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诗歌)基础及能力检测
久 久
一、基础过关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参差(cī)
寒蝉(chán) 骤雨(zhòu)
良辰美景(chén)
B.繁华(fán) 凝噎(yē) 钓叟(diào) 堑无涯(qiàn)
C.豪奢(shē) 堤沙(dī) 珠玑(jī) 咏赏烟霞(shǎng)
D.叠巘(yǎn) 凄切(qiē) 风帘(lián) 兰舟催发(fà)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珠玑(jī)
公瑾(jǐn) 羽扇纶巾(guān) 兰舟催发 (fà)
B.暮蔼(ǎi) 樯橹(qiáng)
良辰美景(chén) 金戈铁马(gē)
C.恪守(kè)
钓叟(shǒu)
封狼居胥(xū) 羌(qiāng)管弄晴
D.羸弱(léi)
吮吸(yǔn)
舞榭歌台(xiè) 户盈罗绮(qǐ)
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
A.霜雪
矍铄
染柳画桥
羌管弄晴
B.今宵
暮蔼
金碧辉煌 户盈罗绮
C.梳妆
好像
十里荷花 破涕为笑
D.坐落
针砭 山清水秀
三秋桂子
4.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东南形胜
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
B.嬉嬉钓叟莲娃
钓叟:钓鱼的老翁
C.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多情的人。
5.下列句子在诵读时,节拍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A.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B.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
A.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B.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7.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8.下面的诗(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
)
A.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9.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10.下面对柳永《望海潮》《雨霖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C.《雨霖铃·寒蝉凄切》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多么炎凉,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B.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忘却了曾经的理想,淡漠了身肩的责任,以致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以梅艳芳为原型的电视剧《梅艳芳菲》择其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的一生。“梅艳芳菲”,不禁让人想到她生前的一颦一笑,可谓风华绝代。
D.历史是严肃的,是不容任何人篡改的。日本在历史教科书上肆意歪曲事实,妄图蒙蔽其国人,掩盖其曾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这是对历史的蔑视。
二、能力把握
完成《雨霖铃》一词画线处的填充,阅读整首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雨霖铃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2.开头三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14.
“、、” 三句,历来为人称道,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完成《望海潮》一词画线处的填充,阅读整首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5.结合词的内容,说说开头三句在诗词中的作用。
16.有评论家说、两句写得高度凝炼,请简要分析。
17.“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完成《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画线处的填充,阅读整首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
,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18.上片中的“、、”三句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在全词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19.在词的下片中苏轼为何要加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完成《定风波》一词画线处的填充, 阅读整首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
。
20.赏析这首词,完成填空。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
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
,于
生奇警,表现出
的胸襟,寄寓着
的人生理想。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
。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
的超然情怀。
结句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
,又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