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辟蹊径,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4月1日(周三)教学流程

(2020-04-01 20:56:49)
分类: 灵动课堂学海观止(初中)

   

               独辟蹊径 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

                             ——41日(周三)教学流程



独辟蹊径,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4月1日(周三)教学流程

下午1:50   教师   语文微信群学习预备   打开《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下册),翻到P142,阅读《爱莲说》;打开《爱莲说》教学微课  黄卓苗 东莞市夏小军名师工作室  第二个视频。做好 上课准备。

课代表请组织同学们打卡签到。

请同学们拍下自己对着电脑或手机学习的照片,发本群,一人一张,错开时间发。后面共有三个板块,八个时间段。

下午1:55  教师 第二次提醒   打开《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下册),翻到P142,阅读《爱莲说》;打开《爱莲说》教学微课  黄卓苗 东莞市夏小军名师工作室  第二个视频。做好 上课准备。

 

下午2:00 第一板块  课文赏析  打开《爱莲说》教学微课  黄卓苗 东莞市夏小军名师工作室  第二个视频。听黄老师给我们上第二节课。(10分钟)

 


独辟蹊径,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4月1日(周三)教学流程

 


 独辟蹊径,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4月1日(周三)教学流程

独辟蹊径,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4月1日(周三)教学流程
独辟蹊径,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4月1日(周三)教学流程
独辟蹊径,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4月1日(周三)教学流程
独辟蹊径,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4月1日(周三)教学流程
独辟蹊径,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4月1日(周三)教学流程

独辟蹊径,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4月1日(周三)教学流程

独辟蹊径,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4月1日(周三)教学流程

 

  下午2:10   感谢黄老师精心精彩的赏析。

 教师总结:(3分钟)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文字清新、思想深邃、富有哲理的小品文。全文虽只有一百一十九字,却独辟蹊径,借助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自己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并对追名逐利的庸俗世态表现出鄙视和厌恶的态度。    文章告诉我们,不论是为人还是处事,均要境界高远,既追求理想,又保持节操。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颂,而且经久不衰,乃至被译成英文,流传环球。对这样一篇超凡脱俗、流传深广的传统美文,怎样学习才能让厚重的文字、高洁的形象、委婉含蓄的情感倾向长留在心田呢?

以文代言 ,落实字词

 理解文意,扫清文字障碍是前提。我们要在在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音韵的基础上,从标题入手设问,找出作者爱莲原因的句子,在扣住相关语句感知莲的君子品格的同时,对原文进行改写,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的“之”去掉,将“亭亭净植”改为“婷婷静植”,将“中通外直”改为“中空外直”,在比较辨析中掌握“之”“亭亭”“净”“通”等字词的含义;再通过说文解字的方式,解决“濯”(此字由三部分构成,意为“鸟在水里张开翅膀”,即“洗”的意思)“亵”(由“衣”和“执”两部分构成,合起来就是用手拉人家贴身的衣服,很不礼貌,意为“亲近而不庄重”)等词语的含义。此外,还可通过归类的方法,对“蕃”与“众”这对近义词与“鲜”这类反义词対举进行积累。这种以文代言的方法,会让我们既对文章有整体的认识,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重点字词,学到析文解字的方法,其效果肯定不言而喻。

  由物及人,品鉴形象 

“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将“莲”比作君子,赞美其君子的品行和节操。我们要扣住“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描写莲花外形的语句,咬文嚼字,品味玩赏,从“不染”“不妖”中读出莲在特定的生长环境中的洁身自好和淳朴素简,感受到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近墨者不黑”的脱俗;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中读出她因正直豁达、不攀附别人的独立人格而美名远扬;从“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读出她的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清高风度。  

因言悟情 ,体会志趣

  语言的表象是文字,它背后承载的是文化,是文学,是思想,是情感,是志趣,是价值观和哲理……要发掘出文字背后的诸多隐性因子,还必须沉入文本,对相关语句反复的诵读、涵泳,品味,悟出其中的情味。《爱莲说》的结尾部分,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爱”的实质——即莲花的精神。作者将三种花人格化,揭示其象征意义,并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莲花”君子的形象,以此表达对莲的喜爱、赞美,对爱菊者的惋惜、理解,对爱牡丹者的厌恶和鄙弃,进而彰显自己洁身自好、鄙弃功名富贵的志趣和节操。要领悟作者的情感倾向,应扣住文章的几个特殊句式和关键词反复进行品读,揣摩其中的情味。如,以拖长音读出“噫”的感叹意味。根据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及句序排列的特点,着重品读“鲜”“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等几个词语,从中体味出作者的价值取向。一叹爱菊者“鲜”,而又“难得”,因为菊花虽迎风傲霜,独放幽香,但清逸脱俗,清极避世,不值得效仿;二叹爱莲者少,发人深思,因为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难能可贵;三叹爱牡丹者众,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语含讽刺,表达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从而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这种品味式朗读,就是典型的因言悟情,它与前面的“以文代言”相得益彰,构成一种全新的“言文合一”的阅读形式。

下午2:13第二板块  自主合作探究阅读

下面请周博雅同学,带我们一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4分钟)

周博雅:请同学们跟我一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

分别有感叹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午2:17  内容写法俱在,花格人格并收。感谢周博雅同学周到细致的点拨。下面请田家宁同学来跟我们一起分享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4分钟)

田家宁:我来跟大家分享的是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dú pì x jìng,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ki tàn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ch y ní ér bù r,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yo”,写出了莲花身处(shn ch)污泥之中,却纤尘xin chén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亵xiè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qián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jié shn zì hào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这篇散文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炼,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下午2:21   因言悟情 ,领悟涵泳。感谢田家宁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感悟。下面请赵九萱同学来跟我们说说本文的衬托和比喻手法的运用。

赵九萱:我来跟大家说说本文的衬托和比喻手法。(3分钟)

1.周敦颐dn yí) 的学说对宋明理学影响很大,后人尊他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爱莲说》是他最为脍炙人口的散文。“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道理。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全文以“爱”字贯通,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为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不随世俗、洁身自爱、不阿谀逢迎权贵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行为正直、表里如一、不拉拢勾结的高尚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莲花如君子般端正严肃,令人敬重。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结尾这几句话暗指天下像他一样品德高尚的人实在太少了,而世俗之人又何其多,使开头“可爱者甚蕃shèn fán ”有了着落zhuó luò,照应“予独爱莲”。

3.全文最显著的特点是运用了衬托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用爱菊爱牡丹衬托爱莲,用隐逸者和富贵者衬托正人君子,用爱菊和爱莲的人少衬托爱富贵之花牡丹的人多。作者用菊花比隐士,用牡丹比富贵,用莲花比君子,只用七句短语就生动写出了莲花的神态。作者表面上写莲花,实际是在写君子,写自己。

 

下午2:24  菊花比隐士,牡丹比富贵,莲花比君子,周敦颐几乎改变了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清姿素容的莲花形象,独辟蹊径,用比喻赋莲花以坚贞、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写的是花,歌颂的是人。感谢赵九萱同学。下面请高千雅同学奉献她的精彩分享。

 

高千雅:请大家跟我一道做课内练习题。 (3分钟)

1.陶后鲜有闻”中“陶”指的是:  陶渊明 ,朝代:  晋代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比喻意义的句子是:      “莲,

花之君子者也。”    

3.全文以 “爱” 字贯通,从荷花的  生长环

    枝叶特征   散发的香气  生长的姿态 等角度对它进行描写。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以菊花、牡丹来衬托莲花的高洁,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一反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使开头“可爱者甚蕃”有了着落(zhuó luò照应了“予独爱莲”                          透露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能做到品行高尚的人更少。   

6.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看出作者洁身自好、表里如一、端正严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和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庸俗世风的鄙弃和厌恶。          

7.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请完成下列表格。

描写角度

 

赋予的品格

 

答案:

描写角度

         

赋予的品格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

(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高

                                 

   下午2:27   以文代言 ,夯实扎牢。感谢高千雅同学认真的析文解义。下面请孙楷博跟大家跟讲讲他的默写体会。(2分钟)

孙楷博:请大家跟我一道来做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
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jié shn zì hào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下午229  周敦颐  淤泥  不染,濯  清涟  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亵玩焉  这些字词,你都会写了吗?感谢孙楷博同学精心的准备。下面请邢馨予同学给我们带来本课的迁移训练。(4分钟)

邢馨予   请大家跟我一道做中考真题。

爱莲说(原文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

可爱者甚蕃  :多。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陶后鲜有闻   :少。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答: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答: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 )

 

答:作者心日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

4.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                        

不同:                        

答: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5.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答: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分)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

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cuò zhé、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6.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7.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

答: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下午2:33  文字是表象,思想文化才是内涵。语文学习,就是要发掘出文字背后的诸多隐性因子,品味、悟出其中的情味。感谢邢馨予同学精彩的导练。

学习别人的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倾向非常重要,但仅局限于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不能被作者牵着鼻子走,要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心目中带有自己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当留声机或传声筒。在周敦颐笔下,无论是莲的形象还是牡丹的形象,都只是周敦颐心目中的形象,带有主观色彩,并不能完全代表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赞美“莲”的同学,还可补充很多与莲有关的诗句,结合课文《芦花荡》、电视剧《小兵张嘎》等作品谈“莲”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从《荷叶 母亲》中读出了莲象征母爱,从植物学的角度谈到莲花浑身都是宝,从国家主权的角度谈到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选用莲花的原因。

 赞美“菊”的同学也大可不必失望。从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始,许多文人墨客都有把菊花当作为文吟诗描写对象的。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菊》,元稹的 《菊花》,宋代杨万里的《咏菊》等。菊花成了秋天的象征,被赋予耐寒与坚强的品格。如白居易“ 耐寒唯有东篱菊” ,元稹的“此花开尽更无花” ;杨万里的“菊花自择风霜国” 

 而《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和《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可以让我们从菊的外形、作用及传统文化意义上发掘出黄巢等人的雄心壮志。

特别喜欢牡丹的同学尽可创意出新,从《镜花缘》中读出牡丹反抗武则天暴政的坚贞不屈的形象,从《牡丹之歌》中唱出众香国里最壮观的牡丹历尽贫寒,把美丽带给人间的奉献精神。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解读出牡丹象征着幸福、和平、繁荣、昌盛,寄托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

    下午2:35  下面我们看看孟坤同学在写作方面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孟坤   我们现在仿照《爱莲说》,写一篇托物言志小作文。(5分钟)

     示例一                   爱竹说

水陆草木之本,可爱者甚蕃。元冯子振独爱松。自李唐来,世人甚爱槐huái。予独爱竹之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也,亭亭净植,四时青翠,凌霜傲雨,可亵玩而不弯折焉。予谓松,木之长寿者也;槐,木之富贵者也;竹,木之君子者也。噫!松之爱,冯后鲜有闻。竹之爱,同予者何人?槐之爱,宜乎众矣

   示例二                  爱梅说

她,没有睡莲的娇贵;没有玫瑰的浪漫;更没有彼岸花的悲伤。有的是她的高雅与坚强,无不令人为之动容。在寒霜傲雪之中,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她一枝独秀,其实也可以这样阐述:严寒之中,她又是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世人如此道她:"梅花香自苦寒来。"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以及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无不令人折服。那暗香,汹涌却恬淡,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示例三                 爱菊说

古有《爱莲说》,以言志,然吾独爱菊--爱其坚忍不拔,历霜寒而不倒,度风雨而不懈也。

菊是为晋陶渊明所至爱也,其花大而艳,花繁叶疏者也。

晋陶曾坐于其丛中,而后欣然忘返,后记于文中:“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

其亦隐者也!春夏将至,百花争艳。其却未开,乃未时至也,收集雨露以备怒放之需……

秋至,其绽放艳丽于一身,任秋风肆虐sì nüè、霜露冲洗。此时,百花皆尽,唯独菊英姿飒爽sà shung,但在秋风中--傲然而孤独,若无超凡脱俗之态,何能孤立于潇潇秋风之中而独度寒秋?

如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故深谋远虑者矣,噫!菊之婀娜 nuó毋须wú x复言已跃然于纸上矣!

     示例四                爱梅说

梅,性高洁,傲然于天地,寒风冽雪无能撼也,乃真君子。

严冬百花残,冰封万里,皑皑纷纷。然雪地之间惟有一红,自是傲立,昂昂不屈;清冽芬芳,萦萦不散。忠直之骨仰面之花,惟余浩气凛然长存天地也。

古往今来,爱梅者居多。其中以宋陆放翁居首。其诗云:“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自诩zì x梅花之品性,不受浊世之污,浩浩荡荡,留名青史。

放翁爱梅,世人无能及也。一如晋陶潜qián 爱菊,北宋周敦颐爱莲。铮铮zhng zhng傲骨,何以使清风亮节之士弗爱之? 

语文学习、写诗作文,需要点拨顿悟。请借我一双智慧的双眼吧,让我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感谢孟坤漂亮的导写。

240  教师   下课,谢谢同学们,再见。

独辟蹊径,清姿素容化为洁身自爱——4月1日(周三)教学流程 

布置作业:

一、  《爱莲说》中考真题、模拟题集锦

二、  背默《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三、特色阅读  《颠覆阅读》现代文阅读方法系列讲授之十四             

       第四章  尊重学生及差异,有层次有发展地解读文本

      第一节 阅读应重视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年龄层次的差异

四、七年级下必背古诗文字帖(田英章行楷)临摹天天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