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到深处土也香——3月16日(周一)教学流程

(2020-03-16 10:24:36)

                   情到深处土也香

   ——316日(周一)教学流程

 

上午10:40    教师 语文微信群学习预备  打开《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下册),翻到P65,阅读《土地的誓言》;点开《土地的誓言》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音频。做好上课准备。 

请课代表组织同学们打卡签到。

请同学们拍下自己对着电脑或手机学习的照片,发本群,一人一张,错开时间发。后面共有四个时间段。

上午10:45  教师第二次提醒 语文微信群学习预备  打开《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语文下册),翻到P65,阅读《土地的誓言》;点开《土地的誓言》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音频。做好上课准备。

第一板块 上午10:50  教师  点开《土地的誓言》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音频,听郑岚老师深情朗读。(9分钟)

 

  注意以下字音词义

  zhì痛:诚恳而深切。

  泛滥:动词,汹涌。

  标直:笔直。

  háo鸣:(野兽)大声嚎叫。
 
shn吟:由于痛苦或兴奋,情不自禁地发出的声音。
 
bnlán:灿烂多彩。

  lán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dàn:奇怪,古怪。
 
gèn古:远古。

  默契qì: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丰饶:形容词,富饶。

  go头:刨土用的工具。(ho 篙gsng ) 

  whuì:肮脏的东西。
 
田垄lng:田埂;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zhà蜢mng:昆虫,像蝗虫,是害虫。

 

  课后读读写写:

  (nin) 誓言(shìyán) 胸膛(xingtáng) (háo)(míng)   山涧(shnjiàn)高粱(goliáng)斑斓(bnlán)缠绕(chánrào)亘古(gèng) 默契(mòqì) 田垄(tiánlng) 埋葬(máizàng) 镐头(gotou) 土壤(trng) (hé)(dào) 丰饶(fngráo) 污秽(whuì) 耻辱(chr)

 

作者眷恋着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记忆犹新,包括地上生长的,空气中漂浮的,原野里奔跑的,都倾注着强烈的感情。由于思念家乡,在对家乡的回忆中幻化出了奇异的景象,仿佛自己的血脉与家乡土地的血脉是连通的。强烈的爱国之心,以及对失去家园的深深的痛惜之情,贯穿在这篇抒情散文的自始至终。

感谢郑岚老师倾情奉献。

第二板块 上午10:59 教师   点开土地的誓言 朗读+精讲重庆卫视祝克非品读经典、光亮人生视频。(20分钟)

  品读的关键点:

  一、作者简介

端木蕻hóng)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端木蕻良是其笔名。端木是一个复姓,“蕻良”二字取“红高粱”之意。(请大家注意“蕻”的字形,用手指空写一遍。)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东北作家群作家之一,为一八事件十周年而写下了《土地的誓言》。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等。

   二、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19319181020分,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这是柳条湖爆破现场。短短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此文写于1941918日,作者19岁时经历了九一八事变,至此已经过去十年,东北三省沦陷近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感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课题《土地的誓言》是何意思?

土地的誓言”是偏正短语,重点是“誓言”,它传递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与必胜的信心。这一标题应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这一标题应该 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

这种表达方式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例如朱德的母亲的回忆,其意就是关于母亲的回忆而不是母亲自身的回忆。作者之所以作如此表达,估计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力求简洁,在拟写标题之时就更是如此。况且,此文集中笔力写土地,将 土地二字置于最醒目的位置也确实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四、结构梳理

   概括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的内心为故乡而热血沸腾。

第二部分(第2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魂牵梦绕,发誓要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五、理解文章

   1.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在结构上总领第一段,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挚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第一段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第一段中列举了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幽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们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3.品析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以及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4. “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调换,“不得不回去带有强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带有命令的口气。这三个短语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愈加坚决,情感表露也愈加浓烈。

    5.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

这些特有的景物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作者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挚痛的热爱,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表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6.品析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

描写家乡的美好天空,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7.“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这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愿意为了故乡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心和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壮志。我的坟前表明作者愿为了故乡,死而后已的壮志。

    8.我们已经看到东北黑土地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产,领略丰收的喜悦心情。请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当年我们这片故土的美景,再想象日本侵略军在这片土地上的烧杀抢掠恶劣行径,我们仿佛看到家乡的乡亲们那痛苦的表情,哀怨的眼神,我们体味到了作者当时什么情感?

  依恋    热爱    赞美    忧伤    愤怒

   9.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用原文回答。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耻辱。

   10.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誓言。

   六、主题思想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眷念乡土,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它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它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七、文章写法

   1、直接抒情(用了呼告的手法)

   2、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个画面像电影镜头剪接回放

   3、大量排比句,使句式连贯,增强感情气势

   4、忧伤舒缓的回忆与强烈急切的呐喊使感情起伏,波澜有致。

此文中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叙述的方式和内在感情的起伏表里相应,形成文章的波澜与节奏。以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一段为例,先是以平静的叙述,一组对句强调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接着,是一个总结性的语句:我不能离开她。从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这一段话回忆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几乎令人忘却了现实的伤痛。由衷的沉醉之后,却以一句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急收,思想跳回到现实当中,发出坚强的誓言: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至此,情绪渐强,达到高潮: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些艺术特点都要结合语言揣摩才能更细致地体会得到。 

情感表达

通读全文,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确实是简单的,主题也是不复杂的。因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无非就是思乡念家,捍卫国家,誓死回到故土。但作者在这一主题表达中蕴涵的情感却是立体的、复杂的、而且是充沛的。

首先,作者立体的情感表达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作者回归故土的愿望是异常强烈的。因为作者被迫离别故土,而这一离别已经十年了。正如文中所说,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文中还多次出现了呼唤、召唤、回去等句子,可见回归愿望之深。第二层次,作者离开故土不仅被迫、时间长久,而且自己热爱的故土还处在日寇的蹂躏之下,因而在不舍的离别、回归的热望中就夹着痛苦、愤恨。第三层次,面对故土热切的呼唤,生活在被迫离开又无法回归夹缝中的作者,对侵略者还有着深深的呵责与反抗之情。正是这多层次情感的存在,所以作者回忆故土时,对故乡的赞与怀念之情也就显得更加的深刻与无限。

文章写到了作者回忆故土时的许多景物,这些景物描写确实写出了故土的富饶美丽。但在作者的描写中,人们看到更多的景物是平凡的、到处可见的。如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等等,这些景物对作者来说太熟悉不过了。而文中的这些景物之所以比平时显得更加得美好,是因为所有这一切现在都不属于我们自己了,而且不知道还要分离多久,还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拿回来。可以说,这些景物是因为失去而显得更加的美好。甚至在作者眼里,平时不怎么在乎,不怎么美好的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迷信传说中的狐仙姑等景物在此刻都变得特别让人怀念。因为不仅美好的东西失去了,甚至这些平常毫不注意的一草一木,也因为土地的失去在此时此刻显得无法拥有,而且失去了在乎与不在乎的权利。因为失去了自己无限热爱又从没想过会失去的土地,所以失去使土地上存在的不怎么美好的东西也变得美好了。在这样的景物描写中,作者情感的真实已经异化甚至诗化了景物的真实。正因为失去了这些诗化了的景物,所以失去的这些景物才显得特别的美好,这些景物也因国破家亡而愈加显得可贵与值得留恋。正是这种极度的痛恨、郁愤和无穷的赞美、怀念,所以作者回归故土的热切与坚定也就显得更加的誓死与不屈,其捍卫的决心也显得更加的悲壮、深沉和动人。根据这样的情感细化分析,再根据作者被迫离开故土,深切回忆故土,誓死回归故土这个行文情感逻辑全文就可以抓住第一句话——“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展开对作者情感表达细化的解读。

其次,文中表达的情感是强烈而复杂的。因为,文中有最深切的热爱,有最强烈的炽痛,还有在这两种感情交织下产生的最不屈的誓言—“更美的故乡,即使不能出现在我的面前,也要出现在我的坟前。这里,不屈在坚定的信念,不屈在誓死捍卫,不屈在即使誓死不能捍卫,也要决绝地泪洗耻辱,不屈的情感到达了不共戴天的程度离别故土那无限的痛恨、愤怒,回忆故土那无穷的赞美、怀念,回归故土那无比的热切与坚定。这种种情感不仅有着激烈的对抗,作者不仅把这几种简单的情感渲染到了极限化。而且这里,情感表达的复杂还在于情感之间的冲突有着内在的统一。正是离别故土无限的痛恨、愤怒,才有了回忆故土无穷的赞美、怀念,正是回忆故土无穷的赞美、怀念,才有了回归故土无比的热切与坚定。在这篇文章中,是赞美、怀念,痛恨、愤怒,热切、坚定等情感的落差造成了表达的波澜,而表达的波澜又有着内在的因果联系。也正是由于这种情感逻辑的存在,表达的力量就显得特别的强烈,特别的酣畅淋漓这种复杂情感对立中统一的关系,使得作者表达情感的张力极端的充沛,这充沛情感所释放的力量也最大限度地感染了读者。

 

  上午 10:19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感谢祝克非老师精彩赏析。第三板块   自主合作探究阅读 

有请周博雅同学与我们分享她对这篇文章艺术表达总的看法。(4分钟)

周博雅 

感受一种表达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你读出来吗?

其一,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恋,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而不是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强烈的共鸣。

其二,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其三,大量运用排比、铺陈、反复等手法描述景物,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抒发作者对土地的眷恋深情。同时又构成鲜明而具体的画面,引发读者想象,让人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故乡。

例如当我……,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 这样的排比铺陈句式,语气连贯、气势强烈,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叠现出家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总之, 月是故乡明。作者写自己的故乡,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热情。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通过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表达情感,在语言的反复中渲染和强化情感,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11:23  感谢周博雅同学高屋建瓴的评析,下面请邢馨予同学谈谈她对本文结构的认识。(2分钟)

    邢馨予:

本文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第一段选取东北的景物、物产,并采用景物、物产的叠加,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运用排比,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

第二段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强烈地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拟一副对联可以是这样的:

第一段    常思故乡物,时闻慈母唤,为之热血腾腾;

第二段    总忆儿时景,难忘故土恩,对其誓言铮铮。

1125  感谢邢馨予同学精到的评析。有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又有人说,国家不幸,诗家也不幸。幸运的是你我读诗之人。下面请孟坤同学给我们带来比较阅读。

孟坤:比较阅读,理解主题

试对艾青《我爱这土地》和本文,文章内容、形式、语言、主题等方面作一比较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土地的誓言》以短篇的形式,结构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构简单。第一段写故乡的一切。第二段写为了故乡去战斗。特别是第一段大量采用排比句:当我当我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见…”使景物密集排列,气势逐渐增强,有着强烈呼之欲出的欲望,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我爱这土地》,以诗歌的形式,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诗人把自己化作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作者的感情是悲伤地、忧郁的,最后一句为画龙点睛之笔,彻底拨动读者的心弦。

 

《我爱这土地》与《土地的誓言》属于同一时代,同类主题的文章。二者情感相通,主题一致。但内容、形式、语言及表达方式各有特色。

 

区别:

从内容上讲:《土地的誓言》铺陈了东北富有特色的物产,描绘了东北特有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我爱这土地》将自己化身为一只鸟,表达了与土地生死相依的情感。

从形式上讲:一首抒情散文,一首诗歌,表达方式有差异。散文是描写、抒情相结合;诗歌则以抒情为主,直抒胸臆。

从语言上讲,《土地的誓言》使用排比、比喻、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语言华丽而丰富;《我爱这土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质朴而自然。

 

这两首诗都写于抗日战争期间,都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破碎,土地被侵略者蹂躏后的痛苦心情,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土地、人民的无限热爱。

 

11:29  感谢孟坤同学大气二精到的分析。

第四板块  学写一段景物

把情感渗透在景物描写中,通过铺陈式的描写倾诉、渲染情感。这就是间接抒情的特点。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铺陈抒发情感,请同学们写一段景物,描述你的家乡,表达你对家乡的情感。可以用“我常常想起我的家乡”作开头。

示例 “闻听近代事,每欲到许昌。”我们的家乡是美丽的莲城许昌,我常常会想起她。我想起那灯火通明的曹魏古城,巍峨雄伟的曹丞相府,船只奔流的护城河,川流不息的汽车;我想起夏天荷花的妖娆,莲蓬也有淡淡的清香;我想起秋天娇艳的金菊,中央公园的菊花姹紫嫣红。

(动静结合,视听兼有,多角度抒情。)

示例 我常常想起我的家乡,想起那美丽多姿的荷花,在池塘里竞相开放;我想起那缤纷的落叶,在笔直的大路旁翩翩洒落;我想起那夜晚绚烂的灯火,让我时时感觉到家的温暖。

(写了夏秋两个季节的景物,有层次地抒情。)

示例 我常常想起我的家乡,那棵高大芬芳的槐树,那灿烂迷人的桃花,两条摇着尾巴的黄狗,蹭到我面前打招呼。放眼望去,那金黄的麦子,翡翠般的白菜,勤劳耕作的人们,嬉笑玩闹的孩子……

(选取了家乡典型的事物,很有画面感。)

示例 我常常想起我的家乡,那碧绿的草原,芬芳的小花,清澈的河流,清新的空气,和那洒落在树林里的阳光,折射出五彩的光芒。

(词语中表露出对家乡的热爱。)

示例 对我美丽的家乡,我心里怀着挚切的热爱。我听见家乡在呼唤我,不管我在哪里,即使我在睡梦中,我都会听见家乡的呼唤。这时,我想起,我该回去了。在我仰望天上的明星时,我想起了故乡的往事。春天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夏天高大的槐树展开雪白的芬芳,秋天满地是大豆的金黄……

(综合运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同学们,情到深处土也香,恰当地运用铺陈手法来寓情于景,可以让你笔下的景更美,情更真。

家乡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灵魂皈依的乐土。让我们用心用情去描绘自己的家乡吧。

请同学们课下综合运用两种抒情方法,把前期写的作文《乡情》再好好修改修改。

11:30  教师  下课,谢谢,同学们再见。

布置作业:

一、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请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1000字。

二、特色阅读

中学语文颠覆阅读  第二 、第三章(1)。

三、七年级下必背古诗文字帖(田英章行楷)临摹天天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