带我出去串门,见我没穿她新买的衣服,就会把我数落一顿,有一次我妈直接把我送回来换衣服。虽然现在好了很多,但是她还是坚持有新衣服还是要留着重要的日子穿的。
奶奶不仅很节约,还很勤劳。每天似乎有干不完的家务活,虽然奶奶每天要做很多事,但是做起来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从来不会拖延,更别说把今天的事留到明天干了,在我印象里是从来没有的。
这就是我的奶奶,勤俭节约的可爱老人。
上午10:28(上午11:23)
有勤俭节约的古朴,又不失追时代潮流的时尚,感谢高千雅同学带来的佳作。下面请袁一诺同学展示她的习作。(4分钟)
范文分享三
奶奶二三事
袁一诺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而我则认为,奶奶给予的爱,就像是一杯刚冲好的糖水,虽然只能给人以温暖和清甜,却能滋润人的心田。
我的父母在北京打工,家中只剩下一个年迈的奶奶,父母不放心奶奶一个人在家里,就把奶奶送到大姨家里。我那时上初三,学习紧张,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就在校住宿,一星期只回家一次,而我由于奶奶感情深,所以我每次都宁愿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大姨家,就是为了看看奶奶。
我记得我每次回来的时候,奶奶总是在家门口的杨树下等我。手扶着树,伸着脖子,还不停的往远处望着,每次奶奶看见我回来了,总是住着拐棍,一只手向前伸着,面带着亲切的微笑。而我看见了奶奶,也就兴奋起来,小步快跑起来,边跑边喊着:“奶奶,我回来了!”我一手扶着奶奶,脸贴着奶奶的脸说:“我可想死您了!”这是有一阵小风吹过来,暖暖的。我和奶奶边聊边走,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好快,不一会就到了家了,村庄里还回荡着奶奶和我的笑声。一回到家,奶奶就把刚刚炖好的鸡肉给我端了过来,还不停的把鸡肉往我的碗里夹,还笑着说:“多吃点,学习辛苦!”我也就不停的往嘴里塞,心里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甜。
在早上我总是能听到从厨房里传来的“交响曲”,我揉了揉眼睛,从房间了走出去,只见奶奶弯着腰,柱着拐杖的情景,和被油烟呛到的,不停咳骚的声音。顿时,我觉的心里很闷,脸热热的,,气息也变得有些不均匀,眼泪好像也被这场面打动,不停地往下流,奶奶好像听见了我哭的声音,直起了腰,问我在干嘛?我赶紧转身把眼泪擦干,笑着说:“没干嘛。”就连忙去帮奶奶做饭了,并在心里默默的许诺:“奶奶您放心,我会好好学习的,长大了让您过好日子!“到了下午,我准备走时,奶奶从房间里抱来了好多吃的,说是怕我在学校不舍得花钱吃饭。还拿出一件红色的毛衣,眼里饱含着泪水说:“天气凉了,别冻着!”奶奶把我送到了树下,我与奶奶紧握着的手一直没舍得松开。到了大杨树下,我松开了我和奶奶紧握着的手,我边走还不停的回头张望,总是能看见奶奶手扶着树,向我挥手的情景。
终于等到了期末考试考完了,我兴奋地坐上了去大姨家的车。我急急忙忙的下了车,可大杨树下不再有奶奶的身影了。我回到家里我才知道奶奶已经不在了。我当时脑袋就空了,只知道哇哇的哭,手指着大姨说:“你怎么不告诉我啊?”大姨抹着眼泪说:“你奶奶说怕影响你考试的情绪,所以没说。”我难过极了。冲出家门,跑到了那棵杨树下,哭声传遍了整个村庄。大杨树下不再有奶奶的身影了!
奶奶,我想您,敬您,爱您!我会把您对我的好,对我的爱,全部收藏起来,这比无价之宝更要珍贵!
上午10:32(上午11:27)大杨树下的这份亲情,让人唏嘘,令人感叹。感谢袁一诺同学的倾情奉献。下面请王梓璇同学展示她的习作。(4分钟)
范文分享四
姥姥二三事
我的人生与别人不同,想必大多数人从小滋润着爷爷的慈祥,奶奶的疼爱,但我是由姥姥带大的。从不敢说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但我绝对是幸运儿一个。
姥姥已花甲有八,性格非常和善,对待乡邻总是和气的,尤其是自己的子女。她不是典型的封建老人,思想也不落后,但是她从不会去追求一味的艳丽,身着总是朴实无华,但我知道她心中隐藏着一股热血。在我心中,她更像是刘胡兰一样的巾帼英雄,尽管不是那么的明显。
姥姥她没有念过多少书,但她骨子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学的热爱。只要有本书出现在她眼前,她总是会似懂非懂的翻一翻,尽管十有八九不认识,但她那种神情,那种一头钻进书窝,恨不得一目十行的精神,着实令人刻骨铭心。姥姥家在农村,偶尔有发宣传,每当这个时候,她便像一只发了疯的兔子,一个人抢上好几张,一张一张的用心品尝,也许知识就是她可望而不可及的一杯清茶吧。姥姥她是一个节俭的人,在这方面,她成功的吸取了老一辈人的真传。只要是发现旧报纸,她总会品尝之后用来糊墙。
姥姥她的手艺特别的好,不管是什么缝衣服,做饭,乡下女人该学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在十里八里之内,绝对是拔尖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成就了我贪玩的性格。就算每次弄脏,弄破衣服,姥姥也总会在妈妈发现之前消除瑕疵。
不过,最让我敬佩的,绝对是姥姥的饭菜。虽说姥姥的饭菜不似牡丹花那样高贵艳丽,但在它朴素的外表下,味道是天下第一绝。如果说晋城十大碗是牡丹,那姥姥的饭菜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雅高贵,足矣与它分庭抗礼。
姥姥没有享过清福,她的一生总是在繁忙中度过,什么脏活累活,男人干的活,她一个人全做了。硬是拉扯着四个孩子,度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艰难岁月,这该是一个多么无私,伟大的母亲呀。
也许正是因为艰苦岁月磨练了姥姥的生活,使她成为了一位活生生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更让她拥有了当下中国人残缺的一种品质,人总是要活的,不论生活给你多大的压力,你都要顶着尘土,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我的姥姥身体不太好,但她永远秉承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一切都是那么的精神。她在闲暇之余,总会给自己找点乐,因此你看到她,除了那半头华发之外,绝对看不出她已轮回了一甲子。
这就是我的姥姥,一个走路一瘸一拐,精神头十足的老太太。
这就是我的姥姥,一个慈祥和善,待人接物十分和气的农村大妈。
这就是我的姥姥,一个坚贞勇敢,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的革命同志。
上午10:36(上午11:31)乐观向上,与人为善,羡慕王梓璇同学有一个伟大的姥姥。
下面请邢馨予同学朗读她的习作。(6分钟)
范文分享五
奶奶二三事
邢馨予
从遥远的乡下来到我家,她脑后盘着一个发髻,身穿一件沾满了尘土的蓝布衣,脚踏一双洗的发白的黑布鞋。这位奶奶当然不是我的亲奶奶,她是在我爷爷去世后,我的奶奶请她来我家帮忙干活的。由于这位奶奶人好心善,我爸爸是她带大的,所以我爸爸也尊称她为“妈妈”。也许因为她不是爸爸的亲妈妈,与我并无血缘关系,所以我不屑也不愿理睬“土”气十足的她。爸爸妈妈却对她极为敬重,要她在我们家安心养老。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节已进入了深秋。那天天气骤冷,还下起了蒙蒙雨,天阴沉沉的,空气里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坐在教室里的我冷得直打颤。这时,一位同学跑来告诉我,一位老婆婆为我送伞来了。我的心陡然一沉,悄悄地奔出了教室。
我曾经委婉地对她说过,没事就别来学校,我害怕她的那般装束会引来这些城里孩子无端的哄笑和蔑视的目光。一想到那令人尴尬的情景,我顿感不寒而栗。全身不自在的奶奶正站在一堵墙前,她的身影就像干枯的小树在风中摇曳,阵阵干咳的声音不时从狭长的走廊传入我的耳际。我硬着头皮迎了上去。
奶奶一瞧见我,两眼一亮,原来盈满焦急之情的脸,立刻荡起了笑意,“孩子,天冷了,我怕你着凉,给你拿来了伞和衣服。”说着便把伞和深藏在怀里的衣服送给我。“好了,快上课了,我该回教室了,你也快回去吧!”我说。
“嗯……”奶奶的声音有点涩,一阵风吹过,她裹了裹上衣,孱弱的身躯在风中颤抖。
“孩子,先把衣服添上,别感冒了,还有……”。
“别啰嗦了,我知道了!”我嗔怪着。
她一时愣了,她万万没料到满腔的热情却迎来了一张冷若冰霜的脸,说话间,我忽然发现她额前的头发是散乱的,而且还滴着水,身后的衣裳已被雨水打湿了,紧贴着背,我霎时明白,其实她比我还要冷……
那蜡黄的脸掠过的一丝失望和感伤更是深深地震撼着我,使我不知所措……我意识到,她这么大年纪,大半辈子的劳苦,大半辈子的沧桑,如今竟连对孙女的关怀也不被理解和接受,这确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
曾听爸爸说,当年因为爷爷早逝,奶奶便请她来打点一切。她也是早年丧父,无儿无女,便任劳任怨地为我们家干了一辈子活。养鸡、养鸭、种地、照顾孩子,她无所不通,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以致我们的家由原来的拮据到后来竟逐渐宽裕。她,就像一只蚕,为我们家吐着绵绵的丝;更像一盏灯,默默地放射出全部的光芒,直到老得不能拿起一样活。
现在,她又把那伟大的爱延续到我身上,而我那苍白的虚荣心却使我看不见她对我的爱。我抚摸着怀里仍带着余温的衣服,一股揪心的愧疚袭上心头,鼻子一酸,双眼不由得模糊了……
泪眼朦胧中,奶奶已默默地走进了雨中。秋风飒飒,掀动着她的散发,阵阵咳嗽声,回荡在茫茫的雨里……秋雨就如绢丝一般,又轻又细,无声无息,那么滋润,那么温柔。深深地愧疚,再一次使我的泪水涌出,扑簌簌地滴落下来。
上午10:42(上午11:37)从选材到组材,从语言到表达,从人物描写特别是细节彰显到包括修辞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邢馨予同学带来的这篇作文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太多了。希望同学们课下再好好研读。下面有请林家羽同学。(3分钟)
范文分享六
林家羽
我有一个生活非常节俭的奶奶,她的节俭是出了名了,比如说她每天都注意关灯,只要没人的时候,就会把灯关掉。当然,家里的各种废弃物,空瓶子、废报纸就更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了,只要看到,肯定是整整齐齐的收好,攒起来卖掉。
她老人家今年虽然70多岁,可看上去精神非常矍铄。花白的头发每天总是梳理非常整齐。岁月在她脸上布满了一道道皱纹,眼睛虽然不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笑容可掬。
记得去年暑假,奶奶来我们家,可是在吃晚饭时,就出了一点“小问题”。妈妈想做一些新鲜菜让奶奶尝尝她“高超”的手艺,正准备将前一天的剩饭剩菜倒掉时,奶奶进了厨房,一下子把剩菜抢过来,放在了桌子上说:“一粒粮食十滴汗。好好的饭菜不吃扔了多可惜啊!”妈妈立刻展开了辩论,结果拗不过奶奶,只好甘败下风,吃了剩饭剩菜。饭后我承担起刷碗的重任,当我打开水龙头时,奶奶又过来说:“这样太浪费水了。”于是她把水流开的小小的,让它慢慢的流。在奶奶的“监工”下我把碗刷完了。然后她默默的端走我刷碗用过的水,去冲马桶。我心里想奶奶也太节约了吧。然后跑到自己的卧室打开空调,惬意地享受着凉爽。这时,奶奶不知不觉地又来到了我的房间,“啪”地一声关上了空调。我不满的喊:“热死啦!”奶奶笑眯眯地说:“你先去洗个澡,我们不开空调开电扇,一会儿就凉快了。”我只好乖乖地去洗澡。
晚上睡觉前,奶奶跟我语重心长的说:“能源是有限的,我们要节约着用,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不要让最后一粒米成为我们的图画;不要让最后一张纸成为人类的记忆。”这时我理解了奶奶节约的原因。
在奶奶的带领下,我们也渐渐地节约起来了,能开电扇就不开空调,能坐公交车就不开汽车,在外面吃饭时,我们也加入了“光盘行动”的队伍。这是就我简朴的奶奶,她身上的美德永远影响着我。
上午10:45(上午11:4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华民族节俭的好传统,一脉相承。感谢林家羽同学倾心悉心的付出。下面有请赵九萱同学。(3分钟)
范文分享七
奶奶二三事
赵九萱
我的奶奶现在也已经有着八十多岁了,她老弱多病,至我懂事以来,她的身边就总带着一个小药瓶,走到哪里,这瓶药就带到那里。她平时在家呆的时间还没有在医院呆的时间长。
从小到大,她是最疼我的,什么好吃的,她都总是给我留下来了。
还记得那时,大伯专门从外地叫人捎回来,送给她的蜂蜜,她只是打开,用手指轻轻的沾了一小点,用舌头慢慢地舔了几口,就赶紧拧紧了蜂蜜的盖子,叫爷爷放在了床底下。她一直在等我回老家看她。可那时候,我已经上六年级了,根本就没有那没多的时间奔波在路上。然后她就这么拄着一根拐杖,手中还提着一个袋子,里面是满满的一罐蜂蜜,一步一步,慢慢的踱了过来。从我的老家,到我现在住的地方,足足有着两百米远的路,她就这么一个人,拄着一根拐杖,提着一公斤多重的蜂蜜,踱过来了。
那时,当我看到她时,她已经踱到门口了,此时她已经气喘吁吁了,她的脸上,满是大汗。她看了看那黑黝黝的土地,把鞋子脱了,蹲了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罐蜂蜜放在鞋子上。做完这些,她才满意的看了看上面的蜜罐,视乎察觉到了上面的那些灰尘,她先是用嘴吹了吹,然后再用手小心翼翼的搽拭着上面的灰尘,又吹了吹。当我看到她蹲在我家门口时,我吓坏了,爸爸说过奶奶年轻的时候身体本来就不好,为了他们又没日没夜的工作,现在留下了一身暗疾。奶奶的腿脚不便,平时我也很少看到奶奶走动,那时,我真的吓坏了。奶奶不会出了什么事吧!我着急的朝着奶奶跑去,正好看到她站起来了,还没来得及等我说话,她就把手中的蜂蜜递给了我。
我想先搀扶着奶奶回到房间里,可奶奶说什么也要我先拿着那罐蜂蜜,蜂蜜罐是用黑色的袋子包住的,开始我也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只觉得沉甸甸的。我把奶奶扶进了房间里,扶着她坐在了椅子上。那个罐子,就放在她的身前。只见她慢慢的把那个罐子推到了我的面前,示意我打开它。当我慢慢地打开时,一阵属于蜂蜜的独特清香飘逸出来,我忍不住,舔了舔我打开罐子沾到蜂蜜的那根指头。抬头正好对上奶奶那期待的目光,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上午10:48(上午11:43)
亲情感人,恩爱如山。感谢赵九萱同学辛勤的努力。下面有请王芊珺同学。(3分钟)
范文分享八
你看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
永记2019年11月28日,5年后,我18岁,你还是61岁......
上午10:57(上午11:52)
范文分享十
姥姥的二三事
齐芙莹
上午11:00(上午11:55)一个成功人士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或母亲,或奶奶(姥姥)。齐芙莹同学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跟着老话走,人生不用愁。下面请孟坤闪亮登场。
范文分享十一
孟坤
当我意识到这件事情时,一颗善意的、积极的种子,早已在我心中慢慢发芽了。
一想起姥姥,便都是她在忙碌的样子。
步伐轻快地从厨房走到客厅——从厨房里拿吃的招呼我:或一碗粥,或骨头汤,也有绿豆汤、油条之类的小食,如果都没有,那么便是洗好的水果。若我不强烈地拒绝姥姥,那么她一定会要我吃下,说是“吃了多长点肉,才健康。”
接着,她又从客厅走到房间,再回到客厅——在房间里拿了一瓶水,让我带回家喝,“拜过佛的水,喝了可以保佑平安”。
总之,每回去到姥姥家里,常是空手而去,满载而归。
有几回,我和妈妈弟弟留下来了。只是一顿晚餐的陪伴,姥姥却已经欢喜极了,她告诉住在一块的二姨,多买一些我和弟弟爱吃的菜,说一定要把晚餐做得美味丰盛。
一回,老哦老用筷子对着一盘切好的鸡肉翻找了很久,整齐的摆盘变得乱七八糟的,妈妈说:“这样子翻菜,若外人见到都不乐意吃了。”姥姥还在翻,又说:“我想找找鸡腿肉在哪儿,我最喜欢吃鸡腿肉。”当妈妈把肉夹给姥姥时,姥姥马上又把它夹给我了,说:“这块好吃。”
除却吃喝,姥姥领我做的另一件事便是拜佛。佛像在二楼,家里的楼梯很陡,对于姥姥来说要上去不容易,但每回她都能以楼梯的木扶手作支撑,吃力地往上爬。楼道很窄,我只能一面在后边慢慢地跟着,一面担心她跌倒。
在她点好了香,虔诚地跪在菩萨像面前时,就会闭上眼,嘴里开始念念有词。小的时候,总感觉大人闭着眼念说的神态非常好笑,但在我知道老劳模念说的内容后,反倒是为她的仁爱和善意所感动,忘却好笑这回事了。
说姥姥信佛,但她的作派却又和信佛的人不都一致:若掷到笑杯(两半内切,面都朝上),她就笑着说:“菩萨开心了,在笑呢。”若掷到阴杯(两半内切,面都朝下),她便再掷一次。总之——她反复地掷,直到圣杯的一半内切面朝上,一半朝下才作罢——这样的,便叫作圣杯,表示菩萨认为“是”或者“可行”。
这时候她就仿佛忘却了前面几次的“失败”,高兴地转过来跟我说:“你看呀!菩萨答应了!”然后又让我像她一样双手合十往前拜了三拜,又向菩萨叩拜答谢。一直到整个仪式结束,我都没有见姥姥念过自己的名字。
在那之后,每每同姥姥一起拜菩萨时,我都会在姥姥念完所有人的名字后偷偷地加上姥姥的名字,请求菩萨也能够保佑我的姥姥健康长寿,每天开心。
姥姥是信佛的,她仁爱、善良,但我的拙笔却写不出万分之一二。家里的人总是受着姥姥的爱与善意。但她的好,不只是留给了我们。对待其他人,她的善意也不削减半分。
逢年过节,潮汕地区便要吃粿gu。姥姥极喜欢做粿,并且乐意把自己做的粿送给亲戚朋友。常常是送到最后,自己不够吃,得到外边去买新的回来。有时,表哥的朋友到姥姥家找表哥玩,姥姥也总会拿出好吃的好喝的接待他们。
在待人接物上,姥姥总是做得周全细致,考虑别人优于考虑自己。于是每个到姥姥家里的人——不管是做客的朋友,还是素未谋面的、仅仅是来帮忙做事的陌生人,都会受到姥姥的优待。我想,人们与姥姥相处,常常能感受到铺天盖地的善意与温暖吧。
而今我到别的城市上学,回家的日子变少了,同姥姥见面的日子就更加地少了。姥姥常常挂念我,我也非常想念我的姥姥。
前不久,我在离家返校的前一晚,到姥姥家向她道别。我感受得到她内心的快乐,而这仅仅因为我记挂着她。即便那时已是晚上十点,但疲倦的姥姥仍固执地不去休息。她对我说:“回到学校要多吃一点饭,不能挨饿。我会向菩萨念心,保佑你一路平安顺利。”
也许是一直受着姥姥的祝福,我生活里一直充满了快乐,但这份快乐,或多或少地该归功到姥姥身上——姥姥对我的好,对别人的好,她的无处不在的爱与善意,无形中影响着我,令我善意地待人,积极地处事,叫我相信:生活中永远存在美好。而快乐也便藉由这份善意和积极,源源不断地到来了。

上午11:05(12:00)
祈佛是为了家人平安,社会安宁,并因此影响了我们后人的为人处世,姥姥用她平凡的举动鉴证了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感谢姥姥,感谢孟坤,感谢生活!
还有管璟僮的姥姥,写得也很有特色。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课下听读学习。
上午11:05(12:00)
教师
布置作业:
1.改写作文
2.《海底两万里》阅读第17章、第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