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片

(2010-08-16 10:09:47)
标签:

杂谈

大片

身为爱说话的文艺青年的我发现一件事情,就是朋友们最没有耐心的时候,就是你推荐一本你喜欢的要命的书或者电影的时候。

喜欢的书和电影都是非常自我的东西,因为历史或者经历的原因感动你的情节或者细节很有可能在别人的眼里索然无味,因此,跟别人去谈一部你爱到不可救药地电影或者书,除非他也曾看过或者读过或者也已经喜欢上,否则真不如七大姑八大姨的故事来得精彩有趣。

当我发现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开始喜欢上网,天涯或者豆瓣,来寻找些共鸣了。

而且越是文艺小众的东西,豆瓣上的评论也就相应地越有水平。

今天在豆瓣上面看《英国病人》的评论,一个女孩讲了自己的故事。

 

好像跟我是差不多年龄的人,她看《英国病人》的时候,上高中,看了好几遍。

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受这部电影的影响,她学习了测绘专业。

大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向佛的同学,两人一起出门作业,登上山峰,向佛的女孩就跟她讲大乘佛法,六道轮回还有八部的故事。

她于是觉得自己过得十分的文艺十分的英国病人。

可是没过多久就进入了大学生活的六道轮回,开始跟同学拱猪了。

时过境迁,这个女孩好像是到了上班的年龄,忽然收到一封来自摩洛哥的情书。

一封她眼中,仿佛来自沙漠中的绿洲,豪华的带着喷泉的宾馆的情书。

虽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但是于她而言所有的感觉仿佛又回来了。

女孩因此得出结论:测绘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专业。

 

我想说的不仅是这样一个故事。

喜欢阅读和电影的同学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感受:就是一部让你深爱的作品就像一个房子一样,当你无聊的时候,烦躁的时候,对俗务不满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要想一想这个故事,就像“啪”的一下推开了它的房门,身子一晃就躲进去了。于是开始发呆,于是回味里面美好或疼痛的段落或者情节,自己可能不是任何一个角色又可能是每一个角色,继而延伸拓展,玛丽苏,于是少则几分钟,多则数小时再不为外界所扰。

我就这样。如今年纪大了,家事太多,阅读量小,此症状已经有所减轻。年轻一点的时候,简直不可救药,每分钟的大脑仿佛都在现实生活和喜欢的小说和电影之中不停地切换,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很像台词很文艺。

有两个人把我脑袋里面的东西拍出来过:一个是宫崎骏,另一个是拍《英国病人》和《天才雷普利》的安东尼明格拉。

朋友们不用为我的精神状态担心,我后来看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知道,这是叫什么什么疗法的东西,就是在自己的脑袋里面拍大片,对于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今天你拍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没有道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