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妙在何处?

标签:
佛学何处春天乞讨者早春 |
分类: 大气人生散文 |
经诗人让•彼浩勒修改过的一句话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原因何在?
是表达要具体,要将诉求点放在受众身上,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浓厚的感情色彩,还是人生要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把抱怨牢骚化为热爱春天拥抱生活?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的语言啊!这句话的魔力在于它有非常浓厚了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有谁不去赞美它呢?有谁不去追逐它的脚步呢?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鸟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都是虚设的,在他面前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悲惨啊!当人们想到这个生命即将结束的盲老人,一生中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过,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诗人加的短短六个字,把人们的感情融入其中,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情感向往,也拨动了人们心里的最柔软的心弦。
“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故事启示我们,原来人心是可以被思想和语言所打动的,人们都能在精神思维上与心灵上产生对应的感情关系,这也就给教育净化孩儿们的心灵,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支撑。
“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故事启示我们,需求要将诉求点放在受众身上,让他们明白你的具体明确的要求,这样,大家才好掂量该不该帮助你能不能帮助你!“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很多人还是能满足这一需求的;生活中,不是每一个给予你帮助的人,都是无所不能的上帝(观音菩萨不是说过,求人不如求自己嘛);也不是无施无求的颜回或好施无求的子贡,而更多的,则是像子路那样助人为乐而又不至于让自己吃亏的人。
生活对于那些喜欢抱怨的人来说,空气是污浊的,天空是灰暗的,阳光也是暗淡的,黑夜更是充满恐怖的,水是肮脏的,面包是过期的,牛奶是发酸的,鲜花是凋零的,生命自然是脆弱的,生活无趣也是可想而知的。而他们对生活来说,是渺小的,是可悲的,是无关紧要的,是可以被生活所忽略的,是生活所不喜欢的。
“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让我们珍惜这份对生活的憧憬、热爱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