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仿写,让语言生动而空灵

(2015-01-30 17:41:47)
标签:

仿写

句式

示例

句子

例句

分类: 灵动课堂高考攻略

 

                                       仿写,让语言生动而空灵

                                 久 久

 

“仿写句式”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于一体,它限定考生的思维方向,促使考生在一定范围、对象、场合中去回忆、筛选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积累,依照规格炼字造句。仿写的语句既要符合语法,又要工于修辞。常见的仿写题型有多种,如嵌入式、填空式、命题式、自由式、续写式、诗歌式、对联式等。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四种:

 

一、 嵌入填空式

“嵌入”就是仿写句子如雕刻般“镶嵌”在所给语境之中,“填空”就是将句子恰当地填入所给位置。这类题型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的中间,或根据上文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导析1】 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整齐。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梅兰竹菊,谓之“四君子”:______________,兰的清幽高洁象征人的品端气雅,______________,菊的傲视严霜象征人的不屈不挠。

 

【解析】 首先,确定写作对象是梅和竹,这主要是从语言连贯的角度来考虑,其次再从句式来考虑,也必须采用“……象征人的……”的句式。

 

【答案】 梅的经霜傲雪象征人的坚强意志,竹的笔直傲岸象征人的高风亮节。

 

 

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句子句式相同。

一棵小草,以它卑微的绿色,丰富着季节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间万物都在尽它们的天命,使无穷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解析】 此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内容要符合所写事物的特点;句式要与供仿句的句式一致;三句话之间要构成排比,内容要连贯。

【答案】 一块岩石,以它孤独的肩膀,支撑着倾斜的山体;一片落叶,以它憔悴的芳容,温暖着冰冷的泥土。

一眼清泉,以它小小的眼眸,折射着云天的绚丽;一颗小树,以它单薄的身体,绵延着森林的广阔。

一滴雨水,以它轻盈的身躯,滋润着干旱的田野;一朵玫瑰,以它微薄的鲜红,捕捉着人心的热情。

一条小河,以它纤弱的身姿,流淌着自然的影子; 一只蚂蚁,以它渺小的身体,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一只飞鸟,以它柔弱的翅膀,提升着大地的视线;一颗星星,以它微弱的光芒,点缀着广阔的天空。

一滴露珠,以它晶莹的光亮,折射着世界的多彩;一只蜜蜂,以它不懈的努力,诠释着勤劳的真谛。

一只小鸟,以它柔弱的翅膀,展现着蓝天的广阔; 一片落花,以它憔悴的芳容,温暖着冰冷的泥土。

一眼清泉,以它小小的眼眸,折射着云天的绚丽;一支蜡烛,以它燃烧的生命,照耀着黑暗的前路。

一片落雪,以它洁白的身躯,装点着冬日的美景;一株寒梅,以它不屈的坚持,昭示着生命的傲骨。

一汪清水,以它洁净的品质,荡涤着万物的污浊;一滴水珠,以它日夜的不懈,展现着坚持的力量。

一棵大树,以它繁茂的枝叶,保护着弱小的生命;一缕清风,以它轻柔的双手,抚摸着苏醒的万物。

一座高山,以它屹立的姿势,诠释着强者的刚强;一片海洋,以它广阔的胸襟,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一片白云,以它柔软的身体,反衬着天空的无际;一支铅笔,以它短暂的生命,书写着诗人的悲伤。

一架钢琴以它黑白的按键,呤诵着华丽的乐章; 一抔泥土,以它卑微的黄色,储存着草木的养分。

一颗水滴,以它瘦弱的身体,填充着宽阔的河床;一块石碑,以它粗糙的体肤,记载了岁月的苍老。

针对练习:

1、在下面的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假如窗边太朴素了,你可以在窗外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它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也泛出一片青翠,生动而空灵。

【解析】 从所给的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来看,所写的语句句式应该与“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一致,内容应该对应后文的“风、月、雨、雪”。

【答案】 有月,你可以欣赏它迷离的倩影 有雨,你可以欣赏它萧萧的歌吟 有雪,你可以欣赏它清雅的素妆

 

2、在第一处横线上填入与上文句式和全段文意一致的话,在第二处横线上填入一句总结性的话。

          了 解

同样一条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

同样一本书,读得愈熟,愈觉得薄。

                            

了解,                      

答案:同样一个城市,住得愈熟,愈觉得小。

同样的一条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

同样一本书,读得愈熟,愈觉得薄。

同样一种技巧,学得愈熟,愈觉得容易。

同样一个人,交得愈熟,愈觉得平凡。

……

了解,能使这个世界变得简单

 

二、命题仿写式

设定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句式仿写。

【导析2】 (2011·四川卷)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

 

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

雨巷,你的悠长寂寥,你的哀怨彷徨,你的凄清惆怅,不正好氤氲出我心中的伤感吗?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梦想”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我梦想,来到了繁茂的松林里,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清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三、自由仿写式

仿照示例,自选话题进行仿写,有着极大的自由度。

【导析3】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句式要与示例相同。

 

东风,把山地的寂寞搬开,放出哗哗流淌的绿,在几树白杨上吹奏出春天的歌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题时,考生应注意题目要求。另选一个话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子的句式应与示例一致。注意发挥想象,拓展思路,做到上下句连贯,语言生动。

【答案】

藤蔓,把篱笆的寥落赶走,拉出沙沙作响的风,在一块黑土地上捧出金黄的瓜果。

东风,把山地的寂寞搬开,放出哗哗流淌的绿,在几树白杨上吹奏出春天的歌谣。

飞雪,把天空的落寞掩盖,埋没点点污渍的世界,在墙角的梅花中看着自己遮掩冬天的冷漠。

涌泉,把山峰的陡峭穿起,涧起滴滴汹涌的浪,在巍峨陡峭中勾勒出秀美的卷帛。

初雪,把大地的疲倦覆盖,点缀一望无际的白,在几支树杈上书写着冬天的诗篇。

酥雨,把枯枝的干涸带走,留下朵朵绽放的润,在几簇玉兰上勾勒出夏天的锦画。

 

 

(2011·浙江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心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人去;人在,识他的心去。

(2)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3)池在,荷去;荷在,水去;水在,鱼去;鱼在,赏他的人去。

(4)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谱去;谱在,写它的人去。

(5)屋在,人去;人在,心去;心在,情去;情在,懂它的心去。

(6)路在,亭去;亭在,人去;人在,情去;情在,想它的人去。

(7)云聚,风散;风聚,雨散;雨聚,虹散;虹聚,画它的人散。

 

针对练习:

1、仿照下列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你看那风,不是听人使唤,而是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漂泊逍遥;
你看那松,不是随意飘荡,而是站直身体在肥沃大地上茁壮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看那船,不是随波逐流,而是高扬风帆在狂风巨浪中劈波前进;
你看那鹰,不是困于笼中,而是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2、仿照下列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

【答案】

把大事化小的人是睿智的,他解决了问题。把小事化大的人是细致的,他发现了更多价值

把高山当成平地的人是勇毅的,他提升了境界;把平地当成高山的人是睿智的,他多拥有了几分练达。

把漫途看短的人是乐观的,他学会了坦然,把短途看长的是谨慎的,他多做了许多预备。

把厚书读薄的人是智慧的,他找到了方法;把薄书读厚的人是明达的,他多出了几分创建。

四、 诗歌仿写式

诗歌仿写是可以归入上面三种形式的,但诗歌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押韵,短小精悍、格调高昂等,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与时代同步。因此,在这里单独进行讲述。

 

【导析4】 续写下面的小诗,要求句式和修辞手法与已给出的内容基本一致。

春天的诗

写在无垠天际

万里澄明

写着放飞理想的希冀

 

春天的诗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仿写题,注意既要仿形式又要仿内容。就本题而言,供仿的形式是“写在……,……,写着……”;内容上,第一句“写在”后应加一个处所,第二句相对灵活些,最后一句应是一个哲理或一种精神追求。仿写时应注意,句与句之间要语义连贯,衔接自然,隔行押韵。

 

【答案】 示例一:写在广袤大地 绿染山河 写着大美无言的美丽

示例二:写在甜甜的心里 涓涓暖流 写着生命如歌的激励

 

 

(2009·山东卷)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四节。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仿写的内容前后要语意贯通,句式基本一致。

 

【答案】我是植物/我把花朵翻译成果实

我是果实/我被父母翻译成生命

我是生命/我被衰老翻译成死亡

 

针对练习:

1、浙江卷
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5分)
  解析:
  资料出自刘年的《青龙峡的夜》,原诗如下:
        1
  月亮会来的,
  只要你的夜足够长。
 
        2
  虫声,是墨绿的。
  芭蕉叶,是浅绿的。
  稻香,没有颜色。
 
        3
  顺着格里格的《晨曲》一直走,
  每朵波斯菊都是一盏路灯。
 
        4
  水车将月光打到高处,泼下来,
  哗哗哗地,浸湿了夜的宣纸。
 
        5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谁的手指,轻轻一点,它就滚落了。
 
        6
  什么东西,一旦掉进了昨夜,
  就再也拾不起来。
 
   (1)“示例”中的本体、喻体都是实物;
   (2)“青天”、“芭蕉叶”与“月亮”、“露珠”构成空间上的包容关系;
   (3)“轻轻一点”“点”的是“芭蕉叶”,所以,第三句和前面的比喻应该有合理的关系;
   (4)一、二两句的设喻应该合理,有美感;整体意蕴应该体现一种(由静到动的)变化之美。
 
参考答案:
   夜晚,是一张黑幕布,
   星星是盏盏明灯。
   太阳一出,它就走了。
 
   心灵,是一片夜空,
   愿望是一颗流星。
   眉头,微微一皱,它就灭了。
 
    心情,是一朵浮云,
    理想是一汪水潭。
    现实,一个扑腾,它就碎了。
 
    花圃,是一座机场,
    蝴蝶是一架飞艇。
    清风,微微拂过,它就远了。
 
   海面,是一块画布,
   帆船是一粒尘埃。
   风儿,轻轻一吹,它就飘走了。
 
   蓝天,是一湖清水,
   浮云是一群游鱼。
   风,轻轻一吹,它们就散了。
 
   草坪,是一个镜框,
   碧湖是一面镜子。
   雨滴,悄悄落下,它就碎了。
 
   池塘,是一块琥珀,
   小舟是一只昆虫。
   手指,轻轻一弹,它就动了。
 
   夜空,是一池静谧的水,
   月光是流动的水波。
   微风,轻轻吹过,它便流泻无踪。

2、请围绕“雨” 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答案】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孤寂的词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惆怅。

[点拨1]仿用句式应遵循什么原则?

1.形似原则

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单句的结构成分、复句的逻辑关系)、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单、复句,主动、被动句,肯定、否定句等)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便于摹仿。

 

2.意谐原则

即仿写(续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协调、和谐。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隐含的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点拨2]仿写句式有什么技巧?

1.细读题干,把握要求

仿用句式,要按照给定材料的要求、思路和格式进行仿制创作。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忽视题目要求,是导致解题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像许多开放性试题一样,仿句题的要求一般有“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1)显性要求。一般明示于题干之中,如话题确定、字数限制等方面。对于题干的答题要求考生应予以重视,否则,很可能会因审题不当而导致解题失误而丢分。

(2)隐性要求。一般蕴含于阅读材料之中,如示例句中暗含的修辞手法、特点鲜明的句式等。对于这些蕴含于阅读材料之中的要求,考生做题之前应认真分析,好好挖掘。

 

2.做到形似,力求神似

所谓“形似”,是指仿写句式与例句在结构关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相同或相似;所谓“神似”是指仿句的内容主旨、语言风格与例句相契合。相对而言,“形似”较易把握,“神似”难度较大。

 

(1)内容相应

仿写前要思考命题人给出的仿写对象(一句话、一段话、一首诗),明确其内涵及意蕴,透析其情感或哲理,在此基础上确定仿写中心,确保仿写与原句意蕴相应,共同表达统一的思想。如:

 

【导析1】 扣紧“心正则笔直”再举两个例子填写在下边的横线上,句式与画线句大致相同。

心正则笔直。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解析】 题干中要求扣紧“心正则笔直”,例句中岳飞的句子,使用了短句和反问句,考生在选用其他人的时候,按照例句句式特点仿写即可。

 

【答案】 (1)南宋的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的《正气歌》?(2)明代的名臣于谦,力排众议,勇挑重担,身先士卒,清廉自守,不是写下掷地有声的《石灰吟》?

 

2.句式一致

仿写的句子要与原句句式一致。仿写前要弄清原句的结构特征,把握其语气,是复句的还要注意分句间的语意关系。如:

【导析2】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应该采用 “……,即使是……,也会……,……,……”的句式。

 

【答案】

嫩绿的树苗,即使是一棵,也会感激土地的肥沃,触摸温暖的阳光,渴望天空的广阔。

柔嫩的小草,即使是一棵,也会感激土地的滋润,拥抱朝阳的光辉,向往草原的辽阔。

苦咸的海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大海的博爱,拥抱太阳的光辉,向往白云的干洁。

盛开的花儿,即使是一朵,也会怀念春风的和善,牢记细雨的叮嘱,承载花根的希望。

寥落的晨星,即便是一颗,也要守护最后的月光,展现点点的晶莹,笑对炽热的太阳。

柔嫩的小草,即使是一片,也会感激泥土的滋养,沐浴春阳的温暖,向往原野的辽阔。

枯萎的落花,即使是一瓣,也会怀念春风的和善,牢记细雨的叮嘱,承载花根的希望。

 

 

3.修辞恰当

“仿写语句”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格,经常涉及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考生要注意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熟练仿用。如:

 

【导析3】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我喜欢聆听,因为聆听像春雨给花朵带来美丽,像清风给小树带来风姿,像阳光给禾苗带来欢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供仿句的特征,即供仿句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其次,要确定仿写的对象;最后,要使所选对象和所表达的主题积极健康。

【答案】 我喜欢行走,因为行走像星光给黑夜带来点缀,像溪水给河流带来欢歌,像浪花给大海带来奔腾。

我喜欢聆听,因为聆听像春雨给花朵带来美丽,像清风给小树带来风姿,像阳光给禾苗带来

我喜欢收藏,因为收藏像白云给蓝天带来无瑕,像群星给夜空带来光芒,像浪花给大海带来激情。

我喜欢收藏,因为收藏像知识给初入学堂的儿童注入力量,像清泉给沙漠中的行人带来希望,像灯火给迷路的人带来光明。

 

4.风格近似

【导析4】在下列横线处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贴近诗意,与画线句的句式相似。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细看这道试题,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句式上看,画线的诗句与考生写出的句子应该构成一组匀整的排比句,每个句子都是一个“介宾短语+动宾短语”的形式,并且音节和谐,节奏明快,诗意浓郁。二是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水平。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所给的诗句语言高度精练。“诗题”是“寻找诗歌”,下面的两句诗就是告诉考生要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寻找到浓浓的诗意,从细微的事物里找到诗歌的意境。“细雨”“微风”“落花”“流水”,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而产生了一个柔和宁静的意境。因此,要仿写好诗句,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是很难做到的。三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例句中,两个动词“点”和“飘”使用得既生动又形象,落花之声本来就轻而又轻,流水之音原来也是缥缈若无,一个“点”字,一个“飘”字,给原来就朦胧缥缈的景物恰如其分地增加了些许灵动和生机,妙不可言。因此,在仿写句子时,必须要注意到动词使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答案】 ①在湖水中,倒影群山画 在斜阳下,惹得晚霞笑

②在余晖里,唤来雁归声 在幽山中,啼出归鸟鸣

③在蓝天里,扬起雄鹰翼 在碧海上,激起千层浪

④在长亭旁,洒下离人泪 在折柳处,涌起故园情

⑤在丛林里,传来清猿啼 在草原上,遥闻斑马鸣

⑥在暮霭中,沉淀夕阳色 在流云里,带去岁月痕

⑦在晨雾里,散出野菊香 在暮雪中,斗出腊梅艳

⑧在长亭外,响起马蹄声 在灞桥头,落下相思泪

⑨在秋雾中,送来丹桂香 在冬雪下,映染腊梅红

 

5.格调高雅

格调高雅,即要求仿写的语句立意境界高,语言有文采,有一定的神韵趣味,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努力做到内容相应、句式一致、修辞恰当、格调高雅四者之间的统一。如:

 

【导析5】 按要求完成下列两个小题。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意思连贯,句式相近。

火山喷发过,熔岩才会定格为坚硬的岩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奋斗过,生命才会烙下坚实的脚印。

【解析】 仿写句在内容上应将前句“自然”与后句“人生”连贯起来。选择的事物应是大自然中的格调高雅的事物,如果选择老鼠、苍蝇之类,显然是不合适的。

【答案】 示例:流星飞驰过,天空才会闪耀着美丽的弧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