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寻春不见春
——
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作文导写
久
久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它所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作文。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要脱离这首诗蕴含的哲理,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用规范汉字书写;4、不少于800字。
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此素材摘自《禅诗》三百首高僧篇,是一首用寻春咏梅来譬喻悟到本来面目的绝佳禅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首两句描绘诗人尽日寻春,踏破芒鞋,入岭穿云,但却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踪迹。多少禅修之人为了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辞辛苦,苦苦寻觅而不可得,春天到底在哪里?“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诗人寻春不得,兴尽而归,哪知道笑拈梅花而嗅,才发现春在枝头,已经昂然十分了----春天竟在自家的门庭内!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体悟到其中的禅机妙理。
世上最珍贵的事物往往就在我们的周遭,亲情、爱情、友情┅┅还有我们自己,然而,这颗心却总是向外寻觅、眼睛总是望外攀缘,相信幸福在遥远的未来,总有一天会到临;
又或者,认为所谓幸福总须靠珍贵物件妆点,所以必然不是唾手可及的。但是,过度往外抓取的结果使得我们丧失了享受真正幸福的能力!当幸福真的来临时,常常就视若无睹,失之交臂。回到当下、细细审视,将毫不费力地发现那颗宝石早在你我心房停泊已久,等著我们去开启、去摩挲、把玩。
接近这个诗意的,是那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种惊喜的感觉,还有一层“自然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样的意思。从好多角度都能写的很好,但也不是能任意发散的。明人小说中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二句也跟此相似。
立意:
1、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不能没有发现的眼睛
2、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永远学不会珍惜
3、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4、我们总认为缺少亲情,经过一件特殊的事后,我终于感受到了亲情
5、我们总认为缺少幸福,经过一件特殊的事后,我终于感受到了幸福
追寻与珍惜
在漫漫的人生长路上,似乎总在朝着一个方向奔跑着,追寻前方的目标。倘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我们永远无法体会那得来不易的欣喜与满足,也许我们永远也学不会珍惜。
南唐后主李煜的皇位是他的父辈传下来给予他的,这在常人眼中的至高地位在李煜眼中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于是他终日饮酒作乐,沉醉于靡靡之音,忘乎于歌姬之间。没有经历过追寻的皇位,南唐后主怎知珍惜?错杀忠臣,听信谗言,视国家事务为儿戏,最终导致国破山河不复,每每捧读李煜的《虞美人》之时,总是叹惋那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然而命运齿轮轧下的痕迹是这般深邃,奈何天生于帝王将相之家,功名自不用苦苦追寻,只是纵观古今,只有靠双手打天下的最终成为了一代明君,想必这是因为他们懂得来之不易的东西要珍惜吧。
海伦一生都在追寻光明,“光明”这个词对于一般人而言太过寻常,但在海伦的心中光明的意义重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那个幻想着有一天能看见光明的女孩海伦,向我们诠释了何为“珍惜”。海伦在书中写到的,对于光明的珍惜是我们无法体会的,因为海伦经历的追寻也是你我不曾经历的。
每每捧读仓央嘉措的《问佛》,总使我感喟万端。那些对于我们都太过寻常的东西,似乎是我们应当珍惜的事物。可正因为没有追寻,我们才学不会珍惜。对于父母给予我们的无私的爱,我们总是置若罔闻,对于与生俱来的东西,我们总也学不会珍惜。
蝶恋花,蝴蝶在凛冽的狂风中,依然奋力飞向花的身边,它珍惜在花身边的一分一秒,因为它追寻过,它懂得珍惜;沙漠上的旅人视水为圣泉,他们珍惜每一滴水,因为它曾苦苦追寻过,他懂得珍惜;老一辈们将如今太平的日子比作金豆子,认真地过每一天,因为他们经历了战争年代,他们曾苦苦追寻过,他们懂得珍惜。
只有经历了追寻,我们才懂得珍惜。只有经历了“尽日寻春不见春”,才能拥有“春在枝头已十分”的珍惜;只有经历了“车如流水马如龙”般的追寻,才能拥有“花月正春风”般的珍惜。如“料峭春风吹酒醒”后的追寻,才有“山头斜照却相迎”的珍惜。
梦回老屋
耳边依稀听见树枝拍打门柜的声音,三月的春风夹杂着淡淡的忧愁转而踏进四月的家门。走檐的顶上有燕子哺育儿女的吱叫声,阳光透过院子的围墙照进屋里,投影出阴与暗的追逐,我忽的一惊,这不是我的老屋么?
是的,那个被不高的砖墙围起来的大院子,那个被儿时的我当作落后的代名词的平房矮屋,那个与高楼大厦、电梯落地窗难以比拟的就是我的老屋。
儿时,每每在西屋玩得正高兴,便能听见东头奶奶招呼着:“过来吃西瓜。”于是,小小的我一脸不情愿地蹭到东头,吃一口西瓜。正想在潜去西屋,便被一只有些粗糙的手按住,紧接着热乎乎的毛巾迎面而来。我心想:“得了,又玩不成了!”默默告别西屋神奇的小世界,埋头开始“鹅鹅鹅”地“鬼哭狼嚎”起来。那是老屋中几乎每天都要上演的情节。
那时,我总想,要是奶奶住得远一点儿该多好。
思绪拉回现实,面前是燕子窝下白色的粪便,这是最让我头疼的。每年一开春,总有那么几只扰人的鸟儿,争前恐后地飞来我家,在走檐顶的灯里安家,之后毫不见外地随地大小便。记忆里总有那么几天,我是顶着乱七八糟的头发,抱怨着吵人的鸟儿起床的,一边收拾它们的粪便,一边嘟囔:
要是没有燕子该多好!
一丝凉风突地吹来,淅淅沥沥的雨声再次让我从思绪中走出来,再睁眼,我躺在家里的卧室中。是的,这是儿时梦寐以求的楼房的独屋;这是高高的、有楼梯的现代化的楼房。我竟躺在床上梦回老屋!站在独屋的窗前,楼下的花圃被水泡着;抬头仅能看见的一方天空也是阴着脸的。
忽然想起,每每下雨,老屋都是温暖的。雨丝捋着瓦片的起伏,变成帘子挂下来,燕子都从灯里出来,像开会似的一个个在电线拉绳上立得笔直。我穿着雨鞋在院子里乱踩,累了便仰头,转着圈儿地看天。东边阴着,西边却发蓝。鱼汤的淡香从厨房飘出,奶奶端着白瓷花碗走到屋檐下,用热毛巾擦干我的头发。奶奶轻轻吹着汤中的葱花,盛起一勺飘着油花的汤喂我,顿时浑身变得温暖。而后奶奶眯着眼睛,娴熟地挑去鱼肉中的刺。我推开奶奶的手,抬起头。
我抬头寻找,天依旧是那一方不变的天,而如今却没有了东方那一道若隐若现的虹。
我如愿以偿地住进了高楼,也如愿以偿地远离了奶奶,告别了燕子,可我却不快乐。当叫我起床的燕声变成了各式的铃声;当奶奶的频繁的喊声变成了电话里每天仅有的几句;当每每下雨的时候鱼香变成轻微二氧化硫的酸楚,我才知道,我才恍然大悟,我弄丢的是一份老屋情。
我常抱怨楼房的春天总缺乏生机,我却忘记珍惜那几只檐下的燕;我总抱怨楼房的亲情缺乏温暖,我却忘记珍惜奶奶的那些关怀;我总抱怨楼房的天空缺乏广阔,我却忘记珍惜头上一方广阔的日子。
是的,若无梦回老屋的追寻,我或许永远不懂得珍惜,梦中总是过去,沉睡在过去的梦中,不如睁开眼睛,从今天开始珍惜生活。
时间的积淀成就事业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寻春人想要快点找到春天,踏破芒鞋走了各个山岭,而最后终于在归途中找到了春的踪迹。虽然最后的得到是看似那么轻而易举,梅香早已昭示春天的到来,但我说,若是没有踏破芒鞋那久久地寻觅,又何来那沁人心脾的芬芳?所以,要想找到春天,不仅要努力,更要有耐心的等待,时间的积淀。时间的积淀能成就一番事业。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王澍前不久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看王澍的经历,我们就会发现十年的沉淀成就了这位大师。大学毕业后,王澍并没有急于找工作,而是只身到苏杭学习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他要把中国古典艺术与西方艺术结合起来。王澍也像其他青年一样努力,但是普通的青年们没有他那十年的沉淀时间,没有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与思考,是无法将梦想酿造为醇美的现实的。而且这十年带给他的岂止是在建筑学上的思考,更有对未来人生的深远考虑,时间的积淀是其他事物无比替代的。
再看如今体育界,也不乏在时间的积淀之后成为闪亮之星的佼佼者。林书豪在NBA坐了很久的“冷板凳”,在这期间,他坚守梦想执着付出,终于在赛场上大放异彩。马布里是“金隅”夺冠最大的功臣,回首他来到中国的这些年,他怀揣着梦想打拼自己的未来,但许久都不被关注。我觉得正是这些运动员在不为人所知的岁月中的积淀成就了他们今后的事业。相比那些一直被人们认可的同龄人,他们拥有的是面对冷漠的勇气,是坚持练习的恒心,是对自己的信心,是对待自己人生谷底的耐心。成功之人必有一颗宽厚饱经沧桑的心灵,这是他们努力向前的基石,是奋勇不息的凭借。而时间便是炼就这心灵的火炉,是淬炼它的冷水。人须应对时间考验,经时间沉淀方成大器。
昙花汲取养分,沉淀经年才结出饱满的花苞,是那些年的等待缔造出昙花绚烂的生命之舞。正如李时珍用其生二十余年的心血凝为一本厚重的《本草纲目》。有的物或者人用一生的时间完成心中的梦想,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看到一时的努力没有成效就叫苦连天?
的确,成功需要时间的历练,时间会允许我们沉静思考,可以铸就一颗坚韧的心,可以酿出醇美的人生果实。让我们用耐心给自己的灵魂时间,让它沉淀下来,去掉浮躁与浮华去迎接挑战!
辉煌,需沉淀时间
梅花,沉淀下那满冬的香,于春天释放,才会有香气扑人,令人神怡。香茗,沉淀下那微绿的毛尖,才会有清新淡雅。沉淀时间,于岁月中打磨,与毅力赛跑,才会饱含力量,等待那一次的辉煌。
没有一次成功是永恒的,也没有一次奋斗是短暂的,因为辉煌与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失败和跌倒。这无数次的尝试正是时间的积累。
司马迁的忍耐可以是过眼云烟,那是历史长河的沉淀。而现在,同他一样的坚毅者也获得了同样的成功。《让子弹飞》惊世时,一位老人,在台下饱含泪水,他便是原著——马识途。一部《夜潭十记》,前前后后修改多次,近十余年,为了一部书,他耗尽毕生心血,终于让世人见证。四十年,有战争的残酷,有文革的侵扰……但他始终如一。马老先生的辉煌是一瞬的,没有人会记得他苍老的面容,但他那沉淀许久的人品却被世人铭记!是的,经历过岁月的磨炼,它的厚度正是这时间的沉淀,是不放弃,不离弃的执着。
何祥美在岁月的奋斗中成为一代兵王;郭明义在时间的沉淀中始终如一,成为当代雷锋;卡梅隆十年磨一剑,用时间践行了他的诺言,只有三步作品,却一一让人惊叹。成功的背后是奋斗与拼搏,然而,这努力是需用时间来考验的。但时间不是借口,也不是凭借,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我们还需去追寻梦想,而不是用时间来耗尽才能。
人可以在时间中磨炼自我,达到成功,上升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经历时间的考验,不去经历沧桑的变化,也只能是止步不前。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当它惊醒时会使世人惊叹!纵观历史,中国的路途漫长而艰辛。革命先辈们曾经的浴血奋战换来了新中国焕发的青春光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没有表现出他应有的风采。因为我们的病患太多,在时间的路上,我们还需要反省自我,而不是随波逐流,任时间流逝!
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忍冬的煎熬,才会有扑鼻的芬芳。沉淀下急躁,用时间去践行自我,用时间来锻炼自我,用时间来反省自我,才会离辉煌更近一步。人人如此,中国这沉睡的雄狮才会早日苏醒,充满力量与生机。
发现美好
人生犹如一条小径,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有的人因向着终点的辉煌而拼命疾跑,却忘记了周围的美景是怎样动人;有的人因为脚步缓慢而悔恨懊恼,却忘了两旁正在开着的灿烂的向日葵,“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如此偶然相逢,是该让人多一点儿欢喜,还是该让人多一点反思?美好的事物不只是你追逐的目标,停下来,你会发现美好就在身边。
川端康成写下这样的话:“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于是我想,要活下去”,只是一株海棠,却触发了他对生命的向往。只是身边的一处美景,却带来这般美好。//王维写过这样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是偶然走走看看,累了便坐下,赏云之卷舒,此等诗意弥漫在生活中,那抬头可见的云儿也成了美好的化身。他看到了身边的美好,用美好化作诗意,引得人们赏读。
发现美好,能让人们获得生命的体悟。梭罗隐居在瓦尔登湖两载,在自然的美好中感受生命的价值。相比于欧洲贵族奢华不实,互相奉承的无聊舞会,他在豆子地中发现了虫鸣的规律,在夜色降临时倾听森林大合唱;听得如痴如醉,相比于皇家贵妇整日强颜欢笑,只重金钱得失,他感叹自己拥有无数个艳阳天和夏日。梭罗发现的美好是生命的旋律,是人们忽略的自然的绝响。他记录着自然给予它的每一点美好,成就了《瓦尔登湖》一书,更成就了他珍惜生命,热爱自然,体悟身边美好的性情。
发现美好,能让人获得艺术的成就。法国画家莫奈是印象派的鼻祖,善于留心光影色彩变化使他创作出了不朽的作品。一幅《印象•日出》承载着他发现的美好,展现在世人面前。清晨的湖面上粼光点点,是朝阳的薄纱,几架小船若隐若现,在薄雾中张着帆,向着港口驶来,阳光柔和,映得湖水堪比妙龄少女,似有两处红晕浮上脸颊。如此平淡无奇的景象,如此寂静的港口,成为了莫奈笔下最传奇的艺术品。他发现了其中的明暗疏密,发现了其中的光影变幻,用他独到的艺术品位加以渲染,终成为经典。莫奈发现了平凡中的美好,成就印象主义画风,更使其成为绘画大师,声名不朽。
身边的美好值得我们发现,它虽不如梦想一般高远灿烂,却足以使我们获得内心满足;它虽无法在成功之路上助我们一臂之力,却足以在我们疲惫时带来一丝欣喜。所以,且莫踏破芒鞋去寻春,俯身一嗅,春意满园。
发现美好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此时的窗外是生机盎然的春景,柳枝轻拂曼舞,连翘吐露芬芳,那一抹亮丽的春色使人心境怡然,步履旷达。春光已至,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我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
“美一旦在这世界上存在就永不泯灭。”川端康成的作品所呈现出的美学意趣常令我感动不已。美好的事物是他付诸笔端的清泉,我讶异于雪国的纷繁与落寞在他的笔下散发着如樱花般沁人心脾的芬芳。川端康成坦言“美好”于他的生活中是机缘巧合,是今生今世无法割舍的情愿。他善于在尘世中寻找美,发现美,于是,尽管喧嚣繁乱的物质世界使太多人迷失自我,但坚守心灵的纯净与美好却能让他的心田永葆芳香。
“我打江南走过,看那岁月深处如莲花般开落的容颜。”诗人郑愁予在水墨江南徘徊徜徉,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让他的诗作充溢动人的情感。美好是世界的必需品,一部作品抑或诗人需要忠实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流露就在于身边的美好。“我哒哒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终究只是过客。”谁说伊人内心翻腾的情感不美好?美丽的错误让阅读诗作的每个人内心翻腾涌动。尽管美好需要遍寻,但那途中的意蕴深长已足够我们咀嚼回味。
生命是我们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面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也是他发现美好的必经之路。面对现实的生活,诸多烦扰使我们满腹牢骚,但当你迈着急匆匆的步伐前行时,也许适时的休憩是人生路途中的美好。既然生活的重担让你无力承担,何妨卸下包袱,轻松前行?也许人生的美好就在于遍览风景后的心境释然。米兰•昆德拉作品的强大精神力量就在于让我们面对沉重的现实生活时,还能用一颗无所负担的心寻找世间的美好。
“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当我们迷茫彷徨于尘世喧嚣之中,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让我们坚守心灵的纯净,感受生命充沛情感的律动,让我们卸下重负,轻松前行。
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
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一堆本来可以造就成不朽的艺术品的树根,被木匠认为“没用”而抛弃了。木匠上山,选的是“可用”之材,要么作柱,要么作栋,再不当用,也要作椽。这堆奇形怪状的树根做得了这些吗?做不了。难怪木匠要叹息“没用”而离它们远去。
作为木匠,他衡量木头是否有用的标准就是“实用”。其实,只要我们把视野稍微扩大一些,便可发现,像木匠这样用“实用”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人还不在少数。找对象首先看他(她)家是否有钱,评判学生首先看他的考试分数多少,结交朋友首先看他(她)是否有利用价值……市场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形成了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观念。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我们承认人要生存,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讲究一点实用,追求一点功利,本也无可厚非。但我们的目光不能只盯在“实用”和“功利”上。人为万物之灵,理应有除物欲之外的更高层次的追求。除了“实用”的眼光外,我们还要有审美的眼光。
用审美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可以发现许多美的东西,可以造就许多可造之才。根雕艺术家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树根身上的美,把它们雕刻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钟
子期用审美的耳朵听出了俞伯牙演奏的乐曲中的美,两人成了“高山流水”的知音;蔡元培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出身的沈从文文才的美,使沈从文成了北大著名的教授。
一堆树根在根雕艺术家的手里成了有价值的艺术品,一匹平常的马在伯乐眼里成了千里马,一块石头在天文学家眼里成了陨石,这一切都因为发现者用的是“审美”的眼光,而不是世俗的“实用”的眼光。
给我,给我一双审美的“慧眼”吧!为了奇形怪状的树根不被抛弃,为了千里马不“骈死于奴隶人之手”,为了这世界上的美不再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