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击天津2011年语文会考 如何写郎朗事迹为主体的材料作文?(上) 天赋+勤奋+机遇铸就了郎朗

(2011-01-17 11:43:41)
标签:

郎朗

沈阳

中央音乐学院

郎国任

钢琴

文化

分类: 诗意写作中考作文

直击天津2011年语文会考 

               

 如何写郎朗事迹为主体的材料作文?(上)

 

                        天赋+勤奋+机遇铸就了郎朗   

                       

 
直击天津2011年语文会考 <wbr>如何写郎朗事迹为主体的材料作文?(上) <wbr>天赋+勤奋+机遇铸就了郎朗【题目】

1982年出生于中国沈阳的郎朗生性活泼,从小就爱唱爱跳,有很强的表现欲。父亲朗国任是部队文工团的二胡演员,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公职人员。郎爸爸对儿子有一个梦想,因此在郎朗3岁时便引导他学习钢琴,使郎朗从此踏上了立志成为音乐大师的追梦之旅。

郎朗很有音乐天赋,他4岁师从朱雅芬教授,5岁和7岁时,连续两次获沈阳钢琴比赛桂冠;9岁考入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并获全国星海钢琴比赛第一名;11岁赢得德国第四届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及杰出艺术成就奖;13岁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并在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建团演出音乐会上与该团合作演出;14岁考入着名的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学院院长、着名钢琴大师格拉夫曼;3个月后,与国际着名的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走向职业演奏家的道路。两年后又签约世界着名的德国DG唱片公司,成为最受重视的艺术家。

而郎朗真正让世人瞩目的时候则是在1999年,当17岁的他代替身体不适的安德列·瓦茨出现在拉维尼亚“世纪庆典”音乐节上,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和着名指挥埃森巴赫合作,成功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时候。由此,国际乐坛上刮起了一股“郎朗旋风”,从此,世界各国的音乐大厅向他敞开了大门。

 

无论是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柏林爱乐大厅、维也纳金色大厅、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大剧院……还是在BBC音乐节、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萨尔茨堡音乐节、澳门音乐节、《纪念冼星海诞辰100周年》大型音乐会,郎朗都是最受瞩目的钢琴演奏家。如今,他和世界一流交响乐团都有合作,每年全球巡演约150 场。他的独奏音乐会,全部被安排在最重要的音乐厅的最重要的音乐活动中的最重要场次里。他的音乐会在欧美票房排名第一,并创下公开售票20分钟之后一扫而空的奇迹。他已先后灌制了八张CD和两张DVD,销售量在美国、德国、维也纳等地位列榜首。

 

2002年第一个伦纳德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也由郎朗获得,这项大奖旨在奖励全世界“对艺术最有贡献的艺术家”,他是该年唯一享此殊荣的艺术家。此外,他还是2004年度德国留声机音乐先生,美国宾西法尼亚州2004年度音乐先生。2005年他应美国总统邀请到白宫举行个人专场独奏会,成为第一位到白宫演出的中国艺术家,布什总统授予他“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直击天津2011年语文会考 <wbr>如何写郎朗事迹为主体的材料作文?(上) <wbr>天赋+勤奋+机遇铸就了郎朗

 

 

【导写】

郎朗的成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1.天赋+勤奋+机遇铸就了郎朗这位年少有为的钢琴家。

据其父亲郎国任回忆,2岁多的郎朗因为看了卡通片《猫和老鼠》,被小老鼠Jerry在钢琴上跳上跳下发出悦耳动听的美妙音乐所打动,然后爬到爸爸给他新买的还从来没碰过的钢琴上,弹出了完整的旋律。不久欣喜若狂的父亲便带郎朗去拜师学艺。沈阳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朱雅芬作为郎朗的启蒙老师,在第一次授课当中,就觉得这个孩子的音乐感觉非常之好,并且非常热爱钢琴。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5岁的郎朗便夺得了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的第一名。这说明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对一个想成为钢琴家的人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对钢琴学习的明确目标和极大兴趣,加上初次尝到获奖的喜悦,郎朗在以后的道路上不惧艰难,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勇攀高峰。事实上,郎朗无论是在中央音乐学院,还是在后来的国外留学期间,他的勤奋与刻苦都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当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美国著名音乐学府——柯蒂斯音乐学院后,学校规定晚上11点就要关闭琴房,而他经常是如痴如醉地在琴房内练习到管理者上门催促才肯离开。可见,如果没有如此这般的强烈意志和刻苦努力,也就无法造就成为后来的钢琴骄子。

 

当然在天赋和勤奋的同时,优秀的教师或“伯乐”的发现也是郎朗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郎朗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在那里遇到的第一位老师就曾经把他批得体无完肤,以至郎朗一度失去了信心。而后来,中央音乐学院赵屏国教授的出现,给颓丧的朗朗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他听了郎朗的弹奏后很兴奋,因为他发现了朗朗的音乐天分,惜才之心油然而生。所以可以说赵教授在郎朗的求学路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除了赵教授之外,还有一个人对郎朗的成才起到了巨大的影响,那就是他的父亲郎国任。可以说他把自己的整个前途和生命都奉献给了儿子和弹琴。为了让儿子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他辞去了让人羡慕的警察的工作。儿子考进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后,在音乐学院出入的家长不少,却没有人像郎国任那样,每当郎朗上课,他就在教室外面趴墙根,竖起耳朵用心听老师在课堂上如何给朗朗授课。功夫不负有心人,郎国任这种独特的听课方式终于取得成效,他悟出了钢琴教学的奥妙。正是这种感悟,使他每天能与郎朗交流、切磋,爷儿俩常常面对一首新曲子一起交流演奏技巧,交流对乐曲的感受。

 

当然,郎朗成才的最后一点,就是机遇。郎朗能够红遍全球,乐团指挥家艾森巴赫功不可没,若不是他8年前慧眼识英雄,给郎朗首度登台的机会,郎朗至今可能还只是一位努力奋起的新秀。因此,可以说没有天赋、勤奋和机遇这三点,加上好老师和严父亲的付出,就不会有今天的郎朗。

 

 

直击天津2011年语文会考 <wbr>如何写郎朗事迹为主体的材料作文?(上) <wbr>天赋+勤奋+机遇铸就了郎朗2.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弹奏乐曲其实就是一个探索、寻找人生的过程,音乐是高级的语言交流。“必须在不失传统和灵魂的情况下加入新的见解,音乐才会有生命力。”郎朗每天都在探索这个世界,尝试从新的角度看待同样的事情,他到各国去演出,把他的所感所思都融入到他的琴声中去。他的每一次演奏都充满激情,富于想象力。

探索人生、诠释音乐是没有止境的,目前郎朗在柏林师从巴伦博依姆,还定期去巴黎向埃森巴赫求教。他说:“我练琴时,会把今天所想的东西包括所有的内容弹进去,把自己融化在其中,这需要非常仔细和投入,完全按照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时的标准在练琴。”“把所有感情都倾注到琴键上,你就能让音乐很自然地流入观众的心中。”他相信,成功的秘诀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体会它,热爱它。

 

 

3.成功,就在于坚持,努力,从来都没有放弃,超越自己,战胜自己

1991年,一位来自辽宁沈阳的父亲带着9岁的儿子,来到北京寻找他们的音乐梦。

可是,父子俩一无关系、二无背景,仅凭着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根本不足以引起音乐界的重视。为了能够待在京城,父亲费尽周折,勉强将儿子送进了一家小学。儿子的特长是弹钢琴,父亲花高价联系了一位有名的钢琴师上辅导课。第一天,钢琴师只教了儿了一段简单乐谱,就摇起了脑袋:“这孩子,脑子比一般人笨,反应也慢,肯定上不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趁早改行吧!”结果,性格倔强的儿子当场就和老师吵了起来,父亲怎么也劝不住,师生俩闹得不欢而散。

看着不争气的儿子,父亲心里一阵难过:“这些年,爸爸辞职、卖房子,背井离乡,到处求人,不都是为了你能学好钢琴,将来上中央音乐学院吗?你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儿子的倔劲又上来了:“爸,我再也不学琴了,我想回沈阳!”经过又一场争执之后,父亲由失望变成绝望,决定带儿子离开北京了。在他们动身的当天,接到了一个意外的通知:儿子所在的小学办晚会,老师们指定要儿子弹奏一曲钢琴。儿子显然还在气头上:“不弹了,不弹了,连钢琴老师都说我笨,反应慢,我再也不摸琴了!”几位老师都很奇怪:“弹得好好的,怎么说不弹就不弹了?”“不摸琴?你父亲送你来北京,不就是为了学琴的吗?”然而,无论老师们怎么做工作,儿子就是不肯再摸琴了。

他们的争执引来了一群好奇的观众,那就是儿子班上的同学。接下来,令儿子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帮着劝开了:“弹吧,我们都喜欢听你弹琴!”“在我们心中,你的钢琴是弹得最棒的!”……那天晚上,儿子流着泪,以从未有过的激情,弹奏了几支中外名曲。台下的听众们如痴如醉,掌声四起,久久没有停下。儿子站起身来,一遍又一遍向着鼓励他的人们鞠躬,在那些连绵不绝的掌声中,儿子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我要学钢琴!我一定要学好!”凭着过人的自信加努力,两年后,儿子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0年之后,他成了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客座教授,并且凭着一系列成功的演出技惊中外。他,就是被誉为“百年不遇的钢琴天才”郎朗。

成名之后,很多人问起郎朗成功的秘诀,郎朗无一例外都会提及小学时那场特殊的晚会,提及激励自己上路的掌声。后来,一位记者在专访中动情地写道:“这些掌声,是对草根艺术的肯定。尽管它们不是出自名人大腕,但却在关键时刻,以恰到好处的声音,拯救了一位音乐天才。”

 

4.抓住每一次来临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机遇直击天津2011年语文会考 <wbr>如何写郎朗事迹为主体的材料作文?(上) <wbr>天赋+勤奋+机遇铸就了郎朗

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如今经过众多的音乐会的洗礼,与众多世界知名大师和乐团进行了合作,不但名声日益显赫,音乐上也日趋成熟,这与郎朗珍惜机会是分不开的。

发完这篇稿子,好友William告诉我说,久久老师....
据说,他(指郎朗)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中国的几个(好像是三个)代表中他被别人顶替了,后来人家自费去参加的,得了冠军,这个写上或许更有意义吧?

感谢William的提醒,生活因网络而精彩。

5.把眼光瞄向更大的世界

志当存高远,要做就做大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6.艺术比赛获大奖并不等于全部

长期以来,艺术比赛在我国艺术教育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只要参加比赛拿了大奖就会一夜成名。于是,对于艺术新人和他们的老师来说,参加国际比赛成了获得社会认可的惟一出路。一些“艺术尖子”获奖以后,虽然在国内又能为他创造更多的演出机会和唱片录制机会,但不过一两年,获奖者就又默默无闻起来。

在国际比赛获得大奖固然是艺术才华的体现,但并不是艺术才华唯一体现的方式。在古典音乐发达国家,参加国际比赛被认为只是“学生”才做的事,艺术比赛获大奖只能说明你达到了一个初级水准,如果没有众多的演出实践,即使是“艺术天才”也不可能在艺术上变得成熟起来。

音乐家的真正价值在哪里?不是奖牌的含金量,而是在众多演出和唱片中的实力表现。如果没有足够的演出机会,没有向观众展示自己的足够机会,观众就不会真正认可你,而你所获得的奖牌也只能是你房间里的一个装饰品。艺术比赛获奖只是“学生”向“职业演奏家”过渡的一个起点,获取更多的演出和录制唱片的机会才是成为职业艺术家的关键。在这些机会中,获奖的艺术人才可以通过不断与大师和优秀乐团合作中学到新东西,不断磨练自己、完善自己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职业艺术家,而观众更能通过演出和唱片了解你的才华。从这一点看,在国际比赛上拿一两个大奖对职业艺术家的一生来说,并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事情,而众多的演出机会和唱片出版才是在国际乐坛立足的唯一手段。

 

 

7.为梦想插上翅膀

 

郎国任先生侃侃而谈,在郎朗还没降生之时,我们为他准备好了钢琴,似乎郎朗就是为钢琴而生的。郎朗从小头脑反应快、感觉特别好,他喜欢听、唱、画,专注投入、聚精会神、很有创造才能。两岁时他第一次摸琴,手指就能在琴键上立起来,旁观的人都惊讶于这小胖仔的钢琴天赋。从此,在郎国任的心里就种下了一个梦想——把郎朗培养成为钢琴家。

 

8.培养创造性人才

在谈到如何迎合儿童心理来培养孩子时,郎爸爸说他曾打过郎朗,但“打”不能滥打,仅仅是吓唬一下而已。其实,郎朗天生喜欢钢琴,也不需要吓唬他。良好的感觉是靠启发出来的,保持这种好的感觉才能不断进步。

当记者问到是如何训练他的心理素质时,郎爸爸告诉我们,其实他也并未做出特意的训练和努力,这关键是看一个人的才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郎朗晚上要开独奏会,但他当天练习的是明年演出的曲目。这对于一般的独奏家而言,可能是不可思议,但郎朗却能够做到,而且,每次的独奏音乐会都会出奇的好,往往观众越多,他就越能表现自己。从这件小事中,我们不难看出郎朗天才的一面,惊人的记忆力和超凡的心理素质。

 

9.与其全,何如专?

同为世人瞩目的名人:姚明和郎朗。有这样一个命题,他俩谁更聪明?

你肯定会说无从比较。因为他俩在各自领域中都是佼佼者。姚明的运动智能使他立足于NBA,郎朗的音乐智能让他名扬钢琴舞台。

事实上,大多数名人都是单方面的成功者。他们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他的其他方面的能力。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有过这样一段名言:“我属于这样一种人,他宁愿有成效地专攻一方面,而不愿无成效地、无用场地驰骛于多方面并写出许多东西;我属于这样一种人,他毕生只追求一个目的,把一切都集中在这个目的上面。”费尔巴哈的这段话对我深有启发。这些年来,我一直牢牢谨记并实践之。

 

教育孩子必须“术有专攻”(韩愈语)。

愿所有的孩子都成功。

10.张扬个性

张扬并非张狂。

通常,被称为天才的人在年少时就表现出某种过人天赋并因此成名。然而,人们对这种少年天才能够走多久的怀疑,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著名的古文叫《伤仲永》,至今仍在教育一代一代的人:从天才变为庸才,是多么容易和令人痛惜的事情。于是,我们早已习惯以一种审慎的态度来对待天才,比如绝不过度赞誉以免捧杀,比如要适时地为其泼冷水让他时刻谦虚努力保持冷静,比如对他的未来持观望的态度。或许在这样的法则的影响下,很多被称为天才的人在人前都并不张扬自己,他们常常会谦虚地说自己其实很普通,需要加倍努力等等。

年轻郎朗的天才之路不可避免地要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走过,但似乎从小就坦然地承认自己是天才的他并不受世俗观念的影响,他非常自然地张扬着自己的才华,这种和他外向的性格相关的张扬,在他还在国内念书的时候曾引起一些非议。后来我明白,这种张扬并非张狂,而是他发乎自然的活力与激情,甚至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这样辉煌的经历看起来是青云直上的,但其间的故事意味无穷。

郎朗这样给我解释他所理解的天才:“很简单,首先很小就能出名,在同龄的儿童中从音乐感觉和技术上能脱颖而出,要有与生俱来的音乐敏感度,有明显强于别人的音色和情感。最重要的是,不论弹奏哪个国家的曲子,你就能体会出那种情感和味道,自然地就从心里流淌出来了。”他说的,就是他自己。

1982年生于沈阳的郎朗2岁时对音乐的超常感觉就体现出来了,他看完电视后,就能自己在钢琴上把卡通片的旋律弹出来,于是3岁,父亲就让他开始学琴。5岁时,脚还够不到踏板的郎朗就在钢琴比赛中获了第一名,11岁时就获得德国“第四届国际青年钢琴家比赛”第一名,13岁即获得“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的第一名,14岁他就在中国交响乐团成立音乐会上担任独奏,17岁就因在美国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上顶替生病的美国钢琴家瓦茨出场而一鸣惊人,从而迅速成为国际古典乐坛炙手可热的新星;20岁因为出色的艺术才华而获得施勒斯维格·霍尔斯坦音乐节首届“伦纳德·伯恩斯坦奖”。这样辉煌的经历看起来是青云直上的,但其间的故事意味无穷。

 

郎氏父子的性格显然不是我们正统教育中那种被推崇的内敛谦虚的典型。

 

11.郎朗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练琴是否牺牲了快乐的童年?在父亲的阴影下郎朗的性格是不是会压抑?父亲是不是要永远掌控这个儿子?

但凡看过郎朗现场演奏的人,很少有不被他极富感染力的演奏打动的,这一方面得益于他天才的音乐感觉,另一方面不能不说他张扬外向的性格实在是适合做一个艺术家,他把他心底感受到的音乐意境,无论是激情还是忧郁、深沉或是优雅,都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传达给每个人,感染每个人,让人为之陶醉。实际上,众多接触过郎朗的人都说:“郎朗实在太可爱了!”

其实,在郎朗的成才道路中,更多引起不同看法的是他父亲郎国任的教育方式,在《爸爸的心就这么高》一书里,有关郎国任为培养郎朗不惜牺牲一切的过程描写得十分详细,而他对郎朗的严厉管教也为人津津乐道,至今他因为刚到北京的郎朗弹琴退步而大怒,逼儿子“是吃药还是跳楼”自杀的细节令人记忆犹新。郎国任的“不把人放在眼里”也是著名的,还有他对老师教郎朗弹琴时的“监控”,他对郎朗弹琴每一个细节的讨论,对如何让郎朗一鸣惊人的细节的“设计”:比如演奏时让年少的郎朗迈着老成的“大师步”上场,比如演出弹什么曲子,要怎么弹才能有最好的现场效果,比如弹表现复杂爱情的曲子就让郎朗心里想着这是对祖国对自己妈妈的爱,比如郎朗上场前他必须在他后背上拍一巴掌才放心等等,至今都是人们在感叹完郎朗的才华之外乐于谈论的问题。以至于这样的猜想会被提出来:郎朗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练琴是否牺牲了快乐的童年?在父亲的阴影下郎朗的性格是不是会压抑?他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是不是很差?父亲是不是要永远掌控这个儿子?

 

而当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郎朗时,却发现他的性格相当阳光健康,看不出他有什么心理上的阴影。他说,自己的脾气和父亲不一样,父亲脾气坏,不过到了美国以后也不像过去那么爱发脾气了。他说自己对父亲的脾气无所谓,小时候还没成功,父亲严一点他能理解。他说:“我父亲有事情就发脾气说出来,我觉得有什么就说什么,千万别压着。这样倒相反造成了我性格的open(外向)。”

 

12.郎朗告诫众多学琴的孩子和望子成龙的父母:音乐不是体育

郎朗一点也没觉得自己牺牲了童年,相反他认为,即使是天才,有付出才有收获。他说:“我也玩了,只不过玩得可能比别的小孩少一点,概念不一样。我要是除了练琴之外什么都不干不就是傻子了吗?我什么也没耽误。可是我有今天的辉煌,哪有不付出的道理?得下工夫,再天才也得练哪。说咱苦,那打篮球的、踢足球的苦不苦,踢球还有一脚踢死的,怎么办?”他觉得弹琴最重要的是要把弹琴当成乐趣,不是当苦差。从小不管父亲管他严不严他都爱练琴,挨父亲骂多半都是为别的事。郎朗为此告诫众多学琴的孩子和望子成龙的父母,音乐不是体育,练好的音乐时应该感觉到美才对,不是累,干吗非要自己钻牛角尖?他说:“家长应该先问清楚为什么要让孩子弹琴,不问为什么,你要那个答案干什么?”

 

13.如何教育孩子

社会上流行的“鼓励式教育”方法,有专家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是危险的。“这也叫分享式教育,总是对孩子说‘你真棒’之类的话,就发现不了结果的本质。”

对于教育方式,韩寒和郎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那么从这两种案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心理学家筱丹表示,不是在循规蹈矩的教育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很强,通常这种孩子成才的几率更高。“我们从韩寒的文字分析他的性格。今年高考作文题出来后,网上出现了韩寒小时候的作文,文字看起来很幼稚,但和他现在的成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源自他后天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韩寒现在的文字逻辑性很好,证明他的思辨能力很强,他的语言很犀利,但是背后一定有一颗脆弱的心。同时,有脆弱的心的人性格一定很倔强。”

筱丹认为,郎朗的教育则属于家长兴趣型的,“他的成长被一种环境氛围包围,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这都是成才的教育方式。”

如何说服倔强的孩子?

引导孩子自己说服自己

孩子的叛逆,是现场很多家长的困惑。筱丹表示,孩子叛逆心理的形成和食品有关。“孩子爱吃的某些食品里含有一些激素,比如动物的内脏和一些快餐。”

筱丹认为,现在的一些生活环境和氛围也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如常跟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报了几个学习班,这是一种学习型的攀比。

直击天津2011年语文会考 <wbr>如何写郎朗事迹为主体的材料作文?(上) <wbr>天赋+勤奋+机遇铸就了郎朗孩子倔强的性格也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如何说服倔强的孩子?昨天现场的家长得到了筱丹给出的具体解决方法。

 

“倔强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坏品质。这意味着孩子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常常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比如他不收拾自己的卧室,家长还说服不了他,就可以采取辩论的方式。正方一定是孩子一方,观点是从小应该收拾房间,反方是爸爸,立场是不应该打扫房间。妈妈要做的就是将孩子驳倒爸爸的语言都记录下来,然后将孩子的语录挂到墙上去,以后孩子要是没有按自己的说法去做,家长就可以用他的语言去说服他,这也是孩子教会了家长用孩子的语言去说服对方。”筱丹认为,这就是教育的智慧,倔强的孩子不容易被说服,最好就是引导孩子自己说服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